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通地区林下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本文就大通地区林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林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山区大国,70%以上是山地,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全国集体林地25亿亩,占整个林地面积的58%.林地是山区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国家生态的保障,也是林农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意义重大.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农林牧渔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因具诸多优势,林下经济逐渐受到各方关注。林下栽培栗蘑,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基于甘肃省高台县黑泉乡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进一步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现实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县林业部门的引导、支持下,群众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探索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深入到林区及探索开展的林下养殖、种植现场和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游憩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和绿色增产增收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对挖掘林地生产潜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独特,气候的海陆差异特别是垂直分异优势对其发展林下经济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科学经营林地,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职工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生态受保护、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汪春英 《甘肃农业》2014,(12):15-16
武山县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经济对引导农民开展林下种养殖业、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兴林富民步伐、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武山县发展林下经济自然条件的实际,分析了该县发展林下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加快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中间,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实施农、林、牧等各种形式的立体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短林业的经营周期,提高林业的附加值,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以及生态发展的目标。近期,对于西吉在林改后林下经济的发展情况实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得出西吉林下经济的一些做法,以供西吉的林业工作者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后,尽管农民的收入由于政府的补贴并没有减少,但一些农民认为:我们不怕干活儿多,就怕挣钱少。发展林下经济不失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什么是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这样能使林地的长短效益结合,增加林地附加值。目前发展的林下经济大致有五种模式。林草模式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树木的生长对牧草影响不大,一般说来,1亩这样的林地能收获牧草600千克,牧草直接售出也能有300元左右的收益。林药模式林间空地上适合间种柴胡、防风、黄芩…  相似文献   

10.
林业产业作为生态建设领域重要的经济项目,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效益的保障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为提升林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率,将林木种植与林下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推行混合经营的生产模式,成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协调森林开发效益性与生态性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辽宁省林下经济的主要开发模式出发,对新时期保证林下经济综合发展效益的策略进行合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兴林富民步伐,加强肃南县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肃南县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满足肃南县林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 《农学学报》2015,5(8):115-118
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从经营情况看,林下经济大致可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分别对河南、安徽、山西等地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各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经营习惯和市场条件,科学规划林下发展的模式和规模;林下物种资源不可生硬拼凑,千篇一律;强调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突出林业发展的主体地位,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兴林富民步伐,加强肃南县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肃南县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满足肃南县林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法国Pleiades_1B卫星影像数据和ENVI 5.2、Arc GIS 10.2等软件,根据二类调查标准对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新岐社区总面积5 360 hm2,其中林地面积5 202.3 hm2,占97.06%,林地面积中有林地5 109.7 hm2、灌木林地32.8 hm2、人工造林未成林地49.9 hm2、宜林荒山荒地9.9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33 053 m3,森林覆盖率95.33%,林木绿化率为95.37%。在Excel中对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新岐社区森林资源存在以下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2可用于扩大林地面积的后备资源少;3林种结构不合理;4龄组结构不合理;5树种结构单一;6人工林多、天然林少;7经济林后备资源多、发展潜力大。针对森林资源状况和特点,结合新岐社区群众对林业的依赖程度,对新岐林业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1调整森林树种结构,走多功能森林经营的道路;2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调整龄组结构;3增加经济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巩固发展经济林;4适度发展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林下经济作为当今时代下一种新型的农林牧产业结合发展模式,对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以及促使林地生物不断趋于多样化发展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经济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林下经济概念及发展意义概述林下经济主要指的是,经由对林荫优势以及林下土地资源实施充分利用的方式,实施各种林下养殖以及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操作,进而转变农林牧各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优势  相似文献   

16.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加工等措施,充分发挥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双羸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该文以顺昌县为例,系统总结分析了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产业优势与存在问题,并针对顺昌县当地实际,从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完善政策措施及培育市场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壮大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绿色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垦利区发展林下赤松茸产业的优点,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希望推动林下食用菌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不仅能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而且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文结合天津市林下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林下间作春小麦-夏大豆"复种模式,总结出主要种植技术,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一个山区大国,70%以上是山地,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林地是山区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国家生态的保障,也是林农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意义重大。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林地面积效益、增加农户收入,探索实施种养殖结合的立体经营结构新模式。该文阐述了发展林下复合经营的意义,介绍2种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以为推动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