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多食性潜叶害虫。该蝇1993年最早在我国海南省的蔬菜田严重发生,次年6月山西省棉花所首次在棉花上发现此虫的严重为害,受害严重的棉田虫株率为100%,单株受害叶片数36.6%,单叶虫量最高达92头。10多年来,美洲斑潜蝇在我国的分布日益扩  相似文献   

2.
棉蚜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蚜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近年已逐渐成为棉花的一种主要害虫。特别是2009年,河北省棉区由于天气闷热潮湿,时晴时雨,蚜虫繁殖极快。一般地块有蚜株率达80%~100%,卷叶株率3%~5%,百株3叶蚜量3300-4500头,高的达13700头,严重地块卷叶株率达50%,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极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1994年新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1995年8月在邯郸市首次发现。当年为害棉花2万公顷,1996年发生5.67万公顷,1997年发生7.33万公顷,损失惨重。对近年棉花生产构成严重...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一种危险的植物检疫害虫。其特点是繁殖力强,传播快,适应性强,寄主广,可为害13个科的50多种作物,其中以蔬菜中的豆类、瓜类受害最重。此虫1995年传入西昌市,很快就传播开,1997年...  相似文献   

5.
调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虫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及葫芦科蔬菜。在海南儋州整年发生危害,2-5月份为危害高峰期,其虫口密度与温度、天敌成负相关,即高温和天敌寄生虫可抑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其幼虫田间分布型符合奈蔓A(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该虫主要通过成虫飞翔和随寄主植物扩散而传播;1.8%爱福丁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施爱民  胡国祥 《江西棉花》1999,21(4):F003-F00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原产巴西,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类检疫性害虫。它分布于40余个国家,1994年在我国的广东,海南首先发现,之后随南菜北运迅速传入内地,据报道,已在全国21个省市发现美洲斑潜蝇的危害,并呈肆虐之势,严重威胁着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安全及“菜蓝子工程”的实施。1996年我们在棉花实验田中发现美洲班潜蝇为害,至1998年危害逐年加重。该虫主要危害棉花叶片正面,受伤叶面积可达50%以上,一片棉叶上虫量可达数十头,一旦发生危害,若不及时防治,则迅…  相似文献   

7.
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情况,着重调查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的种类、为害特征和为害程度。结果表明:木豆花实期的钻蛀性害虫包括豆荚野螟、棉铃虫、钝黑潜蝇和豆黑潜蝇。本调查中,平均株受害率达59%,其中最高88%,最低40%;平均荚受害率达44.5%,其中最高68%,最低35.8%。宿根木豆钻蛀性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新植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坡地或缓坡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平地或台地相对较重。本文还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 ,不少地区报道了美洲斑潜蝇对棉花的为害 ,该虫为害迅速、蔓延快 ,若不及时进行迅速有效的防治 ,会给棉花生产造成较重损失。在海南美洲斑潜蝇对棉花的为害更为猖獗 ,1998年冬 ,本所在三亚市扩繁转基因抗虫棉品系GK19 ,在防治美洲斑潜蝇的过程中 ,选用了几种不同的农药品种 ,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筛选试验。1试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 ,(1)48 %乐斯本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000倍 ;(2)24 %万强 (美国杜邦公司 )750倍 ;(3)1.8 %阿巴丁乳油 (河南新霸王化工有限公司 )2000倍 ;(4)1.8 %爱福丁 (北京农业大…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几个木麻黄无性系抵抗木毒蛾危害的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抗木毒蛾能力,苗期,对照的虫株率(18.4%)是木麻黄4个无性系平均虫株率(1.9%)的9.68倍;幼林期,对照的虫株率(34.2%)是4个无性系平均虫株率(2.8%)的12.21倍,对照的虫口密度(16.966只·株^-1)是无性系平均虫口密度(0.0355只·株^-1)的477.92倍;成林时,敖东镇对照的虫株率(63.6%)是无性系P10-33虫株率(1.8%)的35.33倍,流水镇对照的虫株率(65.0%)是无性系P10-33虫株率(2.0%)的32.50倍,在敖东镇和流水镇,木麻黄无性系P10-33的虫株率分别是1.8%和2.0%,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鸡脚叶无蜜腺棉若干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害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棉花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陆地棉鸡脚叶和无蜜腺特性在棉花抗红铃虫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据本校研究:鸡脚叶棉的红铃虫落卵量、虫花率、青铃受害率均低于正常叶棉近等基因系,其种子虫害率相对减少20%左右;同样,无蜜腺棉的种子虫害率均低于有蜜腺近等基因系和亲本,其减少受害程度一般在20%以上。这项研究结果与国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12.
闽南地区桔实雷瘿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实雷瘿蚊(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是的一种危害性害虫。一般受害株率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几乎绝收。本文总结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其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为害对棉花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幼虫潜食棉花栅栏组织后,叶片中叶绿素a、b以及叶绿素总量都较对照减少,并且随着受害级别的增高,减少量逐渐增大;当虫害达到5级时,棉花叶片的叶绿素总量仅相当于对照的68.3%.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高,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当虫害达到5级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仅相当于对照的23.1%.同时,棉花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随其受害级别的增高而降低;当虫害达到5级时,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仅相当于对照的20.7%和33.3%.  相似文献   

