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俞蛟的《梦厂杂著·工夫茶》是最早记载“工夫茶”的史料,其开宗明义,指出工夫茶的烹治之法秉承自唐代陆羽《茶经》,这也便是工夫茶的发端.而潮油地区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是政和七年(1117年)进士,他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中有句:“燕阑欢伯呼酪奴,峦旌凤吹光寒儒”.酪奴是茶的别称,这句诗描述了酒宴之后进茶助兴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潮州工夫茶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以及丰顺、兴宁、大埔中的一部分和福建诏安的一部分在内的大潮汕地区。  相似文献   

3.
一、前 言 中国工夫茶流行于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地区。其中以潮州工夫茶(也称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卷十二》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潮州位于韩江下游,气候炎热。潮州人饮茶量之大,烹茗技法之精,久负盛名。 翁辉东在其《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认为,潮州工夫茶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精、求工”,由此体味工夫茶的“味之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物,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潮州工夫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不少茶文章中“工夫茶”、“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但《辞海》缩印本503、509页“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云: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请教了张天福教授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并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潮州工夫茶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 “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以及丰顺、兴宁、大埔中的一部分和福建诏安的一部分在内的大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相似文献   

6.
倪晓波 《福建茶叶》2023,(4):196-198
本文从基本特征着手重新定义中国工夫茶,把被称为工夫茶“活化石”的潮州工夫茶与《茶经》茶艺文化对比,从器、艺、茶、品四个方面溯源,指出中国工夫茶起源于唐代陆羽《茶经》,并且分析了工夫茶的演变历程,探析工夫茶文化,总结出的中国工夫茶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7.
清晋江人陈棨仁称“同安人尚茗饮,号曰工夫茶”,这和《潮州志》所记“潮人嗜茶,器具精细,手自烹瀹,名曰功夫茶”相同,是指闽南和潮州一带,讲究烹饮茶叶的事。陈棨仁还撰《工夫茶》诗一首:  相似文献   

8.
潮汕工夫茶     
潮汕人饮茶,特别讲究,人称“工夫茶”。潮汕工夫茶,冲、喝有章法。据说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缝水,而火必以榄核烧生,罐则为酥罐,茶叶应为上等乌龙茶。普遍一套茶具,从火炉、火炭、风扇,到茶洗、茶壶、茶杯、冲罐,大大小小总共成百件。当然一般人家并没有如此讲究,用炭炉子烧水就算上乘了,小水锅是陶  相似文献   

9.
潮汕工夫茶一直被视为岭南茶文化的鼻祖,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然而,“饮者众,识其道者寡”的情况频频出现.因此,重新唤起人们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潮油四市:潮州、汕头、汕尾和揭阳的情况探讨潮汕工夫茶的现状,以求重新唤起人们对工夫茶文化的重视。首先,主要根据文献资料,从潮汕工夫茶艺与习俗中研究工夫茶的文化内涵,证明工夫茶在潮汕地区乃至整个岭南的重要性。其次,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工夫茶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在此,以潮州、汕头、汕尾和揭阳四个城市的工夫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在保护潮汕文化的同时,也能展现工夫茶文化,从而把工夫茶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潮州工夫茶,在"百度百科名片"是这样介绍的:"潮州工夫茶,亦称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作为一种茶艺,潮州工夫茶讲究用水、用火、用器;讲究沏泡的程式及姿势动作;讲究品饮的礼仪礼节.因此,《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书中,有这样的评介:"中国讲求烹茶,以粤之潮州府为最".作为一种民俗,潮州工夫茶也是非常有特色.在潮州,茶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物,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陌路之人,只要来客,一定要"冲茶"相待,否则,便是不敬.就是没有客人,自家人闲聊看电视,也要"冲"上一"泡"茶,边饮边看,边饮边聊,恬淡自然.就是那些漂洋过海的潮籍侨民,或是散居全国各地的潮汕人,也都保留了饮工夫茶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1.
潮州工夫茶源于宋代,是潮汕地区(主要为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还包括陆丰市、丰顺县、兴宁县以及大埔县等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是对其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总结及称谓。潮州工夫茶于2008年入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独特的一种品茶风尚,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支,其器具精巧、茶艺细致、程式讲究、礼仪周全,具有“和、敬、精、乐”的思想内涵,又与本地习俗和信仰相结合,极具地方特色。而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唐代,确立于中国宋朝,在茶室内外的设计、茶具的选择以及制茶方式中,创立了完整精细的准则,并与禅宗结合,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本文从物质载体、冲泡程式、思想内涵、文化习俗等角度对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两种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各自特点产生的原因,探求潮州工夫茶和日本茶道之间的可融合可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韩信点兵成为茶艺表演的一个步骤,主要展现于工夫茶(或称功夫茶,下同)艺中,尤其是潮州工夫茶惯用,是工夫茶艺表演过程中斟分茶汤的最后步骤。经“关公巡城”之后,壶内所余茶汤只有数滴,从技术角度看,“韩信点兵”对茶汤斟分得均不均、匀不匀所起作用已很小,但从表演的艺术层面看,上下几次点滴的柔美姿态,却特别地引人注目。借此,  相似文献   

