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南最后一个没有椰心叶甲的“绿洲”——白沙黎族自治县,日前也发现了疫情。至此,椰心叶甲疫情已蔓延至全省18个市县。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目前椰心叶甲已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发生,并有可能在华东、华中一带存在,随时有可能侵袭其他棕榈科植物。海南省林业局专家指出,椰心叶甲在海南发现时间已有4年,从国外的情况看,在椰心叶甲发生3年以后,会出现大量疫树死亡情况。要使防治工作从短期控灾向持续控灾过渡中做到基本不死树,今年是关键的一年。(陆叶)海南椰心叶甲使椰子产量大幅下滑@陆叶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省林业局了解到,海南省今年椰心叶甲防治率将达到90%以上。从中长期目标看至2011年该省将实现对椰心叶甲虫害的持续有效控制。椰心叶甲是一种繁殖快、危害大、防治难的外来有害生物,是海南省有史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林业害虫。椰心叶甲的入侵和不断扩散蔓延,给该省棕搁科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至今年初该,省有71个市县发生疫情面,积达656万亩染,虫植物株89.52,数89.52万株其,中比较重的市县有海口、三亚、文昌和琼海。海南2011年实现椰心叶甲有效控制@陈雪漫  相似文献   

3.
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165-169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椰子(Cocos nucifera)等棕榈科植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危害极具毁灭性。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已有一定的研究,一些植物天然产物本身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或引诱性,或许能够用于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因此,评述了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几类植物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抑制等抗性作用,以及寄主植物椰子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的引诱作用;指出植物天然产物来源广泛、无公害,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因此需要更加严谨深入地探索,为最终应用于椰心叶甲的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环保高效的椰心叶甲防治手段的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4.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薇甘菊提取物在有害生物防治上的功能,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薇甘菊 3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胃毒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 3种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一定的胃毒活性, 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LC50的 95%置信区间之间均存在部分重叠; 而拒食活性比较中正丁醇提取物和环己烷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呈现出显著差异。薇甘菊提取物具有用于椰心叶甲防治的潜力, 研究结果可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8种杀虫制剂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8种不同成分且经过室内毒力筛选的化学农药和生化农药单剂进行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田间防治,运用改进的直筒式手持简易喷雾器(水枪)进行施药,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喹硫磷和氟虫腈在大田继续保持和室内相同的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第7天、15天、30天和60天害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大于99%,第90天和120天个别植株重新感染少量的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第150天后有一半以上的植株感染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其中个别植株已经产生卵和蛹,防效产生轻微下降,但不会对椰树心叶的生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棕榈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华南地区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情况,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华棕立枯病、华棕芽腐病、华棕炭疽病、加拿利海枣叶斑病、加拿利海枣假黑粉病、海枣萎缩病等6种病害和椰蛀犀金龟、椰心叶甲、椰花二点象、红棕象甲、桉袋蛾、黑翅土白蚁、蛴螬等7种虫害。针对病害的症状、病原及虫害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了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危害情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近日发布公告,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全国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制定了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1995年4月17日发布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同时废止。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昆虫类的有17种,包括菜豆象、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蜜柑大实蝇、三叶斑潜蝇、椰心叶甲、四纹豆象、苹果蠢蛾、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蔗扁蛾、红火蚁、芒果果肉象甲和芒果果实象甲。线虫类的有3种,包…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植保部门近日调查发现,部分夏播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数量较高。为害较重的地块虫株率超过50%,单株虫量一般为1-3头,最高达10头,百株虫量400头左右,被害玉米心叶留有不规则孔洞。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属鞘翅目肖叶甲科,成虫卵形或近方形,体长3~5.5毫米,前胸背板呈六角形,两侧中间突出  相似文献   

