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类阻燃剂处理杉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云楚  刘元 《林业科学》2003,39(3):116-120
抗流失阻燃剂是当前阻燃剂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TG 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酚类阻燃剂处理杉木热解过程各阶段的木炭产量和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酚类阻燃剂阻燃处理杉木的产炭量因苯环上取代基不同而不同 ,其阻燃作用的大小顺序为 :氨基 >溴 >硝基。同时具有氮元素和溴元素的二溴硝基苯酚和二溴氨基苯酚的产炭量都大于相应的单取代苯酚衍生物。浸泡实验后 ,磷酸氢二铵的产炭损失率是二溴硝基苯酚的 5倍。阻燃处理后产炭量的增大总是对应于炭化阶段热解反应峰温降低、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但产炭量的增大程度与这些热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是负相关的。因此 ,氮和溴的苯酚衍生物不仅对木材具有很强的阻燃作用 ,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浸泡能力 ,氮元素的阻燃作用与其在阻燃剂中的氧化态关系极大 ,氮和溴在木材阻燃中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阻燃处理对木材的吸湿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溴双酚A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溴双酚A的合成条件,并利用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阻燃过程的木炭产量和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合成条件由室温改为冰水浴时,四溴双酚A产率由70.7%提高到85.6%,溴含量由54.1%提高到55.4%;溶剂由无水乙醇改为苯时,产率由85.6%提高到93.4%,原料配比由1:2改为1:2.4时,产率由93.4%提高到94.2%,溴含量由56.1%提高到58.8%的熔程为179.0-181.3℃,杉木经四溴双酚A处理后,产炭率由31.2%提高到45.4%,淋洗实验表明,磷酸氢二铵处理杉木的产炭损失率达26.7%,而四溴双酚A处理的产炭损失率只有4.27%。因此,合成四溴双酚A的最佳条件是在冰水浴中,以苯作溶剂,双酚A与溴的原料配比为1:2.2-2.4,在阻燃过程中四溴双酚A能改变木材热解过程和机理,不仅对木材具有较强的阻燃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耐淋洗能力。  相似文献   

3.
木材阻燃体系的选择应考虑其热解特性,选取人工林珍贵树种柚木、楸木和速生材杉木、辐射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成分和热重(TG)分析试验,研究热解特性、热解动力学模型和参数,为阻燃体系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种木材的热解过程均可分为失水、过渡、剧烈降解和成炭等四个阶段;柚木、楸木的最大热解速率温度、活化能和活化因子均低于杉木和辐射松,适用于热解温度相对较低的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周山地杉木人工林衰退与铝毒害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四川盆周山地杉木人工林调查分析数据,借鉴国内外森林土壤酸化研究方法,在立地分类基础上,确定二代杉木人工纯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根际土壤pH 值(KCl) 、Al3+ 、Ca2+ /Al3 + 和凋落物Ca2 +/(Ca2 + +Fe3+ + Al3+ ) 作为参数,探讨杉木人工林衰退与铝毒害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有的林地立地质量差,树种与立地不相适应,导致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另有的林地,虽然立地条件较好,但是已出现铝毒害,导致杉木人工林衰退。铝毒害阈值是pH≤4-18 ,Al3 + ≥31-66 mg/kg,Ca2 + /Al3+ ≤1-809 mol/mol 和Ca2+ /(Ca2 + + Fe3 + + Al3+ )≤0-55 mol/mol。  相似文献   

5.
杉木北带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北带河南鸡公山花岗岩母岩发育的黄棕壤上,人工杉木幼林施肥后2年效应十分明显,第3年效应下降;施NP2K1混合肥(100N+100P2O5+100k2Okg/hm2)效应最好;在阳坡试区,施肥后3年,树高生长增加68%,地径生长增加78%;P2K1(100P2O5+100K2Okg/hm2),P1K1(50P2O5+100K2OK2Okg/hm2)和NP2(100N+100P2O5kg/hm2)处理效应也较显著;单施N、P肥,前2年也有效应,但肥效低于NPK混合肥,单施K肥效应不好。林分本底值对幼林生长影响极显著,干扰肥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1,1-二甲基-7-异丙基-1,2,3,4-四氢萘-6-磺酸钠合成的磺化工艺。通过实验室的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1,1-二甲基-7-惜内基-1,2,3,4,-四四氢萘与浓度硫酸的配比为1:10.5(mol比),反应温度90±2℃,反应时间20min,产品得率达80.3%。同时测定了产物表面活性性能,可用作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7.
1植物名称:四季海棠(Begoniafibrous)。2材料类别:刚展平的嫩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单位:mg/L)(1)MS+BA3+2.4-D1,(2)MS+BA2+NAA0.2,(3)MS+BA1+NAA0.5,(4)MS+BA1+NAA0.1,(5)MS+BA1+2.4-D0.05,(6)MS+BA2+2.4-D0.05,(7)MS+BA0.4+NAA0.1,(8)1/2MS+NAA0.5,(9)1/2MS+BA0.01。其中蔗糖浓度除培养(8)为2%,其余均为3%,琼脂为0.8%~1.0%,pH值为5.7~5.8,培养温度为20±4…  相似文献   

8.
从5年生台湾杉木幼林中选择优良单株,利用树冠中上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杉木扦插生根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系不大,属皮部生根型;用不具顶芽的1年生二级侧枝作插穗,穗长8cm,去除插穗下部2/3的针叶,用100×10 ̄(-6)ABT_1生根粉处理4小时,插于粘性黄心土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雷竹造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培育管理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20~630株/hm2的雷竹,造林后第4年郁闭并形成经济产量,第6年进入盛产(笋)期,第7年平均产笋19.7t/hm2,产值可达5.11万元/hm2,当年投产比1:4.7。造林7年中,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K=0.30(元),年平均投产比R为1:1.73,投资回收期T=4.93(a)。  相似文献   

10.
通过6a试验,提出了杉木幼林与大豆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其中包括:选择抗旱、耐瘠、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立体经营的大豆良种(本试验从78个品种中筛选出6个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春大豆4月1日~15日,夏大豆5月15~25日),合理的株行距(20~50cm)和每个播种穴合理留苗数(2~4株/穴),用钙镁磷出作基肥(225kg/hm2),因地制宜施少量氮肥(尿素37.5~75.0kg/hm2),适宜立体复合经营的杉木幼林应为造林后1~2a,林地应为阳坡,豆株与幼树的距离33cm以上。杉木—大豆立体经营,不仅能增加粮食和直接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使杉木幼林年生长量比一级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