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东省新推广大豆品种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以及传统的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广东省新推广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病害种类、发生危害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有12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分别是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丝核菌叶枯病、炭疽病、白绢病、白粉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煤烟病;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各1种,分别为细菌性叶斑病、根结线虫病和花叶病.主要病害为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花叶病、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病等.不同季节大豆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不同.春大豆以霜霉病发生较为严重;而夏大豆则以红冠腐病、锈病、花叶病毒病和丝菌核叶枯病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烟草病毒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病毒病种类多 ,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烟草蚀纹病、马铃薯Y病毒病、烟草环斑病等 ,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烟草蚀纹病。烟草蚀纹病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部分烟区的发生为害超过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受害严重时 ,不仅影响产量 ,而且烟叶皱缩 ,不能烘烤。1 症状及传播病毒病在烟草各生长期间都能侵害。其中普通花叶病呈典型花叶症状 ,叶片有黄绿相间斑纹 ,厚薄不匀 ,高低不平 ,皱缩呈畸形 ,绿色部分比黄色部分为厚。幼叶上初期病斑对光透视 ,可见叶脉略微透光 ,呈淡黄色。早期病株显著矮…  相似文献   

3.
肖真余 《植物保护》1985,11(4):33-34
花生根结线虫病在我县发生普遍,常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黄略等18个区普查,每区都有发生,全县调查发病面积共12182.8亩,占调查面积的49.3%。一般田病株率为20—50%,严重的达94%,无水灌溉的旱坡地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产量。例如1982年,调查了黄略区文车乡春花生面积820亩,大多数是早坡地,发病面积732亩,占总面积的89.3%。1983年全乡800亩病田平均亩产只有110斤,严重田块只有40斤。一般每亩损失花生60斤,严重的100斤。我县每年花生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掌握甘肃玉米病害的发生动态,明确主要病害的流行趋势,采用随机抽查法调查了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和张掖7个市/地区的玉米病害类群。结果表明,普通锈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普遍发生并较严重,在7个市/地区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1.6%、80.6%和77.3%;大斑病、纹枯病、交链孢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和鞘腐病局部发生较重,在7个市/地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3.3%、44.9%、29.1%、27.5%、25.6%、14.4%和8.3%,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但发病较轻,在7个市/地区病株率分别为3.1%和1.1%,但矮花叶病在旱作区平凉市依然严重,丝黑穗病在武威市和张掖市的玉米制种田发病率依然较高。调查表明,甘肃玉米叶部病害、穗腐病和茎腐病有加重趋势,今后应该加强多病害抗性品种选育和防治用化学药剂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麦梭条花叶病在南郑县局部发生严重小麦梭条花叶病,据报道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冬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少见报道。1998年陕西省南郑县小麦田首次发现该病,发病面积超过200hm2,一般病株率45.8%,发病严重田块高达87.6%。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典型症状是春...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腐病,近几年在黑龙江垦区大发生。对35个国营农场调查,大豆发病率70—100%,病情指数20—60,感病面积达95%,大豆减产15—30%,是目前垦区最严重的生产问题。 一、症状和病原 症状: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发生初期,根表皮出现淡红色不规则的小斑,红色至褐色,略凹陷,后逐渐扩展以至包围整个根部,根皮枯死、腐烂,使继续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9.
莴苣的病毒病较为普遍,一般表现花叶,严重的矮缩并黄化。芹菜也发生花叶病。1983年7月,从中国农科院莴苣留种地采集一表现轻性花叶的病株,次年3月在四川农科院附近菜地,采得一矮缩黄化的病株,经接种  相似文献   

10.
2016—2018年,笔者对柬埔寨木薯主栽区病害进行了调查。普查结果表明,花叶病、褐斑病、细菌性萎蔫病、丛枝病、炭疽病和根腐病是当地木薯种植中的主要病害。花叶病是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而褐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调查了引种至当地的中国木薯主栽品种发病情况,发现华南系列、桂热系列等品种均受花叶病严重为害。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当地花叶病的病原为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株系。  相似文献   

