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甘薯黑斑病在甘薯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一般不会危害绿色部分,黑斑病又名黑疤病。这种病会随着种薯、种苗的引进而产生传播,黑斑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发病部位一般在幼苗茎基部产生长椭圆形略微凹陷的黑褐  相似文献   

2.
满红 《河北农业》2013,(11):28-29
一、症状识别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幼茎、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  相似文献   

5.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等测定了XZ-1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浓度XZ-1发酵液对薯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XZ-1对甘薯黑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平均直径可达25.3 mm;该菌株对黑斑病菌菌丝没有明显的致膨大或致畸作用,但可以导致黑斑病菌产孢类型的改变,同时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以抑制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薯块黑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分别为12.64,13.84和15.75 mm3,3种不同浓度的XZ-1发酵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均与对照病斑体积35.08 mm3呈极显著水平差异;而多菌灵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为26.00 mm3,与对照薯块发病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分析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02%,58.19%和54.14%,而多菌灵1600倍液处理对黑斑病防治效果仅为23.99%,XZ-1 3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黑斑病的防效与多菌灵对黑斑病的防效呈极显著水平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XZ-1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储藏期甘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5,(7):35
1.花生种子处理防治对象:花生倒秧和地下害虫。使用药剂及方法:用50%辛硫磷10毫升+40%多菌灵60毫升,对水800克,喷拌10公斤花生种,堆闷3~4小时播种。2.甘薯种苗处理防治对象:甘薯黑斑病。使用药剂及方法:用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浸甘薯种10分钟,取出育苗;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浸甘薯苗基部5分钟,取出栽插。防治对象:地下害虫。使用药剂及方法:用甘薯  相似文献   

8.
<正> 为寻求贮藏期化学防治红薯黑斑病的有效方法,我县从1974年开始进行了多菌灵处理薯种的试验。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蘸、泼洒薯种,一般病块率可控制在2%以下,防病效果98%左右。据1981年全县十二个公社的调查,处理区红薯黑斑病贮藏期病块率由25.6肠下降到1一2肠,不仅在贮藏期有效地控制黑斑病的危害,而月能大大压低苗床和田间的病株率。经过多菌灵防病处理的薯种,比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1991~1994年通过甘薯茎尖培养,筛选出适于甘薯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简便快速的消毒方法;并采用目测、指示植物鉴定、血清检测和电镜观察法汰除带毒苗,采用切段培养、单叶扦插或防虫冬暖大棚越冬繁苗,加速脱毒苗繁育;1991~1993年在济南选地区用7个品种在田间系统挖株调查,看出脱毒苗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平均增产88.7%,大、中薯率平均提高19.9%,出干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1993年用5个品种,在9个点进行大田示范试验,平均增产42.9%,增产幅度为16.7~158.1%。脱毒苗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菌剂浸苗防控甘薯蔓割病试验结果表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0%噻森铜悬浮剂600倍液浸薯苗10min,薯苗晾干后种植,能显著降低甘薯蔓割病的病株率,对甘薯蔓割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3.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该病为害薯苗、薯块,以薯块受害最重。薯块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界分明,轮廓明显,上生灰色霉层,在湿度适宜时病部长出黑色的刺毛状物。病菌侵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为墨绿色。薯苗发病,一般在幼苗基部白嫩部分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时种薯和幼茎部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对甘薯黑痣病防效良好的药剂,首先采用滤纸片法在室内测定了1种生防菌剂和21种化学杀菌剂对甘薯黑痣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多菌灵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在50 mg/L质量浓度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75 cm、1.55 cm、1.20 cm和3.60 cm。用以上4种杀菌剂分别处理带病种薯、秧苗、土壤,进行甘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不及3种化学药剂,咪鲜胺的效果最佳,其处理带病种薯的病苗防效为88.1%,处理秧苗、土壤的病指防效达到83.8%和97.4%。  相似文献   

17.
<正>甘薯黑斑病又叫黑疤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此病从育苗期、生长期和收获贮藏期都能发生,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严重损失。病菌深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坚硬、干腐,且病薯含有毒物质,牲畜误食较多则可引起中毒,严重的可致死。因此,对于甘薯黑斑病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一、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红薯种植区普遍发生,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症状甘薯茎线虫病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薯蔓基部和粗根,不仅在田间危害,还造成储藏期烂窖和育苗期烂床。薯块受害后表皮龟裂,内部糠腐。苗期受害,  相似文献   

19.
<正>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俗称"黑膏药"病,是我国甘薯主要病害之一,在苗床、大田和贮藏期皆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该病不仅造成生产严重损失,而且病薯含有毒质,可致人畜中毒,甚至死亡。1发病症状育苗期病苗生长不旺,叶色淡。病基部长出椭圆形或梭  相似文献   

20.
<正> 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以贮藏期危害最重。薯块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交界分明,轮廓明显。发病薯块薯肉墨绿色,有苦味。70年代中期,我国曾推广使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对甘薯黑斑病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高温大屋窖贮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