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有机水稻生产技术(1)插秧前24个月不使用化肥、农药。(2)非转基因品种,不能用农药拌种。(3)隔几年后轮作。(4)病虫草害防治,用物理和生物方法。(5)不使用化肥。(6)收获加工按要求标准操作。2绿色水稻生产技术关键抓住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以保证产品卫生标准。(1)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水稻施肥有机氮和无机氮比例大致1∶1,按目前每667m2水稻单产水平600kg计,在土壤提供300kg水平氮素的情况下,还有300kg水稻的氮肥要通过施肥来解决,每百公斤水稻需2.0kg氮素,300kg水稻需6.0kg氮素。但化肥的利用率盘锦地…  相似文献   

2.
用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喷施水稻秧苗,1670 ̄2500mg/L浓度处理可改善秧苗素质,控制株高,秧苗粗壮,假茎宽,干物质增多,促进分蘖,5000mg/L浓度处理抑制秧苗生长,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可提高秧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防御春季水稻烂秧的抗寒育秧技术张锡廷(新疆尉犁县气象局)水稻在我县栽培的历史悠久。70年代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上升。但因我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春季升温快,冷热变化大,春寒重。近35年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有1...  相似文献   

4.
5.
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以自行研制的水稻缓释肥为载体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广东省大范围大面积开展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一次基施水稻缓释肥450-600kg/km^2,完全可满足水稻整个本田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平均可增加稻谷497kg/hm^2,增产率7.76%,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一次性施肥技术还可减少养分施用量33.5kg/km^2,节省肥料施用量10.5%。证明该技术在广东省稻作区应用的增产节肥效果稳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对播期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两系杂交水稻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播期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两者相关性最显著。播期地单株产量、结实率及结实率相对重要性影响较大,而对单产量与单株有效穗,穗粒数及结实率的偏相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云南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优势及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勇  段长春 《中国农业气象》1999,20(2):21-24,34
通过和全国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利弊,确定了有关的农业气象指标,完成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区划及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8.
9.
通过两年四项试验,研究了在浙西次生石灰性水稻土的施锌效应,结果表明,水稻施锌,可改善植株的经济性状,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生产中应科学掌握用量,且注意同氮磷钾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水稻钟模型...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相似文献   

11.
花药培养获得转Bt基因抗虫水稻纯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一步成苗法,对转Bt基因水稻(Qryza sativa L.)“克螟稻”与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品种秀水63的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Bt基因不影响花培绿苗分化,但改变绿苗分化进程。对“克螟稻”与秀水63的杂种花培株观察表明,Bt基因按孟德尔规律简单遗传。携带Bt基因与否直接影响花培苗的成活率;潮霉素筛选可增加Bt转基因阳性株的相对比率,但显著降低绿苗率;花培产生的带Bt基因株系与不带Bt基因株系间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经培养,成功选育3个抗虫和高产的转基因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水旱轮作改良利用潜育化水稻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区水稻气候年景及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盆区1964年以来分地区的水稻产量为基础,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水稻气象产量作出分离,划分出水稻气候年景的3种类型,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种年景的气候特生,并利用积分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气象产量模型,为四川水稻生产决策、产量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设3个处理水平,处理H 1土壤水势为0(土壤饱和含水量90%-100%),处理H2土壤水势-30 kPa,处理H3土壤水势-50 kPa,保水层作对照(CK)。结果表明,分蘖期水分胁迫影响水稻分蘖数、LA I和株高,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不足而严重影响产量,处理平均产量比对照低29.5%;孕穗期水分胁迫影响水稻库容的建立,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而严重影响产量,处理平均有效穗数比对照少26.7%,处理平均产量比对照低63.8%;开花期千粒重处理H 1比CK高12.9%,差异极显著(P〈0.01),产量处理H1高于CK,处理H2和处理H3产量均低于CK,差异极显著(P〈0.01);灌浆期处理H1千粒重比CK高11.2%,差异极显著(P〈0.01),产量处理H1比CK高12.76%,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16.
浅论对水稻发育期模型的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水稻钟”模型等3个发育期模型的参数个数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证,揭示了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事的感温性系数P、Q并不相互独立,3个模型在描述水稻的感温性方面,可在“水稻钟”模型中求得统一。  相似文献   

17.
18.
对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以自行研制的水稻缓释肥为载体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广东省大范围大面积开展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一次基施水稻缓释肥450~600 kg/hm2,完全可满足水稻整个本田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平均可增加稻谷497 kg/hm2,增产率7.76%,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一次性施肥技术还可减少养分施用量33.5 kg/hm2,节省肥料施用量10.5%。证明该技术在广东省稻作区应用的增产节肥效果稳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9.
20.
石灰性水稻土的施肥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洁诚  朱泽亮  陶胜  李晖 《土壤》1994,26(6):326-328,337
本文应用3因子5水平的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柳江县水稻施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预测了最佳施肥量和产量。经统计,实际产量与预报产量的符合度1.05。2年推广37万亩,增产稻谷1936万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