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松地理种源选择和种源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云南松自然分布区内,收集各地理生态区域的代表种源41个,在5个生态区设置试验点,进行田间栽培对比试验。根据10余年来的试验观测得出,种源间的生长差异是极显著的。为各地筛选出2~3个较佳种源,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比对照提高47.9~76.7%,优劣种源间相差3.3~4.9倍。把云南松自然分布区划为Ⅳ个种源区,提出了种子调拨方案。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1年在云南省思茅松自然分布区域内,收集了六个思茅松种源,按统一的实施方案在五个不同气候类型的栽培点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研究思茅松的地理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为思茅松的种子调拨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总结了各栽培点上3年生时的情况,思茅松种源间树高生长的差异是显著的,表现好的种源比生长差的种源提高23.9%~58.2%,比各点云南松对照种源提高0.81—2.2倍。从而看出选择适宜的思茅松种源造林,可望得到一定的增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41个云南松种源生长差异性、高生长遗传力及幼、成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生长量各年度的早晚期相关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表明从第9年开始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在5~6个位次以下的波动稳定率为805%,排名前10位中有6个云南松优良种源进入最佳早期选择范围,15~20年轮伐期的早期选择年效率为7290%~11047%,其可行性较强,效果也显著,这为加速云南松的良种选育和初步实现造林良种化进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云南松2个试验点和2个优良林分的31个种源木材乙醚提取物即松脂含量的变异.28个12年生种源值的方差分析得出,种源内单株间F=3.7118>F.0.05=3.1682;种源间F=2.0057>F0.05=1.6930,表明云南松木材的乙醚提取物在种源间和单株间差异都显著;其广义遗传力为0.453;石屏2个天然优良林分中优树的林分差异水平为α=0.1,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广义遗传力为0.727,有利于良种选育.t检验结果,云南永平、昆明两试验林6个同种源的木材乙醚提取物有5个种源差异不显著,1个显著.相关检验结果同试验点28个云南松种源单株木材的乙醚提取物与主干轴向树脂道面积比、树高、种源原产地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分别为0.4393**、-0.2228*、0.3306**、-0.2785*.云南松木材的松脂含量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但又受生长地理位置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樟树局部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局部樟树种源开展了苗期试验和造林测定,根据苗期苗高、地径和种源/家系测定林树高、胸径等性状的生长量,分析比较局部种源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樟树种源间1 a生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5 a和7 a生的种源间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在广东省东江林场试验点差异显著。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分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和选择,评选出在2个试验点早期生长较快且表现稳定的优良种源2个,分别是粤东和粤西沿海种源。入选种源造林后7 a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选择增益分别为1.04%~1.63%、3.12%~3.23%和5.75%~6.44%。  相似文献   

