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牧区初春时节气候干燥、寒冷,早晚风大,饲养管理不到位以及预防意识淡薄是诱发羊痘疫病的主要根源,同时也是羊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存活、传播的最有利的时机,一旦发病,很快将传染给同群羊只且呈暴发性流行,给牧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羊痘病目前暂无特效药物治疗,定期接种羊痘疫苗是预防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因此,对于牧区及牧民要进一步做好该病的预防宣传工作,让其每年定期做好羊痘免疫工作才是预防牧区大群大面积暴发流行羊痘疫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牧区初春时节气候干燥、寒冷,早晚风大,是羊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存活、传播的最有利的季节。饲养管理不到位以及预防意识淡薄是诱发羊痘疫病的主要根源。一旦有羊发病,很快就会传染给同群羊只且呈暴发性流行,给牧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羊痘病目前暂无特效药物治疗,定期接种羊痘疫苗是预防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做好该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每年定期做好羊痘免疫才是预防牧区大群、大面积暴发羊痘疫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为特征,冬末夏初,气候严寒、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成年羊和羔羊均发病,羔羊死亡率高,妊娠母羊易发生流产.2001年11月~12月正定县暴发羊痘,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羊痘93例,治愈90例,治愈率为96.8%.  相似文献   

4.
付海超 《兽医导刊》2020,(2):125-125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羊肉价格的快速攀升以及政策推动,我市的养羊业快速发展,但很多养殖户只注重口蹄疫等强制免疫疫病的预防,对羊痘等常规免疫疫病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因而导致羊痘病时有发生,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在近两年兽医临床工作中多次接触羊痘病,经过多起病例的治疗及分析总结,采取有效的措施成功治愈数起病例,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羊痘属急性传染性疾病,山羊、绵羊等均易感.文章重点介绍山羊痘、绵羊痘的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自对症疗法、免疫接种、建立免疫带、隔离饲养治疗、特异性疗法等几个方面,就羊痘综合防疫技术作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羊痘是羊常发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其传染性较强,为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广大养殖户对该病提前做好预防,发病后要进行及时有效救治.本文从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P32蛋白特性、诊断方法、预防及免疫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羊痘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羊痘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GTP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在现代养殖业较常见,是养殖户的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对山羊痘病毒进行分析,提出在检疫消毒、合理饲养、定期和应急疫苗接种、疫区管理等方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降低山羊痘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1羊痘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羊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1.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相似文献   

9.
1流行特点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是绵羊痘,侵害山羊的是山羊痘。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一般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羊痘可发生于全年任何季节,但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以及病情加重。自然感染状态下,绵羊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山羊的潜伏期为5-14天。流行初期只有个别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幼畜可从母体获得短期的母源抗体,断奶前后的羔羊易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藏系绵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可发生于全年任何季节,尤其是在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养管理不良等条件下更易发生。成年羊和羔羊都可发病,羔羊较成年羊敏感,死亡率也高,妊娠母羊易发生流产,2005年3~4月,在玉树县下拉秀乡发生羊痘,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羊痘185例,治愈175例,治愈率为94.6%。  相似文献   

11.
羊痘病是羊生长过程中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对饲养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高的特点,患该病的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该病目前已被我国划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只能通过扑杀病羊来阻止疫情的传播。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羊痘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诊断治疗,提出预防该病的防控措施,以期降低羊饲养管理中羊痘病的发病率,减少我国养羊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结合羊痘发病特点,以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作为研究手段,分析确定了鄂尔多斯地区羊痘的发病风险月以及与羊痘发病率相关的气象要素,并利用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对该地区发病风险月内羊痘月发病率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羊痘发病风险月为3、4、5、9月份;在发病月份里,羊痘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月平均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低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月平均气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月平均最低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和蒸发量月较差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拟合效果较好的发病风险月羊痘月发病率预报模型,为羊痘疫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山羊痘(goat pox)是一种呈地方流行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山羊养殖业的动物疫病,对易感羊群接种山羊痘活疫苗,可以使山羊对山羊痘病毒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在调查中得知,当局部流行山羊痘疫情时,同一群羊中漏免、因重胎不免和新生未免的羊只几乎全部发病死亡,而1~2年内免疫的羊只不发病。因此,全群接种山羊痘疫苗是防控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但在实际免疫工作中,由于防疫员文化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不同,确实有部分怀孕母羊免疫后引起流产的病例,造成部分畜主不愿意给怀孕母羊免疫,笔者在追踪走访防疫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山羊痘苗免疫工作中的体会,对怀孕母羊免疫山羊痘活疫苗引起流产的原因及预防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山羊痘活疫苗免疫绵羊后,临床有效保护情况进行统计,疫苗免疫组2只羊发病,发病率为6.67%;未进行疫苗免疫组17只羊发病,发病率为56.67%。对比来看,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明显,通过疫苗免疫注射可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流产与山羊痘的相关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法对本省10个市(县)流产羊群的血清和病料样本进行山羊痘抗原抗体及病原核酸检测,同时血清进行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流产胎儿病料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发现山羊痘羊群流产率达37.1%(4329/11660),山羊痘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8.2%(34/89),抗原阳性率为72.7%(32/44),流产胎儿山羊痘病毒核酸检出率为83.3%(10/12),发病羊群未检出布氏杆菌和羊流产亲衣原体感染。结果表明,山羊流产与山羊痘感染有一定关系,提示在山羊养殖中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山羊痘感染引起孕羊流产。  相似文献   

16.
羊痘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导致病羊的生产力及免疫力下降,常给养羊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加强羊痘的预防和治疗是避免羊痘最主要的方法,本文结合羊痘的流行性状及发病特点,介绍了该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固原地区某养羊户饲养的绵羊发生羊痘疫情,发病率22.8%,病死率17.8%.发病初期被饲养户误诊为湿疹,曾用醋酸铅液和氧化锌软膏对患处涂抹,对病重的羊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对此次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诊断.根据羊体皮肤、黏膜上发生的典型痘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绵羊痘.采用对症治疗和羊痘弱毒疫苗接种,使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8.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异地间的运输增多及跨区域引种频繁,使羊痘在我国的发病呈增加趋势,而羊痘是所有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旦发病就会给养殖业造成一定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羊痘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呈流行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由于气候严寒,气温多变,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现就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羊痘的临床诊断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山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山羊病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妊娠羊易引起流产。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痘疹,呼吸困难,咳嗽,喘气,死前从口鼻内流出大量泡沫性液体。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