14.
茶蚜,又名茶二又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茶蚜是山东茶树上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新梢上趋嫩危害明显,聚集刺吸危害茶芽和嫩叶.芽被害后,细瘦黄谈,萌发伸育迟缓;嫩叶受害,开始叶缘褪绿、黄谈,中部暗绿无光泽,进而向下卷编,严重时新消萎缩以至枯揭。茶蚜危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按一芽二叶标准采摘,新消受害率5%,百芽重减轻1.6%;受害率10%,百芽重减轻3.6%;受害率100%,百芽重减轻444%。同时受害芽也趋老化。春季危害严重时甚至无茶可采。受茶蚜危害的茶叶,失去了正常熟香,有腥气异味,茶汤暗淡混浊,无味;多酚类…  相似文献   

15.
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 ,为同翅目 ,瘿棉蚜科 ,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长期以来在周口市农业生产中从未发现 ,也未报道过。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 ,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2 0 0 4年本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 ,平均虫田率 2 0 %,虫株率 5 %~ 10 %,每株蚜量 2 0~ 5 0头 ,严重田块虫株率 2 0 %~ 30 %,每株蚜量 60~ 15 0头 ,死株率 5 %~ 10 %,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为害特点棉根蚜主要在棉花主根附近吸取棉根汁液 ,致使受害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拟定了现阶段对棉盲蝽和棉花受害程度的防治指标,认为棉花第三果枝出现前的虫量和主茎生长点受害率分别为百株4头和3%,第四果枝出现后为百株6头和4%。按照这一防治指标棉花叶片和蕾的受害程度亦在允许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对棉花的为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对*棉*花*的*为*害①张慧杰李建社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苜蓿斑潜蝇)属国际危险性害虫,目前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将之列为最危险的一类检疫对象。中国1995年把它列入检疫害虫。该虫19...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19.
皖东地区甜菜夜蛾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皖东地区多种作物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蔬菜、棉花、花生、豆类、甘薯等.2001年,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暴发为害,发生面积460公顷,三代暴发期受害株率100%,百株虫量600~800头,最高2000头,单株最高有虫96头,百株卵量8~10块,造成一般田块减产1~2成,重者3~5成.为此,笔者将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发生以及药剂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东滨州棉花角斑病发生趋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作为滨州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近年来角斑病发生严重。据2010年调查,病田率一般在20%~30%,发病地块病株率10%~30%,最高可达40%以上,严重的造成茎顶端坏死,产量损失较大。为切实搞好棉花角斑病的防治工作,对其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定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