11.
芝麻因易罹病产量低而不稳。1983—1985年,作者对芝麻病害进行调查研究,多种叶病中以叶枯病危害最为严重。每年8月上旬,病株率都在98%以上,造成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12.
薛全芳  蔡凯 《植物保护》1984,10(3):13-14
水稻纹枯病是我省沿江地区主要病害,1979—1983年五年中有四年严重发生。过去一般在病重时喷药防治,效果较低,防治指标也不统一,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同一观察田里选择感病程度不同的病株样本测定千粒重,通过相关分析,进行防治指标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谢明全 《植物保护》1989,15(5):59-59
大豆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发生。1985—1986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盟、兴安盟发病率达30%左右,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基本绝产。1987年我所大豆普遍发病,病株率达22.3%;与向日葵毗邻田的发病率达75.4%,减产5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叶病流行因素和发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9年于济南研究诸因素对病害流行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豆品种抗性和初始毒源数量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大豆幼苗期最感病,开花期为发病高峰。在春大豆苗期温度偏高雨量偏少及夏大豆苗期温度偏低雨量偏多的情况下,有利花叶病发生。对13种蚜虫进行饲毒接毒试验,证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大豆蚜(Aphisglycines)可传毒,对病害田间流行有重要影响。对5年的16组数据应用IBM微机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组建发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1985—1987年,在京郊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下述3种新病害: 一、番茄灰斑病 1987年,北京东郊农场温室番茄严重发生。该病于10月中旬零星出现,11月初平均病株率50%,局部约85%。11月中病株率达100%,重病株的中、下部枝叶枯死或全株  相似文献   

16.
西瓜花叶病俗称疯秧子 ,在我国各西瓜产区都有发生 ,近几年已成为西瓜产地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 ,严重影响西瓜的高产、稳产、优质和高效益。 1999年广西南宁、百色等地春西瓜花叶病大暴发 ,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损失惨重。为了继续搞好西瓜生产 ,做好防病工作 ,现将该病的田间症状、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个介绍 ,以指导广大农民对该病的防治工作。1 田间症状  西瓜花叶病分花叶和蕨叶两种类型 ,花叶型病株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花斑 ,叶面凹凸不平。新叶畸形 ,有时出现明脉及褪绿斑点。后呈黄叶 ,有深绿色疱斑 ,严重时变为鸡爪形…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叶病种子带毒及介体传播在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植株的生育时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明显的影响。单叶期最感病,抗性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单叶期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开花、结荚期后感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黑龙江省大豆田出现的蚜虫中,大豆蚜、桃蚜、玉米蚜、棉蚜均能传播SMV,蚜虫最早出现于6月上中旬,高蜂为7月中下旬,大豆花叶病田间传播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以后,8月为传播盛期,观察圃病害传播初期,病株有明显的梯降分布。与对照区呈鲜明对比,说明除早期形成的病苗外,没有其他的自源侵染,病害传播距离不远,多数在5-15米内,少有超过25米的,垅间和逆风向传播距离更短,种子带毒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蚜虫传播发生晚,主要引起种子斑驳。  相似文献   

18.
菊花为常用中药材,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作用,1983年在药用菊花病害调查时,歙县高山村发现菊花霜霉病危害贡菊。1983、1984、1985年秋季病害连续大发生,防治不及时的减产70—90%。 作者于1984—1987年对菊花霜霉病进行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4—1985年福建蔗区的调查表明:甘蔗花叶病在大面积的拨地拉及南安果蔗上严重发生。当家品种F134上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田块差异,在闽糖70/611、闽选703、仙糖79/83、仙糖73/35、M46/202、Di52、F160和Co1013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巫学文 《植物保护》1985,11(6):46-46
近年来,随着豆—稻耕作制的推广,我县大豆纹枯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如1982年我县农科所种植大豆7.3亩,全部发病,病株率8.5%,亩产151.7斤;1983年种植9.36亩,发病林率达80.5%,亩产仅90多斤。 一、发生期及发病特点观察 本试验在县农校田内进行,试验品种为矮架早,采取平行跳跃法定点观察,共20点,每点固定20株,自从田间始见病株开始,每隔7天左右调查1次,直到大豆成熟期止共查6次。 4月11日播种,7月20日收获,5月30日大豆始花期田间发现病株,6月上旬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