6.
为详细了解云南松杂交育苗及苗期生长情况,对云南松51个杂交组合和19个半同胞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8个云南松种内杂交种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差异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有15个种内杂交种的苗高生长值超过了总体平均值,有18个种内杂交种的地径生长值超过了总体平均值;云南松种内杂交相同母本的不同杂交组合类别之间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有11个类别杂交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半同胞苗木的生长性状;13个云南松与思茅松种间杂交种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有7个种间杂交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超过了总体平均值;云南松与思茅松种间杂交种的苗高总体均值约是云南松种内杂交种苗高总体均值的1.4倍,二者的地径生长均值基本接近;云南松与思茅松种间杂交相同母本的不同杂交组合类别之间的苗高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有4个类别杂交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半同胞苗木的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永平 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和石屏、建水 3个 3~ 4年生云南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结果表明 :云南松高、径生长 ,木纹理通直度 ,木材密度和松脂含量在家系间、单株间差异显著 ,其中树高遗传力估值为 :0 2 8~ 0 5 75 ,地径遗传力估值为 :0 16~ 0 6 6 6 ,材积遗传力估值为 :0 5 2~0 6 7,木纹理通直度的遗传性被高度控制 ,估值达 0 85 ;木材密度次之 ,估值为 :0 5 2~ 0 83;松脂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为 :0 4 5 3~ 0 73。借助于约束或非约束选择条件能有效地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兼优家系、单株的选择 ,综合评选出牛达 39号、龙朋 5号、双柏鄂嘉 17号等 32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高生长实际增益30 6 3% ,遗传增益 16 85 % ,说明依据主要性状联合评选出的家系其优良性能是极其显著的。试验还在 2个种源试验林内共同选出广西乐业、贵州兴义、云南双柏、云龙、富宁、开远 6个优良种源、 2 7个优良单株 ,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家系、单株的选择 ,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批家系和单株适宜在单试点、双试点或多试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9.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10.
桤木种源(群体)/家系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年生桤木种源/家系的多点试验林的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3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48~0.6618、0.2857~0.653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553~0.7895、0.2905~0.4528.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可以进行3个性状的独立选择.提出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和早晚期相关关系,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为6a,从木材密度考虑培育造纸材的适宜年龄拟定为10~11a.江西点15个种源的木材密度在种源间达到了显著差异,家系间并未达到显著差异,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优良家系、单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昆明、永平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和石屏、建水3个3—4年生云南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云南松高、径生长,木纹理通直度,木材密度和松脂含量在家系间、单株间差异显著,其中树高遗传力估值为:0.28-0.575,地径遗传力估值为:0.16-0.666,材积遗传力估值为:0.52-0.67,木纹理通直度的遗传性被高度控制,估值达0.85;木材密度次之,估值为:0.52—0.83;松脂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为:0.453-0.73。借助于约束或非约束选择条件能有效地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兼优家系、单株的选择。综合评选出牛达39号、龙朋5号、双柏鄂嘉17号等32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高生长实际增益30.63%,遗传增益16.85%,说明依据主要性状联合评选出的家系其优良性能是极其显著的。试验还在2个种源试验林内共同选出广西乐业、贵州兴义、云南双柏、云龙、富宁、开远6个优良种源、27个优良单株。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家系、单株的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批家系和单株适宜在单试点、双试点或多试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胡桃楸1年生苗高生长变异进行了分析。胡桃楸种源间和种源内部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6.0%~32.7%之间,平均值为28.7%。3个种源间苗高差异极显著,其中,铁力种源高生长较快;穆棱种源高生长最差;最优种源与最差种源高生长相差25%。127个家系问苗高差异极显著,苗高前10名家系中有铁力种源9个家系、穆棱种源1个家系,前后10名家系高生长相差138%,种源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1.7%~48.2%之间。  相似文献   

15.
《江西林业科技》1994,(3):83-91,127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松母树林后代(5个种源81个家系)苗期生长的分期观测及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期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即火柴柱形期(Ⅰ期)、灯笼形期(Ⅱ期)、伞形前期(Ⅲ期)和伞形后期(Ⅳ期);苗木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阶段性;种子的大小及发芽率与苗木的生长关系不明显;苗木大多数性状在家系内差异不明显,在家系间和种源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苗期以滇东南和川西南种源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较大,滇中和滇西种源次之,对照的最小。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41个云南松种源生长差异性,高生长遗传力及幼,成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生长量各年度的早晚期相关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表明从第9年开始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在5-6个位次以下的波动稳定率为80.5%,排名前10倍中有6个云南松优良种源进入最佳早期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8.
赤桉幼林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赤桉4批试验林的42个种源为研究材料,分析了4~8年生幼林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及与原产地地理位置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胸径和材积生长除第三批试验林外,均达极显著水平。(2)低纬度种源生长快,高纬度种源生长慢;沿海种源生长好,内地种源生长差。4批试验林种源产地不同,受经纬度影响程度不一样。(3)经指数综合评定,第一批试验林评选出13663、13692,第二批试验林评选出12501、13928、13935,第四批试验林评选出17297、15050共7个速生优质种源,这些种源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3个来自昆士兰州北部,2个来自北澳,2个来自西澳州。  相似文献   

19.
开展3个种源强力班克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复合菌肥对强力班克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肥条件下,强力班克木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苗高生长提高17.4%~30.83%,地径生长提高31.27%~43.27%.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量和N养分积累量,其中菌肥处理的全株干重较对照提高98.77%~116.67%,N养分积累量较对照提高47.31%~85.73%.3种复合菌肥(1号、2号、3号)对苗木生长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种源38163在施用3号菌肥时生长表现较好,而种源38164在施用1号菌肥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桤木种源(群体)/家系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6年生桤木种源 /家系的多点试验林的材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3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564 8~ 0 .6618、0 .2 857~ 0 .653 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2 553~ 0 .7895、0 .2 90 5~ 0 .4 52 8。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可以进行 3个性状的独立选择。提出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和早晚期相关关系 ,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为 6a,从木材密度考虑培育造纸材的适宜年龄拟定为10~ 11a。江西点 15个种源的木材密度在种源间达到了显著差异 ,家系间并未达到显著差异 ,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