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构建莠去津的快速监测技术,本试验通过美洲驼免疫,成功建立了基于美洲驼多克隆抗体的莠去津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棋盘法确定了最佳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稀释倍数,对影响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交叉反应性试验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确定最优NaCl浓度为0.2 mol/L,最优甲醇浓度为5%,最佳缓冲液pH值为7.4,在最优条件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的IC50为12.13 ng/mL;同时利用其他3种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常见环境代谢物进行了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试验,其对特丁津、西玛津和对去异丙基莠去津的交叉反应率较高,其他化合物交叉反应率较低;取河流水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试验结果与LC-MS比对,添加回收率在90.1%~114.2%之间,说明驼源多克隆抗体的莠去津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环境实际样品。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制用于检测莠去津残留的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结果表明:莠去津抑制率回归曲线为y=19.762x+5.6026,相关系数R2=0.981,线性检测范围为1~5000μg·L-1,最低检测限为5.35μg·L-1,IC50为176.44μg·L-1。莠去津多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小于20%,莠去津试剂盒的添加回收率均高于75%,供试样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试剂盒在4℃或-20℃下贮存270d仍有效。  相似文献   

3.
氟虫腈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氟虫腈类似物FH作为半抗原,与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产生阳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C3。经过各项条件优化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对氟虫腈最低检测浓度为0.074ng·ml-1,抑制中浓度为5.99ng·ml-1。抗体与定虫隆、三氟氯氰菊酯、氟乐灵、氟虫脲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67%。对添加到两种不同基质中的氟虫腈进行检测,结果变异度为1.8%~9.8%,回收率为94.7%~108.0%。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检测玉米及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玉米及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定量检测,分别以碎片离子m/z216>146和m/z216>174定性,以m/z216>96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莠去津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01%~112.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3%~8.43%之间,对莠去津的检出限(LOD)为0.39~0.91μg·kg-1,定量检出限(LOQ)为1.33~3.02μ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莠去津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检测Cry1B毒素蛋白质的双抗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利用稀土元素Eu3+作为示踪剂,以可溶性表达的抗Cry1B毒素蛋白质单链抗体(scFv)作为捕获抗体,以免疫兔血清获得的抗Cry1B毒素蛋白质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Cry1B抗原的TRFIA技术,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的综合评价。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单链抗体(Capture antibody)、多克隆抗体(Detection antibody)、Eu3+标记的二抗(Tracer antibody)浓度分别是2.500μg/ml、2.000μg/ml、1.000μg/ml。标准检测曲线灵敏度为0.170 ng/ml,线性测量范围为1.000~800.000 ng/ml。抗原类似物间无交叉反应。Cry1B毒蛋白质在大米中添加回收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8%~6.6%、平均回收率为80.5%~84.8%,批间变异系数为2.2%~8.5%、平均回收率为84.1%~88.4%。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抗夹心Cry1B-TRFIA检测范围宽,特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麦草畏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麦草畏(DIC)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分别合成免疫原与包被原;用合成的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麦草畏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效价为1∶1.28×105,且该抗体与麦草畏的结构类似物2,3,5-三氯苯甲酸、2,3,6-三氯苯甲酸、2-氨基-3,5-二氯苯甲酸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以包被原1∶8 000和多抗溶液1∶80 000的稀释倍数为工作浓度,建立麦草畏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检测方法,此方法检测麦草畏的线性范围为1~100ng.mL-1,线性回归方程为y=8.684 4ln x+15.001,R2=0.994 4,最低检测限为IC20=1.779ng.mL-1;玉米粉和面粉空白样品的麦草畏添加回收实验表明,麦草畏添加值为5~30μg.kg-1时,玉米粉中的麦草畏回收率为53.08%~92.37%,面粉的回收率则分别为66.5%~94.63%。  相似文献   

7.
