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转变为机器生产,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进行土地翻耕、播种、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同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农业机械化。以前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等,生产效率远不如当今的农业机械装备,因此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机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作为农机化工作者要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要有忧患意识,在不同的时期都要充分做好准备,以便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华北小麦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小麦生产是华北农业突出的区域特征,华北也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心地区。民国时期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在其中。此期,华北小麦生产正处“由手工或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化”的重大转折期。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这一时期促进华北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井灌的推广、麦作改进和小麦的商品性生产,其制约因素则主要为水资源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灾害和战争的频发。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使得我国顺利进入现代农业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将人们从劳累中解放出来,使农业生产生活实现了人畜力向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再完全的依靠人力或者是畜力来进行,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生活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农业的现代承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作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在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以铁制农具、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后,与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近代农业又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绿色革命为中心的三次革命,佳世界农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西方的农业现代化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塑料、石油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农业科技、机械化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成为掌握农业技术、具有专业化素质、懂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提高现代农业从业者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涛 《农业知识》2023,(9):47-48
<正>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农业机械和设备代替或减少人力和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随着科技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逐渐被自动化的机器所取代,农业机械化逐渐占据了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业机械使用经济效果的因素农业机械化是以机械作业逐步代替人畜力作业的过程。人们考核农业机械使用的经济效果时,自然地要将机械作业与人畜力作业加以比较: 1.增产效果反映机械作业质量及其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机械作业的增产效果=机械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人畜力作业的单位积产量。上式的余数为正数,表示机械作业质量优于人畜力作业,取得了增产效果;余数为负数,则表示机械作业质量劣于人畜力作业,  相似文献   

9.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畜力耕作历史,将改写为现代机械化耕作的新篇章。这一重大技术变革和生产方式转变,就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而提出的劳动过程机械化这一重大历史性命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农业机械化的劳动替代,科技实施过程层面探讨农业发展对劳动过程机械化的依赖问题,并分析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产上的潜力,据此对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技术路线进行反思和再讨论。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本文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在于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之基础农业机械化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去代替传统的人力与畜力的生产过程,并且还可以突破人力畜力所无法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限制,把农民从土地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中和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农业机械化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了基础,还为农业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现代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而完成这一目标决不单是农业农艺手段所能胜任的,只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之后,由于大批劳动力或参军或死亡或遭日军杀害以及敌人对牲畜的大规模掠杀,晋西北广大农村出现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而组织劳动互助以调剂劳力和畜力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则成为中共政权适应战时需要和渡过难关的明智之举。这一政策及其实践虽然在战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而且劳动互助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特性,农民依旧使用原有农具进行生产,所谓互助合作只是在分散的土地上的简单合作,即依靠简单的生产组合使人力畜力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粟嘉 《农业考古》2000,(1):85-93,98
农业现代化,一个诱人而梦寐以求的目标,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干部和当今现代农民的面前。 农业现代化,一个内涵深刻而广泛的名字,困扰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提高。 农业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内涵、目标和认识,在不断地演变、深化和延伸。 农业,作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在辞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应用铁制农具、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后,与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近代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绿色革命为中心的三次革命,世界农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找国的农业机械化电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重要工具,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部高于人们手工作业,一方面是因为其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在农机化体系中,农业机械生产效率越高,获得的效益相对手工生产而言也是无珐比拟的.而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势必会影响着农业的产量增减和农民增收与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三农"工作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历史以来农业生产在我国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农机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使用机器,农机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然而农机化工作开展的好坏主要受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影响,只有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好才能是我国农业普遍机械化,农业普遍机械化就能提高农业现代化,进而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国力也会有所提升。所以要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使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综合实力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重要工具,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都高于人们手工作业,一方面是因为其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在农机化体系中,农业机械生产效率越高,获得的效益相对手工生产而言也是无法比拟的。而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势必会影响着农业的产量增减和农民增收与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一、农机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 (一)是节约高效型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劳动力、耕作、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力和畜力的投人,提供了更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不少乡镇办的农具厂片面追求利润,纷纷转产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产品,而农民要添置一些中小型农具却伤透了脑筋。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农具厂是生产、维修农具的企业,其根本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满足农民对各种中小农具的需要。当然,农具厂生产一些盈利高的民用产品并非不可,但应在做好为农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可单纯为追求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推卸服务农业的重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中小农具的需求量虽然逐年减少,但中小农具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中小农  相似文献   

20.
犁文化     
<正>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耘蓄养绵延了上万年。在这年复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在发明与革新农具上的成就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也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犁耕文化,使我国农业独领风骚数千年。犁,作为一种耕地整地农具,由一根横梁和端部厚重的刃构成,通常可以分为人力和畜力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