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菜联合收获脱粒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菜联合收获机损失率高,严重影响机械化推广,而脱粒损失占很大的比重。针对由于脱粒装置各项参数没有良好的配合使脱粒损失偏高的问题,在研发的移动式脱粒清选试验台上,以喂入量、脱粒间隙、滚筒转速和脱粒元件形式4个因子为影响因素,以脱粒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采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对脱粒滚筒的脱粒损失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脱粒间隙和喂入量对油菜脱粒滚筒的脱粒损失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形式如下:脱粒间隙9mm,喂入量3.2kg/s,脱粒元件型式为半钉齿半纹杆,滚筒转速1 010r/min。  相似文献   

2.
油菜分段收获脱粒清选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我国南方油菜分段收获割晒后的脱粒清选特性和脱粒清选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在试验台上脱粒和清选正交试验,得出了分段收获捡拾脱粒机脱粒、清选部件形式和两组合理的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脱粒分离夹带损失最小的优选参数组合为喂入量1.6kg/s、滚筒转速750r/min、脱粒间隙15mm、滚筒形式钉齿6排;影响脱粒分离夹带损失率的主次因素为滚筒形式、喂入量、脱粒间隙和滚筒转速。综合考虑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最〖JP3〗小的优选参数组合为开度10mm鱼鳞筛、振动筛曲柄转速260r/min、离心风机转速860r/min、离心风机倾角15°;由模糊综合评价值的极差分析可得因素的主次排序为离心风机倾角、振动筛曲柄转速、筛片结构形式和离心风机转速。  相似文献   

3.
许斌  付君  郭超  程科 《河北农机》2011,(3):56-58
为解决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一个方向,割前脱粒采用先脱粒后切割方式。综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割前脱粒滚筒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脱粒滚筒、径向风扇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4.
横轴流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直收过程中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结合现有玉米脱粒滚筒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横轴流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该装置内置柔性脱粒滚筒,脱粒元件采用柔性钉齿和弹性短纹杆组合结构,实现了玉米果穗的柔性低损伤脱粒。研究了滚筒关键设计参数对脱粒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该脱粒滚筒关键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动平衡模拟仿真,开展脱粒系统的动平衡试验,保证了整机工作的可靠性;选取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室内台架正交试验,确定较优参数组合:喂入量为8 kg/s,滚筒转速为450 r/min,凹板间隙为40 mm。在该条件下,玉米果穗的籽粒破碎率为0. 65%,未脱净率为0. 59%,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脱粒装置的结构技术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第一个回转滚筒脱粒装置发明以来,人们对脱粒装置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现在广泛使用的仍是纹杆滚筒、钉齿滚筒和弓齿滚筒。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对现有的脱粒装置结构进行分类,共分为6类,并对其作了系统归纳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脱粒装置的新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玉米籽粒收获装置对黄淮海夏玉米脱粒时存在籽粒损伤大,未脱净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轴流式玉米锥形脱粒滚筒,采用“柔性钉齿-短纹杆”组合式脱粒元件,实现籽粒低损高效收获。通过对锥形滚筒及关键部件结构的理论分析,确定了脱粒滚筒的关键参数;利用搭建的脱粒试验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及脱粒间隙对脱粒性能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对破碎率和未脱净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脱粒间隙对破碎率与未脱净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425r/min、脱粒元件间距90mm、脱粒间隙45mm,对应的破碎率为5.72%、未脱净率为0.83%,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地区玉米脱粒滚筒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设计了多滚筒脱粒分离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可组合成多种形式的脱粒分离装置,同时以工控机和信号采集卡为控制系统核心,用VC++编写测控软件对工作部件的转速、扭矩、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处理和分析,获得在不同工况下的脱粒分离性能指标.在多滚筒脱粒分离试验台上对横轴流三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试验.该试验台能模拟和再现多滚筒脱粒分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性能试验装置上,进行喂入量为6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研究其最佳脱粒分离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的最佳组合方式为:切流滚筒间隙27mm,纵轴流滚筒间隙14mm,切流滚筒线速度为25.9 5m/s,纵轴流滚筒线速度为28.23m/s,纵轴流滚筒齿杆间距为140mm。并对切流滚筒脱粒分离籽粒的轴向分布、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籽粒的轴向和径向分布进行了研究,为后续清选装置的研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我国大白菜种子机械化收获水平,降低脱粒损失,促进大白菜产业更好地发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白菜种子机械化收获的横轴流脱粒装置。选取籽粒破碎率、未脱净率为试验指标,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及筛条间隙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并对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筛条间隙>脱粒间隙,各因素对未脱净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脱粒间隙>筛条间隙。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滚筒转速为724r/min、脱粒间隙为21.7mm、筛条间隙为11.8mm时为最优参数组合,此时籽粒破碎率为0.085%、未脱净率为0.337%,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能够较好地满足大白菜种子机械化脱粒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裸燕麦脱粒与分离装置大多采用的滚筒为钉齿式脱粒滚筒和纹杆—钉齿式脱粒滚筒,然而其作业效率以及作业质量有所不同。因此,为提高裸燕麦在收获时的作业效率,减少收获作业的总损失率、降低功率消耗、提高收获作业的质量。根据裸燕麦轴流脱粒与分离试验台,对两种脱粒滚筒在转速500 r/min、800 r/min,其他工况不变情况下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对脱粒分离试验时的功耗消耗、脱出物轴向分布情况、脱出物中总损失率以及杂余率比较分析,得出转速在500 r/min、800 r/min时,随着喂入量由1.0 kg/s升高至2.0 kg/s,钉齿式滚筒功率消耗均低于纹杆—钉齿式滚筒,最大相差9.2 kW,钉齿式滚筒总损失率均低于纹杆—钉齿式滚筒,最大时相差8%。钉齿式脱粒滚筒脱出物总质量较纹杆—钉齿式滚筒高10.23%,钉齿式脱粒元件较纹杆—钉齿式脱粒元件杂余率最大相差3.49%。因此确定钉齿式滚筒相对较优,可以减轻收获作业的清选负荷,降低作业损失,节约功耗消耗,提高燕麦收获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压送脱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压送脱粒原理,设计了浮动压紧式喂入装置,对压送脱粒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稻割前脱粒收获机器系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介绍的机器系统包括自走式割前脱粒收获机和供田间运输粮袋与割晒已脱粒的稻草用的履带式自走底盘。在该收获机上用滚筒式脱粒装置对站立的水稻进行脱粒,并用气流吸运以减少脱粒损失、有扶禾器拨禾以利于收严重倒伏的作物。采用轴流滚筒和贯流风机进行复脱、分离和清选。  相似文献   