草甘膦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将草甘膦(Glyphosate,GLY)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表明,草甘膦与牛血清白蛋白和卵清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11∶1和9∶1。合成的免疫原作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出草甘膦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溶液效价为1∶1×107,该抗体不与草甘膦的结构类似物增甘膦和双甘膦起交叉反应。以此抗体建立了草甘膦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ciELISA),其线性范围为0.78~100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15.851 0 lnx+7.780 5,R2=0.993 8。草甘膦的检测限为IC10=1.15μg/mL,IC50=14.35μg/mL。在添加回收试验中,草甘膦添加值5和10μg/g时,玉米粉中的草甘膦回收率为104.12%和81.37%,小麦粉中的回收率则分别为118.94%和为109.39%。结果表明,采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而建立的草甘膦ciELISA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玉米粉和小麦粉中草甘膦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玉米中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溶剂萃取,C18净化,分散固相萃取,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分析。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5×10-10g和3.0×10-10g,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5.2%~95.1%,相对标准偏差为4.9%~7.6%;烟嘧磺隆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0%~108.3%,相对标准偏差为6.2%~8.1%。本方法操作简单,节省有机溶剂,方法准确,各项指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鸡肉中氟苯尼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抗氟苯尼考(FFC)的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建立检测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ELISA新方法。【方法】氟苯尼考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经混合酸酐法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比分别为14.4和14.7。用免疫原FFC-HS-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并优化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102 400。最佳包被抗原浓度为0.5 μg?ml-1,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6 4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 000。回归方程Y = -0.1516X + 0.788(R2 = 0.9859),检测范围为0.18~500 ng?ml-1,检出限为0.18 ng?ml-1,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86%和7.77%。交叉反应试验中,抗血清与FFC结构相似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94%和0.098%,与其它药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FFC以浓度0.18~500 ng?g-1在鸡肉中添加,回收率为84.14%~106.1%,变异系数为2.1%~5.6%。【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FFC抗体,建立了鸡肉中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环境和农产品中乙草胺的含量,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以乙草胺和3-巯基丙酸为原料合成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以间接竞争性ELISA 法(ic-ELISA)考察了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优化了影响该方法的3种因素(甲醇浓度、离子强度和pH值);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乙草胺在多种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限为0.024 4 mg/L,与结构相似的农药无明显交叉反应;在自来水、田水、土壤、玉米和大豆样品中的添加浓度为0.5~10.0 mg/L或0.1~1.0 mg/kg,回收率为73.2%~117.6%,变异系数为1.7%~9.2%,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适合环境和农产品中乙草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制备抗大蒜B病毒(Garlic virus B,GarV-B)CP血清,为研究侵染大蒜6种葱X病毒属(Allexivirus)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以及大田检测GarV-B奠定基础。该研究根据GenBank报道的GarV-B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从六安市寿县分离获得的GarV-B外壳蛋白基因(CP)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将GarV-B的CP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ET,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 E菌株中诱导表达。表达的CP经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两次制备电泳纯化,免疫小鼠获得抗CP血清。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采用ELISA分析抗体能否与天然GarV-B病毒结合。结果显示:GarV-B的CP基因与目前已报道的GarV-B不同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93%。表明制备的抗体对GarV-B的CP具有高度特异性,且能够与天然GarV-B病毒粒子结合。因此本研究制备的抗GarV-B的CP血清可以用于该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对80%烟嘧磺·莠去津水分散粒剂在春玉米苗2~5叶期对田间杂草防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春玉米田间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玉米生长安全。在20~50g/667m2剂量下,药后20d对一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可达70.63%~92.13%,40d鲜重防效达71.55%~94.67%,增产13.04%~16.74%。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氯消毒技术去除水中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中阿特拉津残留浓度,并以液相一质谱联用(LC-MS、LC-MS/MS)技术鉴定其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紫外-氯联合消毒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阿特拉津.阿特拉津在紫外消毒过程中迅速降解,主要表现为脱氯羟基化作用,主要产物为2-羟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OIET),次要反应为氨基侧链脱烷基、氧化以及脱水成烯反应.后续加氯过程对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产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能有效去除乙烯胺类产物,且不明显引入消毒副产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2种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效应,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以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分别作为乙·莠和苯唑草酮+莠去津的喷雾助剂,田间测定2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不同兑水量下桶混添加助剂对控草效果、玉米产量和玉米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50~675 kg·hm~(-2)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可使40%乙·莠SE的施用量降至2 700 mL·hm~(-2),较常用量减少40%,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2%以上和92%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保持在60%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5.