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新特点 (一)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使病原体多元化,症状复杂化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猪肉的品质,在养猪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管理工作,猪场的消毒管理是环节。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病原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控制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空地、猪舍等场所,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途径。严格的消毒措施可以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1因素 病原的变异。所谓疫苗是把病原因子弱化或直接用化学药物杀死病原因子,从而用来作为免疫预防的生物制剂。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抗原的变异导致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在家禽生长过程中使我们原来针对此病原接种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杀死抗原,从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免疫失败,如一些病原超强毒的出现。疫苗的质量、保存与运输。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病原细菌组学在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病原细菌组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猪场主要疾病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化猪场拥有先进的养猪理念和生产工艺,但在病原控制上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困扰集约化猪场的主要病原,按疾病症状可分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呼吸系统疾病病原和仔猪腹泻疾病病原等,论文对近5年间相关研究人员和兽医工作者对以上疾病的部分病原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1 短周期病原 短周期病原指由于病原在宿主体外存活的能力有限,所以病原必须最大程度上快速传播到新的易感宿主的一种病原.这些病原包括所有在机体外无法进行复制的病毒.也有少部分病毒与细菌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生活,但数量并不增加.短周期病原的特点包括:宿主体外快速失活、潜伏期短暂、感染后立刻开始排毒、保护性免疫力的快速形成、需要进入大量易感宿主以维持连续传播.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有症状,根据病因的不同,仔猪腹泻可分为病原性腹泻(细菌性腹泻、螺旋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营养不良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两大类.病原性腹泻有传染性,非病原性腹泻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片形吸虫病病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形吸虫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可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有关片形吸虫病病原的研究较为迅速,尤其是病原的种类以及病原代谢的研究更为热烈。本文将从病原的种类及分布、病原的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0.
1疾病鉴别诊断 1.1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1.1.1病因不同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猪丹毒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猪肺疫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1.
犊牛病原性腹泻是新生犊牛的一种常见问题,对养牛业危害很大,且病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死亡率都不尽相同。大批文献从不同角度对该病进行了报道,本文对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病原性犊牛腹泻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以及主要的防控手段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控犊牛病原性腹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地区几个县的45个猪场进行走访调查,共调查发病仔猪1 667头,并将其中317头发病仔猪列入病料送检实验室工作范围,通过调查分析,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分别为18.1%、2.1%、11.5%和9.0%.其中在检测病原中又得到细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8.3%、3.2%、2.9%.专业户猪场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分别为22.7%、3.0%、13.7%和8.3%.其中,在检测病原中又得到细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8%、2.8%、2.5%.该地区断奶仔猪腹泻病的病原组成与其他地区的病原组成相近.病原性断奶仔猪腹泻病中细菌性腹泻大于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性腹泻是病原性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侵入畜群群体、确保畜禽健康安全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它使得病原微生物在生物体外被杀灭,降低了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切断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提高了猪群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概述了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犬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病原流行特性、病原检测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狐狸传染性脑炎的防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5,(12):41-4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是蜂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之一。蜂胶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是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十多年来蜂胶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物质,以及蜂胶在破坏菌体细胞膜及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细菌毒力因子活性和其相关基因表达等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当猪场成为病原菌理想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菌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  相似文献   

17.
经研究证明:多种病原间相互作用.往往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为钥匙病原.率先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而使其它病原相继侵袭感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蓝耳病)、猪的Ⅱ型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猪流感、肺炎放线杆菌被认为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钥匙病。  相似文献   

18.
免疫是指机体对于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能否引起传染的发生,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季成伟 《当代畜牧》2012,(10):20-21
<正>夏季猪病包括病原性与非病原性两种,病原性猪病主要有猪瘟、圆环病毒病以及伪狂犬病等,其致病原因为各种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非病原性猪病主要有中暑、热应激以及中毒等,主要致病原因为饲养方法不当或生猪养殖环境较为恶劣等。由于夏  相似文献   

20.
草坪害虫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洪义  李辉  姚振威 《草业科学》2006,23(10):92-97
介绍昆虫病原线虫、病原细菌、病原真菌、天敌昆虫和昆虫性引诱剂在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麦长蝽和介壳虫等草坪害虫上的研究进展,并评价了生物防治因子在草坪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