13.
水稻的控速喂入柔性脱粒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明了控速喂入柔性脱粒原理,建立了水稻脱粒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控速喂入柔性脱粒装置的最佳结构和运动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脱粒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割前脱粒中收割禾秆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国内外有关割前脱粒收获工艺研究中,对已经被梳脱净的禾秆如何妥善处理,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攻关方向,本文列举了几种处理禾秆的方案,研究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输送切割装置,分析在接触输送切割装置时,禾秆被拔动一切割-输送-铺放的工作原理,给出机构较合适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5.
脱粒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核心工作部件“脱粒-分离部件”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反映其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脱粒-分离部件工作性能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6.
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物脱粒是谷物收获工作的关键环节,对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通过对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三维参数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ZL-3.0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为基础,并以Autodesk公司三维造型软件MDT3.0为设计平台,利用AutoLisp及ObjectARX等开发工具,建立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脱粒装置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整个系统按照自上而下的并行方式进行设计,并按照装配等级模型对滚筒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此系统保证了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并可实现脱粒装置及其变形产品零件图及装置图的快速生成。  相似文献   

18.
种子玉米籽粒仿生脱粒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玉米种子生物力学特性与鸡喙结构基础上,进行了鸡喙啄取玉米籽粒的单玉米穗试验。为使玉米籽粒低损伤脱粒,首先要在水分适宜时按照一定顺序破坏籽粒与籽粒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在同一含水率下玉米籽粒三面承载能力不同,腹面承载最大而顶面承载最小。在选择作用部位时,尽可能避开在籽粒顶部施加载荷。鸡喙不仅具有优良的插入籽粒间隙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啄取籽粒能力;鸡喙插入玉米穗部位是纵行与纵行之间的间隙,鸡喙插入籽粒过程是一个三角楔插入籽粒间隙作用的过程,鸡喙多次插入同一部位,会使啄取部位的籽粒低损伤脱下或松散。鸡喙啄取松散籽粒时鸡喙对籽粒产生拉力作用,当此拉力大于果柄的连接力时籽粒就被脱下。  相似文献   

19.
梳脱式收获机设计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将梳脱式收获机工作原理逐步展开,对其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梳脱工艺流程结构方案及使用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对照和验证,得出梳脱滚筒离地高度,机器前进速度以及气体流场效应等因素对梳脱损失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联合收割机轴流脱粒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变质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轴流脱粒过程过程中谷物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计算机上对轴流脱粒过程中谷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学仿真,并对脱粒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脱粒装置的反力和钉齿打击力都是谷物运动角位移的复杂周期函数,每一个周期又可分为冲击脱粒和茎稿疏松两个阶段,两者协调呼应交替出现,使谷物得以充分脱粒和分离。谷物这种交替出现的受力状态是保证籽粒有效脱粒的重要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