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791.31元·hm~(-2)以上;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可使"苯唑草酮+莠去津"中的30%苯唑草酮SC和90%莠去津WG的施用量分别降至60 mL·hm~(-2)和600 g·hm~(-2),较常用量分别减少69.23%和52.94%,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66%以上和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仍分别保持在80%左右和86%以上,玉米产量损失可控制在3.50%以下,玉米纯收益可达到5 885.75元·hm~(-2)以上。可见,在确保450~675 kg·hm~(-2)的兑水量下,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对乙·莠和桶混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对苯唑草酮+莠去津均有明显的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阿特拉津在武汉市汤逊湖、南湖和荆州市洪湖的沉积物-水体系中分配、吸附和解吸行为,得出阿特拉津在该体系下解吸平衡分配系数KPd远大于吸附平衡分配系数KP,即其滞后解吸行为显著,表明阿特拉津一旦从水中进入沉积物,则很难得以解吸。在此基础上,将南湖沉积物添加阿特拉津淹水培养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设置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0.1、0.25、0.5 mg·kg~(-1),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能直接吸收阿特拉津,在第20 d,初始浓度为0.25mg·kg~(-1)时,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体内阿特拉津浓度分别为13.4、11.2 mg·kg~(-1);两种植物对水体中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45 d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菹草和穗花狐尾藻对根际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6%、91%和84%、82%、90%,至60d时,对上覆水中阿特拉津降解率分别为35.0%、51.3%、1.50%和32.4%、61.8%、0.44%。尽管水体中残留阿特拉津容易被沉积物吸持,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仍可用适当的沉水植物对其进行去除。  相似文献   

16.
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水质中的莠去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环境土壤、水体中三嗪类除草剂--莠去津(ATR)的含量.色谱柱为C18固相萃取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体积比),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桂温25 ℃.莠去津在0.1~5.0 mg/L(r=0.999 5)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6.1%,RSD为3.7%.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17.
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以保证麦类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及谷物食品的安全性。【方法】以主要赤霉病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对象,利用半琥珀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牛血清蛋白偶联物(3-HS-DON-BSA)作免疫原,分别采用腹膜腔注射法和颈、背部多点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和豚鼠,获得DON 的多抗血清,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多抗豚鼠血清的效价达到1∶6 400,而小鼠混合血清的效价则为1∶12 800。引起DON抗体最大结合50%抑制时,所需DON及其类似物3-Ac-DON和T-2毒素的量分别为 63μg•ml-1、114μg•ml-1和>1 000μg•ml-1;相对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00%,55.2%和6.3%。包被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 500,小鼠血清工作浓度为1/1 600。在包被原和小鼠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下,20%以上的甲醇稀释度对DON免疫分析有显著的影响,低于10%浓度的甲醇对DON免疫分析基本无影响。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范围为0.01~10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82%~93%,精密度(CV%)为4.65%~21.3%。【结论】本文提出的毒素检测方法,检测成本低,方便易行,不仅可以应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病理学研究,也可广泛应用于谷物及其制成品中DON毒素的含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明确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水分消耗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挖掘小麦品种生产潜力,为小麦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进行,选择4个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烟农999、山农29、邯农1412和良星67),比较品种间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耗水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揭示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连续2年烟农999、山农29产量高于9 000 kg·hm-2,达到超高产水平,邯农1412产量均高于8 000 kg·hm-2,达到高产水平,而良星67产量低于7 500 kg·hm-2,未达到高产水平。较良星67,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2%—57%、5%—62%、11%—47%,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85%、11%—48%;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达17%—29%,显著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11%—41%、8%—32%;最终,提高穗数7%—24%、穗粒数4%—13%、千粒重1%—9%,产量20%—37%,水分利用效率2%—14%。较高产品种邯农1412,超高产品种烟农999显著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分别达32%—33%、41%—55%、49%—50%,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5%—7%、3%—9%,提高穗数8%—16%、穗粒数5%—6%,产量10%—11%;山农29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13%,显著提高了花后耗水量,达6%—26%,千粒重提高4%—6%,产量提高5%—6%。2个试验年度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分析表明,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与花前干物质运转量显著相关,花前干物质运转量与穗数、产量显著相关;花后耗水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千粒重、产量显著相关。此外,3个高产品种较良星67,每多消耗1 mm土壤水分可增产16—40 kg·hm-2·mm-1,且超高产品种土壤耗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更大,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产品种提高6%—22%。【结论】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和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增效。然而不同小麦品种高产途径亦有所差异,烟农999由于生育前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通过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超高产;山农29由于生育后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通过提高千粒重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9.
