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城市发展和转型提出的新理念与新目标,如何通过城市废弃铁路的生态化有机更新推动"公园城市"的建设成为新形势下风景园林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晋中市139铁路公园为例,在"公园城市"理念下提出城市废弃铁路生态化有机更新需要实现"与自然共融、与市民共享、与历史共存"3大层面的目标,并形成以打通城市生态廊道、满足人民美好需求、塑造地域文化特色为核心的城市废弃铁路生态化有机更新策略,实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低碳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政策口号的提出,对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是一次发展和改革的机遇。目前环境污染加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城市景观被破坏,公园建设就成为城市建设响应政府号召的关键因素,而综合公园的改造更是公园建设中最受欢迎的创新的重点建设。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公园的研究,分析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景观的保留与优化的必要性,并根据上海市综合公园实例提出综合公园改造景观保留与优化的有效对策,进而有利于上海市综合公园的大力建设,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公园城市理念下,老城区的城市公园更新的价值观从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向内涵式发展。老城区公园的更新利用一方面能盘活公园存量空间,使老公园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促进老城区公园融入公园城市的更新发展,作为区域公共服务功能的补充和优化。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提出适用于老城区公园更新的边界连通、综合渗透和智慧赋能3种更新策略,并以广州老城区公园为例,通过“公园+”模式赋能,使公园的存量低效空间向“以人为本”的多功能空间转变,从而实现公园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和珠江公园进行实地踏查,通过调查其游客需求及分析公园功能区的规划现状等,来研究综合公园功能区的规划合理性,结论是:城市综合公园功能区的设置应与市民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相适应,并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调整更新。  相似文献   

5.
由于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面向未来城市的伟大探索与实践,结合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研究,提出了以"背景""活动"与"建设"为三元,以"环境"为一体的三元一体式公园城市发展模式。并提供了基于三元一体理论的综合多部门协作平台,给出了公园城市三元一体9点规划设计内容,为公园城市的建设给出了4条发展路径。最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园城市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以期为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了城乡关系的有机融合。温州瓯海区十八湾城市农业公园总体规划紧紧抓住城市农业公园的特色,以"美丽田园"为主题,同时深入挖掘场地的地域文化,结合景观设计,建设满足周边市民观光休闲的城中乡野,对我国城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理念下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化品质的提升以及以人为本城市化理念的体现。在此背景下,许多城市都提出了休闲空间发展理念,旨在连接、整合城市开放空间,统筹空间资源。文中对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的研究突破性地跳出了固有的从公园绿地内部出发、"就事论事"进行研究的思维模式,把视野延伸到与之有密切关联的城市规划层面中,在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下重新审视公园绿地的角色地位,以此为基础更新公园绿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以生态理念引领城市发展,把生态要素引入城市,使城市融入自然,构建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实施“公园+”模式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是打造公园城市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探究公园城市理念和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经验,从多角度探索“公园+”模式,提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公园、广场新建,人们对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使得传统公园的发展面临挑战。阐述了城市传统公园的特征,分析了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必要性,并以南京玄武湖公园及莫愁湖公园为例,从公园功能、界面、景观、配套设施、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两座公园进行了分析对比并评价,进而归纳总结了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是上海襄阳公园修缮更新(2015—2016年)并再次投入使用1年之后的公园使用者满意度评价。文章借鉴管理学理论,参照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中"两两集成"的方法,以影响城市公园的使用者满意度的多项主要指标为评价对象,利用互联网的公共数据平台,分别采用"大众点评"APP和"问卷星"APP的数据进行分析,把"主动评价"和"被动评价"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集成,以缩小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差距,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3个老公园改造与更新实践的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出适合老公园改造与更新的方法及实践,使老公园重新焕发活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使老公园的发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中部城市地标性综合公园作为城市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公园绿地,它与市民的日常游憩、城市形象展示紧密联系。文章运用使用后评价,对中部城市地标性综合公园——株洲神农城的游客使用感受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游客对于场地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本地游客更满意场地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而外地游客更满意其独特的神农文化氛围;针对神农城服务的人群特点与游客需求,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场地可持续发展、城市形象名片的输出起到促进作用,为其他中部城市地标性综合公园的设计和建成环境的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朝阳区北部城市湿地公园群规划区内外环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设"湿地公园群"的概念,点线面结合,统筹规划,阐述"湿地公园群"的营造对于区域生态基底优化、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功能分区、水环境营建、种植规划等多种营建手段,打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达到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城市综合公园就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最大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的规划。济阳县新元公园规划设计以"融合,共生"为主题,综合分析了场地周围环境、人流分布、交通流向及文化背景,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遵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同时体现了城市公园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游人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好去处。口袋公园也同样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绿地的重要补充。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市创新路口袋公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实施生态智能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对口袋公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城市新环境下的口袋公园与游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大连首个湿地公园的全称为"大连前关城市中央湿地公园"。前关是个地名,可此地虽名为前关村,但周边高楼林立,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早已城市化了。故此,前关湿地公园已命名为"城市中央湿地公园"名副其实。大连前关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总面积29.8万平方米,其中湿地面积10.85万平方米。公园南向为哈大铁路,201国道由西向东贯穿整个公园。公园内建有民俗文化展示区域,修建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公园与经济、人口、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城市"公园与财、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视角,文章选取长三角6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计量回归模型,综合探究1996-2016年公园面积、GDP、城市人口、建设用地面积相互作用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相互关系上,公园与三要素均呈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影响密切度为经济>建设用地>人口;2)影响演变上,人口与公园的交互影响日益上升,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建设用地作为主要支撑力量,与公园的作用力度持续减弱,脱钩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为此,以人口为焦点,合理发展经济与建设用地,引导公园与多要素协同调控,是优化新型城镇化联动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补充”,在城市更新工作面临产权复杂、用地苛刻、需求多变、资金有限的困难时,既能完成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又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文章选取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袋公园设计策略、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做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公园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人民群众踏青赏花、避暑纳凉、休憩健身、亲近自然的绿色公共场所。2020年4月中旬,升级版的"不文明游园行为清单"已对社会公布,尤其"疫情防控期间不戴口罩游园"等行为已被纳入清单。为规范游园行为,今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在全市公园  相似文献   

20.
自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以来,"城市双修"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热词,且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建设工作将以"城市双修"为主线和主导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着重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公园建设重要性上升到新的高度,并进一步承载更多社会功能。本文从"城市双修"视角,对界首沙颍河公园设计进行分析,并从生态、文化、娱乐等方面,对公园设计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公园良好的建设成效,展示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双修概念的吸收落实,良好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