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总结1996年水稻抛秧技术推广经验和研究有关技术问题,进一步促进1997年我国水稻抛秧技术的推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1997年1月6~8日在广西钦州市召开了全国水稻抛秧技术推广会议。来自24个水稻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9个典型县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解放军总后、北京军区后勤部的同志,以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生产秧盘等厂家及新闻单位的同志共90多人参加了会议。广西区一些地县推广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地水稻抛秧技术推广经验,研讨了抛秧有关技术问题,特别是对双季晚稻抛秧、北方钵盘育苗摆秧、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大学最近研制成功一种ZZPY-Z型自走式水稻抛秧机.并投放市场,推广应用。该抛秧机采用旋转锥盘式抛秧装置,生产效率每小时12—18亩。它较好地解决了人工抛秧均匀度差的问题。提高了抛秧质量.充分发挥了抛秧栽培的技术优势,具有明显的节本增产效果。自带动力和行走部分,转向灵活,操作方便,实用性强。2ZPY-Z型自走式水稻抛秧机研制成功@国信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米》2000,(1):29-29
一、水稻抛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水稻抛秧是利用所育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撒移栽的一项水稻种植技术,是我国传统水稻移栽方式的重大改革,变干百年来农民弯腰插秧为站着抛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自SO年代在黑龙江等个别省开始试验示范,到gO年代开始在南方地区推广应用,1999年推广面积达48O万hm’左右,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水稻抛秧技术在生产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秧盘播种的均匀度较差。大面积生产上抛秧播种主要采取种土混合播种和人工撒播,均匀度低,每孔播种量为0~IO粒,并有IO%左右的空穴率,高的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旋转银盘式水稻抛秧机”最近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开始投入小批士生产。该机由中国衣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东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共同研制,属农业部“八五”攻关课题之一。把人工插秧改为抛秧之后,水稻返青期早,分案多,结实稳多,产量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我泪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I抛完成,抛秧密度不易控制。旋I传银盘式水稻抛秧机的研制成功,使水稻抛秧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每小时可抛秧15亩左右,且落田均匀,有利于防病。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5.
柏各庄农场是军内水田面积较大的农场,插秧期间兵力与训练及季节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的同时,考虑到机械性能和机械故障的制约,尤期插秧机的发展滞后手栽培技术的现状,于1994、1995年开展了水稻抛秧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农场花费4300元购得一台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根据该机在生产中的优缺点,结合人工抛秧,利用现有的插秧机,因地制宜,初步研究出半机械化水稻抛秧的栽培方式。1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的不利因素该机的动力和行走部分采用插秧机的底盘,抛秧部件采用旋转维盘式,利用锥盘旋转时的离心…  相似文献   

6.
抛秧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技术。海安县从1989年起引进该技术,通过近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抛栽面积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了水稻抛秧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技服务向产业化纵深发展。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达8970kg/hm‘,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998年,全县抛秧面积达3.67万hm’,占水稻面积的95%,基本实现抛秧化,由此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抛秧第一县”。(-)水稻抛秧服务产业化的实践及其效益为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海安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抛秧稻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育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抛秧水稻产量500kg/667m2的最佳结构进行了小区试验和生产调查,通过生物统计的方法,建立了4个数学模型,为抛秧水稻的生产和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技术适用于早、中稻和单、双季晚稻,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它不仅改变传统的栽插方式,避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弯腰”中主要“一弯”的繁重劳动,而且所抛植的秧苗具有伤苗轻,返青活棵快,发棵早,叶片大而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性强,生长青秀协调,成稳多穗子大等特点,一般至少可增产900kg/hm2,对于稳定和扩大水稻面积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水稻抛秧技术,除了育足育好软盘秧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搞好抛秧。我认为抛秧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大田准备。抛秧移植对大田…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的经验及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代银 《中国稻米》2006,12(1):54-55
本文简述了近年四川水稻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四种免耕抛秧技术模式;分析了不同抛秧育秧方式免耕抛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主要经验及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机械抛秧是将水稻塑盘育秧与机械抛秧结合于一体,改人工抛秧为机械抛秧,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1996年,江苏省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对水稻机抛秧的主要优势、生育特点和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总结与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机抛秧的主要优势1.快速、均匀水稻抛秧实行机械抛秧,其工效大大提高。据调查,每台抛秧机日抛5~7hm2,人均田抛秧0.7hm2左右,比人工抛秧的工效高1倍左右,比常规手插工效高16倍左右,比插秧机插也快3~4倍。如锡山港下镇陈市农场,首次应用机械抛秧,全场20hm2水稻,4天全部抛完,栽插结束时间比往年提早5…  相似文献   

11.
杂交双晚塑盘旱育抛秧要抓好10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1993年以来,在水稻栽培方式上经历了湿润育秧手栽——旱育稀植——塑盘旱育抛秧和在生产季节上由重点发展早稻、一季稻塑盘旱育抛秧到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的发展过程。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由于具有省工、节本、争时等优点而受到农民的欢迎,1997年推广面积达39...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无盘抛秧剂育苗和常规钵体盘育苗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水稻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在水稻抛秧生产上应用,一次性包衣、调酸消毒、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一次完成,节省了大量成本,产投比高达13:0。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简要说明了水稻抛秧栽培的概念和技术由来,论述了我国水稻抛秧栽培从试验探索到示范推广、大面积应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技术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任泽明 《作物研究》2003,17(4):174-175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技术的发展概况及示范推广效益,提出了我省研究示范推广水稻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是在翻耕抛秧栽培的基础上 ,将免耕和抛秧结合起来进行组装配套的最新栽培技术。免耕抛秧改“翻耕晒垡 ,大水泡田 ,耙平耙绒、浅水抛秧”为“板田免耕、化学除草、泼施底肥、均匀抛秧、湿润灌水” ,不打乱土层 ,不破坏结构 ,从而保持了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湿润灌溉创造了“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的水肥气热因子协调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 ,使水稻早生快发 ,增穗、增粒、增重 ,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进一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大缓解了畜力机械耕田、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水资源短缺、整地质量难以保证,稻区劳动力充足是影响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面积继续扩大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充分认识抛秧技术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稳定发展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定距丢秧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上应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忠国 《作物研究》1999,13(4):30-31
水稻定距丢秧技术是在应用水稻抛秧技术的实践中提出的,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方法改进。该技术设想改人工抛秧为人工定距丢秧,改水稻机械化抛秧为机械化定距丢秧,改水稻抛秧在田面的无序排列为秧苗的有序排列,并提出了水稻定距丢秧机与丢秧器的构思,而实现抛秧稻与移栽稻栽培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手插、抛秧、直播、机插等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叶片生长、根系生理、分蘖动态、群体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指出各种栽培方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水稻生产选择种植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产过程中,手插秧是妨碍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人工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这种情况在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改造传统的手插秧,寻求省工、高效、高产的插秧方式成了水稻生产的当务之急。自1989年以来农场局开始在南郊农场进行了露地育苗抛秧的试验和示范,1992年开始引进了钵盘育苗抛秧技术在春稻生产上进行应用和推广。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京郊情况的“春稻抛秧栽培技术体系”,并使这一技术在农场局各农场适用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到1997年已经发展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