冉治霖  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37-6139,6161
[目的]鉴定1株阿特拉津(ATZ)降解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能够降解除草剂ATZ的菌株;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降解效果进行优化。[结果]试验分离到1株能降解ATZ的菌株L-1,该菌株与Arthrobacter菌株基因相似,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方法,确定该菌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L-1降解ATZ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加入量为3 g/L。在此条件下,将L-1接种于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ATZ浓度为500 mg/L)96 h后降解率达94.8%。[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TZ降解菌株及其在ATZ微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技术合成氟罗沙星(FLE)人工抗原,制备FLE高亲和力抗体,通过建立、优化FLE的icELISA检测方法研制出快速、灵敏的FLE残留检测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方法】用DCC法偶联FLE和载体蛋白BSA合成免疫原FLE-BSA,用混合酸酐法偶联FLE和载体蛋白OVA合成包被原FIE-OVA,通过紫外扫描法(UV Scan)和聚丙烯凝胶电泳法(SDS-PAGE)鉴定人工合成抗原。选择经初步鉴定成功合成的FLE-BSA免疫SPF级6-7周龄Balb/c雌性小鼠5只,采用多点免疫法,对小鼠背部皮下4-6点注射免疫,免疫剂量为30 μg/只,初免,用FLE-BSA PBS溶液与等体积FCA混合乳化后免疫;20 d后用FLE-BSA PBS溶液与等体积FIA混合乳化后免疫,免疫间隔3周,4次免疫后,利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出效价高、敏感性好的小鼠多克隆血清,建立、优化FLE的icELISA检测方法,确定其包被浓度、包被时间、封闭液选择、封闭时间、抗体工作浓度、二抗稀释度、底物显色时间等条件,制备出FLE快速检测试剂盒,同时测定该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等指标,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做相关性比较,同时对市场上购买4个批次的氟罗沙星药品含量进行了实际测定,以确证试剂盒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结果】通过上述蛋白质连接技术所制备的免疫原经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凝胶电泳法鉴定,结果显示BSA与FLE偶联后,FLE-BSA波峰整体出现右移且凝胶上BSA的泳动速度大于FLE-BSA,初步证明人工合成抗原偶联成功。通过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5号小鼠多抗血清得到其效价大于2.5×104,抑制价为162.18 ng•mL-1。通过优化FLE icELISA检测方法,其工作条件:包被浓度:5 μg•mL-1;抗体工作浓度:1﹕6400;二抗稀释度:1﹕1000;底物显色时间:10 min。所制备的试剂盒灵敏度为16.22 ng•mL-1,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3627x + 1.3517(R2 = 0.9956),与同系药物及其它药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阳性猪肝样的回收率在67.5%-87.9%,平均78.7%,变异系数在9.34%-10.7%,平均10.0%;阳性猪肉样的回收率在74.0%-88.2%,平均81.42%,变异系数在8.3%-10.4%,平均9.48%;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15%;在500、250、150、75、30 ng•mL-1 5个标准浓度 B/B0的批内变异系数在3.39%-6.68% ,批间变异系数在4.69%-9.67%。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07%和7.44%,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9988),通过实际测定其结果基本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规定的含量要求(90%-110%),进一步说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及FLE-Kit的准确性。【结论】首次利用两种方法分别合成FLE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所制备的抗FLE血清建立并优化FLE残留icELISA检测方法,制备出FLE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氟罗沙星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