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畜禽业》2017,(6)
<正>1卵黄囊的主要营养成分雏鸡孵出时卵黄囊约占雏鸡体重的20%~25%,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约50%是甘油酰酯质等脂肪类物质。Cheville等(1984)发现,在雏鸡出壳时,大约有20%的卵黄物质剩余在卵黄囊中。王和民等(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刚出壳的雏鸡其卵黄囊的平均重6.4 g,绝干重4.06 g,能值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把赖、蛋、苏3种必需氨基酸以不同用量添加于3日龄肉雏鸡的低蛋白日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赖、蛋、苏氨酸对提高肉雏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同时,赖、蛋、苏氨酸的添加量不是无限制的。在肉雏鸡日粮粗蛋白小于18%的条件下,赖、蛋、苏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2%~0.3%、0.3%~0.4%、0.05%~0.08%。  相似文献   

3.
通过把赖、蛋、苏3种必需氨基酸以不同用量添加于3日龄肉雏鸡的低蛋白日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赖、蛋、苏氨酸对提高肉雏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同时,赖、蛋、苏氨酸的添加量不是无限制的.在肉雏鸡日粮粗蛋白小于18%的条件下,赖、蛋、苏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2%~0.3%、0.3%~0.4%、0.05%~0.08%.  相似文献   

4.
培育好山地雏鸡是关系到散养山地鸡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和资源优势,在脱温户中采用山地雏鸡适时脱温综合技术措施,使雏鸡成活率由应用前的95%上升到98%以上。主要是:1规范脱温室的建设脱温室要保暖、干燥、通风。为节约成本,可利用闲置房舍改造扩建或新建脱  相似文献   

5.
陈赛  王碧和 《畜禽业》2001,(11):65-65
十多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农户,农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左右,但雏鸡8周龄前体重却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在长期的农村养鸡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5年来,我们在林地、果园和桑园中开展生态养鸡的15户大户中,采用土杂雏鸡4周龄脱温综合技术,使土杂雏鸡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其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马健 《畜禽业》2001,(6):36-37
现代蛋鸡的生产性能正在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产蛋数逐年增多,开产日龄提前,总产蛋量增多,料蛋比在降低,饲料转化率在提高,产蛋鸡的体重在缓慢地减轻.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生产性能,必须关注以下的一些关键技术: 1.蛋鸡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1.1.蛋雏鸡的饲养管理 1.1.1.饮水和开食:雏鸡进舍后首先要调教雏鸡饮水,可先让其饮用含有5%葡萄糖和0.2%的速补-14的水,水温17~22℃;饮水2~3h后喂料.  相似文献   

8.
王仕凡 《畜禽业》2011,(6):17-18
<正>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关键。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1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成活以及将来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2008年9月7日至10月2日,通过对平南县大新镇大廊鸡场的1656只雏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5日龄统计,雏鸡存活数是1598只,死亡数是58只,总耗料600kg。随机抽取127只雏鸡称重为32.4kg,结果是25日龄雏鸡成活率达96.5%,绝对增重225g,相对增重882g,肉料比为1∶1.67。  相似文献   

10.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传染性消化道寄生虫性机能紊乱性疾病。以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对雏鸡和育成鸡的更为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6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该病与鸡的组织滴虫病在临床表现和盲肠的病理病变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赵晓芳  林海 《畜禽业》2003,(6):26-26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在肉鸡生产中是很重要的,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反应能力低下,抗应激能力很差,最易受到烈性传染病的攻击。近年来,人们开始通过种母鸡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在种母鸡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VE,不但可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而且可增强雏鸡原发性免疫反应,保护雏鸡在这段时期免受或少受强毒的侵袭。1雏鸡抗病力低下的原因1.1雏鸡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雏鸡刚出壳时,免疫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即使接种疫苗,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也非常低,不能对外界病原微…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0,(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沙咪珠利的含量,并进行雏鸡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雏鸡血浆中的沙咪珠利,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准确度及精密度、稳定性研究;给2周龄雏鸡口服沙咪珠利,在各时间点从心脏采血,测定药物含量,采用DAS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结果采用高效液相测定鸡血浆中的沙咪珠利,血浆无干扰,内标分离度符合要求。0.05~20μg/m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定量限为50 ng/mL,批间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相对回收率为100%~117%。雏鸡口服灌胃给药,Tmax 5.125±2.031 h,Cmax 9.964±0.895μg/mL,t1/2为15.558±6.55 h;MRT为17.612±1.007 h。  相似文献   

13.
田建林 《畜禽业》2012,(8):20-22
<正>雏鸡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综合防疫,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80%。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  相似文献   

15.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鸡的育雏时期要精心照料,为雏鸡生长提供全面的饲料、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光照强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防疫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减少雏鸡死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5周龄)1.1种鸡苗选择选择初生重35g以上,脐部绒毛覆盖良好,看不到脐部带或隐约见脐部,被毛蓬松光泽、颜色均匀一致,能站立跑动,手感健壮有力的健康雏鸡。1.2接鸡时的准备笼养鸡接鸡前的鸡舍温度控制在28~30℃,雏鸡到进舍后1h内母鸡逐渐提高到32~33℃,公鸡提高到33~34℃,由于种公鸡1日龄经过断趾和剪冠,体质较弱,比母鸡适当提高1~1.5℃有利于恢复体质。湿度控制在65%~75%,靠热源近的鸡控制在70%~75%,离热源较远的鸡控制在65%~  相似文献   

17.
陈洁 《畜禽业》2008,(2):79-80
<正>多种疾病和应激都可能引起雏鸡的糊肛,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雏3~7d的雏鸡羽毛脏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粘稠,粘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严重的堵塞肛门为主要症状。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病程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在育雏过程中雏鸡糊肛症是常见的病症,虽然危害性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或不及时防治,就会生长缓慢而延长  相似文献   

18.
熊国远 《畜禽业》2000,(9):28-29
1 运输 1.1 雏鸡装运时,雏鸡盒不宜堆得太挤,盒间需留有一定空隙,确保运输途中有适宜的通风;冬天,在车底板上加合适的垫层,如稻草、麻袋等。 1.2 长途运输时间力求控制在20h以内,切勿在途中停留。 1.3 运输途中,需隔3~4h将雏鸡盒翻动一次,并不时观察雏鸡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玉祥 《畜禽业》2007,(9):26-26
<正>现在,大多数的养鸡户都直接购买种禽场(公司)生产的刚出壳的商品雏鸡苗来饲养,如何做好雏鸡苗的选购和运输就成了养殖户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养鸡生产中,雏鸡苗的选购和运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在具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1,(9)
目的探讨早期限饲对肉鸡补偿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健康艾维茵肉雏鸡330只,设A、B、C、D 4个处理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试验组。试验各组分别于5、8、11日龄开始限饲1周,且每个试验组设10%、20%、30%3个限饲水平,即B组分为B1、B2、B3 3组,C组分为C1、C2、C3 3组,D组分为D1、D2、D3 3组,共9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对照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于限饲结束时(11、14、17日龄)及21、35、49日龄测定生长性能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肉雏鸡11~17日龄限饲最好,最佳限饲水平为47%(R~2=0.905 1);5~11日龄、8~14日龄最佳限饲水平为14%,超过29%时,49日龄不能获得完全补偿生长(R~2=0.591 3)。结论肉雏鸡11~17日龄限饲最好,最佳限饲水平为47%;肉雏鸡5~11日龄、8~14日龄的最佳限饲水平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