10.
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15种昆虫mtDNA_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90 bp序列中,198个核苷酸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约占50.8%),序列间碱基差异平均值为18.9%,A T含量为72.7%,碱基转换呈现明显的TC偏向性,颠换主要以TA为主,转换/颠换(R)值为0.8。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该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跳甲亚科(Alticinae)和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Monolepta)、凹翅萤叶甲属(Paleosepharia)、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Cneorane)和守瓜属(Aulacophora)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的置信值高于核苷酸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双斑萤叶甲又叫双斑长跗萤叶甲、四目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一种在我国广范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玉米、高粱、豆类、棉花、马铃薯、苜蓿、茼蒿、胡萝卜、十字花科蔬菜、向日葵、杏树、苹果等多种作物。玉米双斑萤叶甲过去是一种偶发性次要害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8日,佛山澜石口岸从泰国进境的一批龙眼集装箱中截获1头死的叶甲成虫、实验室初步鉴定其为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后经广东局技术中心复核,确认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根萤叶甲属害虫十一星根萤叶甲(英文名Spotted Cucumber Beetle).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第一期丛谈中,我们提到过“温度、日照、土壤、降水、相对温度、风、生物及人类活动等多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综合影响”,本期我们要着重讨论的不当商业行为造成的虫害蔓延就属于“生物及人类活动”范畴。随着“南棕北运”及区域间商业性棕榈贸易活动的展开,来自境外的红棕象甲先肆虐闽粤的棕榈业,之后又在上海、重庆等地显山露水,这确实是个严重的紧急问题。本文将首次真实细致地叙述红棕象甲的发现、捕杀及防治过程,也将详细介绍高效低残留的钻孔注药法,这种方法能同时杀灭红棕象甲、椰心叶甲、二点象甲等多种害虫。相信这些真实的信息、实用的技术对南棕北引和各地棕榈产业有警示意义和指导作用。对外来高危害虫应以防范为主。如果出现疏漏,发生了虫害,你也不必胆怯,卷起袖子,拿出法子去捕杀、消灭它就是了!  相似文献   

14.
全球耐寒力最强的棕榈中,产于北半球的是我国的棕榈属及欧洲棕属、阿富汗棕属、北美的棕属,箬棕属等,都是掌状叶形;产于南半球的则是布迪椰属,智利蜜椰属、胡刷椰属、女王椰属等,者是羽状叶形,而布迪椰属又是其中最耐寒的。  相似文献   

15.
在热带地区有不少或花香或果美的棕榈,但能兼具花香果美,又能北引到长江流域的就很稀少了。本篇要介绍的南椰属之散尾南椰、鱼骨南椰就是这样的北引珍品。南椰属(Arenga Labill)原产亚洲、澳洲的热带低地和山林中。本属有17种以上。其中有粗壮高大的单干型如砂糖椰、南椰等,也有更多呈丛生灌木状;茎干上密覆棕褐色的叶鞘纤维网;叶羽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云南西番莲扦插苗的质量,筛选适宜于培育西番莲扦插苗的基质,以红壤、椰糠和河沙为基质原材料,研究单一或复配10个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西番莲扦插育苗根系的影响,并进行育苗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后45天,红土:椰糠=3:7和红土:椰糠=5:5的配比方式,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76.67±6.67)%和(74.44±12.62)%。红土:椰糠=7:3、红土:椰糠=3:7、红土:椰糠=8:2和红土:椰糠=5:5配比下根系数量较多,根系数量均在20根以上。椰糠、红土:椰糠=5:5的根系较长,最长根系均达到5 cm以上。综合考虑不同基质处理下西番莲扦插苗的生根率、根系数量和最长的根系长度,以及基质成本,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红土:椰糠=5:5的配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椰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探索椰糠的施入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以及鲜食型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本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椰糠(干重)施用量0、20,250、40,500和60,750 kg hm–2共4个处理对土壤及甘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碱解氮次之,速效磷最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都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椰糠能提高甘薯块根的单株结薯数,增加200~400 g、100~200 g和50~100 g块根的数量,提高甘薯的商品薯率;甘薯块根产量随椰糠施用量增加先增后减,以椰糠40,500 kg hm–2施用量最高;甘薯块根淀粉率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施加椰糠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有利于促进甘薯结薯和大薯的形成,提高块根产量和增加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8.
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室内自然条件下,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其模型为 Na=0.448Nt/(1+0.01238Nt) , 瞬时攻击率(寻找效率) a′=0.448,广腹螳螂捕食1头长跗萤叶甲的时间Th=0.02759h, 最大捕食量1/Th=36.24头。广腹螳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E=0.328P-0.355。以上模型为评价广腹螳螂控制龙眼长跗萤叶甲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在厦门市首次发现四星椰象(Diocalandra frumenti Fabricius)危害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Hort ex Chabaud).2005年经过对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4个城市市区的加拿利海枣的疫情调查,又发现该虫在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加拿利海枣上发生危害.这是我国继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之后又一种在棕榈科植物上发生危害的外来危险性害虫.  相似文献   

20.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玉米的一种次要害虫,不被重视,但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为双斑长跗萤叶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玉米制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