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高寒区多年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在保护土壤、减抑风蚀的同时,兼顾作物的产量,探索适合华北高寒区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给当地作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农业部张北野外观测站连续9年不同耕作方式定位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2009年探讨了免耕、松耕和翻耕对土壤耕层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播种期不同耕层土壤容重均以免耕最高,翻耕最低,播前0~10 cm、10~20 cm土壤容重免耕分别为1.65、1.81 g/cm3,翻耕则分别为1.38、1.47 g/cm3,收获期土壤容重差异不明显。华北高寒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耕层土壤容重具有明显的影响,翻耕和松耕可以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受作物根系生长生物力的影响,收获期与播种期相比,免耕及松耕农田耕层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翻耕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科学种养》2013,(1):4-4
近日,农业部召开粮食增产模式重点科技攻关部署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粮食实现“九连增”后,各种资源要素和支撑条件已经绷得很紧,促进粮食继续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农业部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是一项新的重大工程,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05,(4):7-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05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特点及增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淮海平原包括京、津、冀、鲁、豫、苏、皖等7省(市)的337个县(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1995年粮食作物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2%和24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97%和527%;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  相似文献   

5.
明确粮食单产变化的贡献因素,为保障贫困山区粮食安全提供应对策略。以云南为例,根据1989—2018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利用RLI模型,构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从作物和区域2个角度对云南粮食单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云南粮食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单产变化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云南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是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升,平均贡献率达82.21%,但结构效应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从作物角度看,玉米和薯类的综合效应最大,贡献率达134.89%。从区域角度看,保山市、昭通市、西双版纳州、文山州、临沧市和德宏州发挥主导作用。贫困山区省份的各级政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要妥善处理产业扶贫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关系,优化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优势区域的产业结构,加大贫困山区粮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完善贫困山区粮食技术推广体系,增强贫困山区粮食储备与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09,(8):59-59
自10年前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共受理了6348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已有2312件得到授权,申请人范围涵盖国内30个省份和15个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10年来我国努力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调动了社会资源投入育种创新的积极性。截至2008年,全国农业行政机关共受理各类品种权案件1123件,保障了品种权人合法利益,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入新品种选育的积极性。在国内申请总量中,企业和个人的品种权申请量达到了40%,比制度建立初期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部大力推进品种权交易服务,加速了品种权转化应用,推进了授权品种供需对接和转化应用,授权品种已成为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力量。据2007年对推广面积6666.7hm2以上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统计,授权品种已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9.18%,小麦的38.38%,玉米的50.73%。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3,(11):36-36
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2013年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组装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按照相应的技术模式图操作,农民种田更轻松省力。据测算,示范区域产量将超过现有大田产量的20%。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3,(1):50-50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粮食增产模式重点科技攻关部署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余欣荣强调,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注重科研与行政相结合,依托科研单位,依靠行政推动,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模式;二是注重有区域特点的增产模式与现代农业的普遍要求相结合。要在总结各地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集成组装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要求的增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2,(4):64-6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意味着我国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11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增,农业科技功不可没,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2011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饱问题,而小麦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单产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农民对小麦良种的需求和良种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新形势下,我们依托本县6个国营大农场,面积达1867hm^2土地的资源优势,通过十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政策在线     
《科学种养》2014,(5):4
<正>农业部确定加快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为加快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推广,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农业部今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和要求,打造一批高产典型,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打造一批粮食生产骨干力量,全面提升创建水平。  相似文献   

12.
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良种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一般认为达40%以上。 2004-2007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由504亿斤提高到599亿斤,增加了95亿斤,全省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初霜特征及预报技术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辽宁省秋季地面最低气温≤0℃的初日作为初霜日期,使用1961—2010年辽宁省14个测站初霜日期资料,分析初霜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自9月中下旬开始,辽宁省自西北、东北开始向南出现初霜,初霜出现日期,山区比平原地区早,沿海地区较晚,大连地区最晚。随着年代的变化,初霜出现日期整体呈推迟趋势。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50年辽宁省初霜的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霜出现前24 h的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初霜预报技术指标,规范预报业务流程,为实时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取专家问卷调查形式,系统研究了专家对我国粮食增产技术发展重点的观点,总结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八大类增产技术的重要性优先序:品种选育技术在三大作物中均以较大优势排列第一位,肥料及施肥技术均排在第二位,而种植制度和防灾减灾技术均排在三大作物八大类技术的后两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在水稻和小麦增产中作用相对较大,均排在第三位,玉米生产中比较重要的是农业机械与耕作技术,排列在第三位。保障我国粮食作物的可持续增产,优良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其他技术对不同作物增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米曲霉AS 3.951发酵豆粕对大菱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2.07 ± 0.02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和未发酵豆粕对大菱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S 3.951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经检测,与未发酵豆粕相比较,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大豆皂甙、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6.5%,26.6%、11.7%、30.1%和19.7%。实验共制作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未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25%、40%和55%的鱼粉蛋白;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40%和55%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对大菱鲆的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未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水平为25%时,对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替代水平为40%和55%时,以上指标显著降低(P<0.01)。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水平为40%时,未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替代水平为55%时,显著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P<0.01)。  相似文献   

16.
植物拮抗细菌及其在林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木土传病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拮抗细菌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可在林木根际或体内定殖,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潜力巨大。笔者从拮抗细菌及其种类、拮抗细菌的抑菌机制、拮抗细菌的定殖、在林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研究、应用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种子世界》2013,(5):61-61
农业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38项政策包括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涉及国家支持农业的方方面面,农业补贴金额或超2012年规模,达到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是安徽淮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夏玉米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全省"玉米振兴计划"的推进,玉米种植面积已占到粮播面积的1/3,总产量比重近40%,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根据近年宿州市玉米高产创建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部近日再次表示,批准发放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就允许商业化生产。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将本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继续依法加强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种业市场现状浅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占第3位,总产和单产均为第2位,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均可耕土地面积有限,提高单产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玉米品种研发的重中之重;所以优质新品种的研发既是市场之需,也是国家积极倡导与扶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