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气候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伊盟沿河井灌区玉米产量与当地播种至初霜的积温关系密切,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适期早播晚收增加积温,适当控制灌水,增加留苗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地区热量条件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54-18157
利用石河子地区1961~2007年的积温实时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地区积温的空间分布、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积温日数和各级积温初终日变化。结果表明,47年来石河子地区积温及积温日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随积温界限值的提高,积温增加幅度减小,但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年际变幅大,各级积温及积温日数在47年里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纸筒育苗移植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甜玉米生产上的保苗率,延长生育期,增加积温,提高单产水平,我们联合承担了甜玉米纸筒育苗移栽研究任务。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纸筒育苗称栽技术上可节约种子4kg/hm^2增加积温256.8℃~364.2℃增加生育期15~25d,提高保苗率,提高抗御苗期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危害的能力,整套技术包括:育苗方法,床土配制,育苗栩类型,育苗管理技术(温度与湿度)壮苗标准及移栽方法,时期等。  相似文献   

4.
大田作物早播技术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作物总产量的一项新技术,解决了寒地高纬度地区积温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桑树品种,不同的穗芽位置,因温度不同,发育所需的积温和时间也不同。为了掌握桑树发育的有效积温,准确预测桑树叶质的成熟期及采叶收蚁时间,于2001、2002年以云桑1号、湘7920等为材料,测定发育积温。结果,在20~28c、条件下桑树的发育积温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发育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在20C、24C、28C的温度下.湖桑32号的转青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0.3C、60.2C和58.8C;雀口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9.6C、64.9C和66.0C;开叶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60.0C、66.3C和70.2C。  相似文献   

6.
于1987年在威宁县采用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增产显著,增产率最高达185.9%,杂交种平均增产95.5%;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植株增高,变粗.全生育期提早,杂交种缩短40~47天,农家种缩短46天,覆膜后提高了地温和积温,杂交种积温平均增加350℃,农家种增加387℃。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半凉山地区种植杂交玉米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最大生物量增加12.5%;气温升高1℃,玉米生物量增加243 g/m2,产量增加9.8%左右。反之,活动积温减少100℃.d左右,玉米单产减少8%~10%,将发生低温冷害。正常年份,当地适宜种中晚熟品种和正常偏晚播种。在水分条件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对提高玉米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8.
三垄一空栽培,是对过去小棚生产的技术整合,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扣小拱棚,改常规全垄栽培为种三垄空一垄,调整株距稀植,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增积温,促早熟。经过几年生产应用。效果显著。适用于北纬40度以北地区,对积温不足区域是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统计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对广水57年来积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水稻生育期各阶段有效积温和不利积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不利积温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水市57年活动积温(≥10℃)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83.5 d·℃/(10a);(2)水稻各生育期中,播种出苗期和移栽返青期积温增加趋势明显,低温不利积温减少明显,分蘖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增加趋势不明显,低温不利积温和高温不利积温变化趋势不明显;(3)活动积温增加对水稻结实率有利,分蘖抽穗期的不利积温则会降低水稻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大垄双行机械覆膜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是一项能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的先进种植技术,以玉米为例,大双覆每公顷单产可达1—1.3万公斤,比常规播种增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 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变化达显著水平;≥10℃积温和积温日数从北至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增幅较北部明显,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一致.≥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变化除贞丰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望谟县≥10℃积温增加最明显,晴隆县≥10℃积温日数增加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10℃积温将增加101.3~503.7℃·d,≥10℃积温日数将延长1.5~20.7 d.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全球及黑龙江省气候趋势的分析,说明黑龙江省气候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处于持续增温的时期。气温升高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是有利的,使水稻的北界继续向北扩展,水稻适宜区扩大,同时,原水稻种植区积温增加,可以种植更晚熟品种,单产提高。积温增加、CO2浓度提高和育苗条件的改善,实际生产可用品种熟期可比原积温划分区的可用品种晚1~2个熟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篱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过程与温度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后移,平均日均温升高,春型小麦幼穗分化历时缩短,但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冬型小麦则幼穗分化历时延长,所需积温增加,且冬性越强,需积温越多。  相似文献   

14.
双膜西瓜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树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无霜期平均为152天,年平均≥10℃的积温3046.8℃。由于当地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适合西瓜种植,但西瓜的接茬作物很不理想。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007年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双膜西瓜套种玉米这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夏播芝麻密度、积温与产量关系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合田间表现,研究密度积温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密度积温比从最高110左右减至20,单株产量增加5 g左右;而当密度积温比值低于20后,单株产量迅速增加,从2.5 g左右迅速增加到20.0 g左右。此外,密度积温比处于10左右时小区产量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家庄市1955~2012年气象资料分析,明确了年均气温、≥OoC积温呈升高趋势,特别是近20年≥0℃积温升高明显,各季节≥0℃积温增加不均衡,以小麦季(春、秋)增加较多,比常年增加151.9℃,玉米季(夏季)增加较少为58.3℃;近20年该地区小麦冬前10~11月份≥0℃积温比常年增加44.6℃,冬前积温增加不利于其安全越冬,小麦播期应适当做出调整;根据热量资源增加情况与小麦冬前、玉米成熟积温需求,提出应通过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优化,重点调整秋季小麦-玉米上下茬热量资源配置,定向减少增量积温资源在小麦上的配置,增加下茬玉米生长季积温资源,使热量资源在小麦一玉米上下茬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技术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技术。通过选用良种、种子处理、选地选茬、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科学进行化学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利用,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1—2010年全国0.5°×0.5°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贵州省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 a间,全省≥0℃和≥10℃的积温呈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随着高程的增加,≥0℃和≥10℃的积温逐渐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0℃和≥10℃的积温先增加后降低;各农业区≥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气候变暖和地形是影响贵州省积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北方寒地隔寒增温水稻大棚建设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地区水稻育苗普遍存在不做高床、水稻生长缓慢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种植只限于中早熟品种,严重影响水稻的量。隔寒增温水稻大棚保温性能好,棚内温度均衡,可有效利用早春积温;大棚容积大,采光面积大,从而也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加之便于通风,有助于炼苗,易育出壮苗。并能有效地防御倒春寒危害,保证积温在200℃以上,同时可以比正常育苗期提前20d,增加品种选择范围,有效的延长了水稻的生育期,提高水稻生产水平,增强水稻生产的技术含量。该技术应在我国东北地区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