14.
“川红”工夫红茶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红”工夫茶的产区为四川省宜宾地区的宜宾、筠连、高县、珙县。“川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为:香气馥郁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细嫩红匀,条形细紧纤秀、有锋苗而显毫,干茶色泽乌润,净度良好。近年来,以早市新茶出口,获得了创记录的高价。“川红”能获得创记录的外销售价,我们的认识是: (一)鲜叶早采嫩摘,原料嫩匀,且选取本地茶树良种“早白尖”的芽叶为原料,自然品质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陶优瑞 《茶叶通讯》1990,(1):49-49,61
一、湖红工夫茶湖红工夫茶,顾名思义因其产于湖南,加工颇费一番工夫而得名。它主产于湘北、湘中地区,集中在平江、新化、涟源、桃源、安化等地茶厂加工,以安化产工夫茶为代表。湖红工夫茶共分二、三、四、五、六级及碎、片、末三个类别的轧制茶。湖红工夫茶既有与其它工夫茶相类似的品质特征,也有其个性。其主要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细,香气馥郁,滋味甜醇。轧制  相似文献   

16.
邱捷 《广东茶业》2006,(5):31-31
经汕头市民政部门批准,汕头市潮汕工夫茶研究所日前正式成立,标志着汕头人对潮汕工夫茶制作技术的传承、优化与推广进入了新的阶段。潮汕工夫茶历经上千年的沿革与变迁,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夫茶的代表。然而,一般人对潮汕工夫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及深层的社会调研,对潮汕工夫茶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演变与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认为:(1)由于地理文化区域和行政区划的变更,潮汕工夫茶是潮州工夫茶的现代称谓,潮汕工夫茶更能衔接体现其当今地域茶文化内涵;(2)不同历史时期,工夫茶的名称和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清晰化的文化进化过程,历史上的潮汕工夫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3)与时俱进,提炼归纳并总结出"潮汕工夫茶"新时代概念:是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选用乌龙茶为主的精制茗茶和小壶小杯器具搭配,多次冲泡出汤分饮为特色的茶叶冲泡品饮文化,集潮汕风土气息、茶饮特色、地域生活与礼仪表达为一体的综合性茶饮文化体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8.
闽粤功夫茶     
郜晴 《广东茶业》2002,(1):31-33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因其冲泡时颇费工夫而得名。它是汉族的饮茶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吴淑梅 《福建茶叶》2023,(10):174-176
厦门工夫茶作为一种技艺与文化融合衍生的生活茶事,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曾经流行于闽南语族群生活地区,并在“五口通商”口岸之后以厦门地区作为主要传播区域。工夫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受到时代性多因素的影响,当下本区域已经呈现出逐渐分化乃至淡化现象。作者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本文就厦门工夫茶近年的存续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和当代价值做了梳理叙述,并对该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2008,31(Z1)
阑红工夫是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积白琳工夫茶的统称 1.坦洋工夫 [茶产地] 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范围.境跨七、八个县,目前福安为主要的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