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数量性状统计分类方法,对我国900多份苎麻品种资源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类型分析。株高:160cm以上为高杆类型,115~160cm为中杆类型,115cm以下为矮杆类型:茎粗:0.95cm以上为粗茎类型,0.75~0.95cm为中茎类型,0.75cm以下为细茎类型;皮厚:0.80mm以上为厚皮类型,0.60~0.80mm为中皮类型,0.60mm以下为薄皮类型;鲜皮出麻率:12.5%以上为高出麻率类型,8~12.5%为中出麻率类型,8.0%以下为低出麻率类型。原麻产量:120kg/亩以上为高产类型,75~120kg亩为中产类型,75kg/亩以下为低产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产种质的经济性状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河口优稀原种矮杆香蕉种质资源,通过筛选得到了4份自然芽变的种质,以此为材料,对其2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份种质性状总体变异程度较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植株高度在1.86~2.00m、离地1m处茎围51~53cm、梳有果指数18.83~19.14条、果指长度22.29-23.78cm、果指弯曲度0.41~0.44、株产质量(净重)31.15-32.5kg、固形物含量19-20之间,表现出矮杆、速生、丰产及优质的特性。种质间植株形态性状差异不明显,果实性状特别是果实质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随着茎围的增大,产量有所增加;叶面较宽的植株,香蕉固形物含量相应较高;叶柄过长的植株会降低果穗质量。这些研究对继续开展这一种质资源的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品种来源黄麻子土豆系农家品种,1968年由黑龙江省望奎县东郊乡正白前二村一农民从自家土豆园田地中选留的优良单株,经连续繁殖而保留下来的。因该土豆较当地主栽品种熟期早、产量高、食味好、特别面和宜贮藏而被当地农户相互引留,逐渐形成为当地的当家品种,称名为黄麻子土豆。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70d左右,植株直立,分枝1~2个,茎绿色、三棱、茎翼直,茎粗0.9~1.3cm,株高45~50cm;叶色深绿,顶小叶长卵形顶端尖,侧小叶4~5对,紧密适中,繁茂性中等;开花刁性好,花多且花期长,花冠为淡紫白色,花药橙黄…  相似文献   

4.
核不育油菜试管外无性繁殖系数为8~10株/月·苗,远远高于试管繁殖,变异频率低。腋芽在土壤中生根较为适宜的激素浓度为IBM100mg/L或NAA100mg/L,处理时间4~5h,在成都较为适宜的生根时间为10~11月。借腋芽繁殖1~3代的再生植株,不经春化即可开花;继代4~5次后的无性系则需春化才能开花;愈伤组织再生的植株,必须经春化才能开花。经腋芽繁殖的再生植株,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供体植株的有性后代无明显差异;而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整齐度及一些主要农艺性状与供体植株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及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基于大田试验,分别设置秸秆表面覆盖(T1),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2),10~2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3)和无秸秆覆盖(CK)4种处理。通过测定大豆生育期内的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含水率,以及大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大豆生长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初T1处理0~10 cm土层含水率明显高于T2及T3处理;在10~20 cm差异逐渐缩小,20~30 cm土层差异变大;秸秆覆盖会影响播种初期的出苗率,而在播种10 d后T1处理的出苗情况最好;T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LAI及产量表现最佳。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同秸秆覆盖之间的差异,秸秆覆盖具有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含水率的提高,对大豆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产量产生影响,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啤酒大麦新品种新啤 2号 (原代号 SD96- 4)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以新引 D3为母本 ,以野洲 2条 2号为父本成对杂交 ,经过南繁北育多次单株选择而成。2 0 0 4年 2月 ,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对该品系进行审议 ,同意进行品种登记 ,命名为新啤 2号。1 特征特性1 .1 植株性状 株高 90~ 95 cm,茎粗中等 ,茎叶蜡粉较多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较高。1 .2 穗部及籽粒性状 为疏二棱长芒皮大麦 ,穗长 9cm,主穗粒数 2 2~ 2 5粒 ,籽粒淡黄色 ,千粒重 42~46g,比法瓦维特高 2~ 3g。1 .3 抗性 抗条纹病能力强 ,在条纹病流行年份 …  相似文献   

7.
《杂粮作物》2009,29(4):F0003-F0003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150cm左右,茎粗1.0~1.1cm,单秆型,稀植时有侧枝,每叶腋三个蒴果,蒴果四棱,籽粒黑色,千粒重3.3g,生育期105d。辽品芝三号自1999年选育至今,综合性状稳定,始终保持较强的抗旱抗病能力,在抗病抗逆性上显著优于对照“辽芝一号”。该品种田间表现植株生长旺盛、整齐、基本无病虫害发生。每100g含蛋白质22.1%,脂肪50.7%。  相似文献   

8.
以33份木薯种质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反复干旱-复水处理,测定株高、茎径、叶片数量和主根数量,并通过方差、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其耐旱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33份木薯种质株高、茎径、叶片数量、主根数量的变幅分别为19.5~52.3 cm、3.46~5.90 mm、10.0~17.7片/株、14.0~56.0条/株,试验材料遗传背景丰富,代表性强;土壤含水量与株高、茎径、叶片数量、主根数量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3份种质分为4类,Ⅳ类仅ZM8316一份种质,其各项表型性状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Ⅲ类,包括CMR35-22-196、A234、SC5、D346、F709、C381、C322。  相似文献   

9.
介绍蔗乐乐的大面积应用,对防治甘蔗螟降低枯心率有显著的作用,施用蔗乐乐的甘蔗枯心率为0.69%,对照为2.2%;最终使甘蔗增产3.9%,增产的因素主要是增加有效茎270条/667m^2,增长7.2%,其次是增加甘蔗植株高度11.5cm/条,增长4.1%。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产量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是近年来在新疆开始推广的一种青贮玉米,由于该杂交种带有多秆多穗多叶基因,比普通的生育期相同的玉米杂交种每株要多出2~3个有效茎、3~5个果穗、30~50片的叶片,而显得尤为特别。目前,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在新疆推广面积约2万hm2。近年来,我们对这种特殊基因型玉米的植物学性状、产量特征、光合产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1 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特征研究表明,多秆多穗多叶型玉米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每株要多出2~3个有效茎、植株茎秆较高;每株多出3~5个果穗,果穗略小且在植株茎的中…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甘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核心种质群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来自国内8个不同地区的160份甘蔗品种/亲本为材料,参照《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表型性状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0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07~1.40之间,平均为0.84,以芽型最大,茎形最小;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8.74%~38.26%之间,平均为17.69%,有效茎的变异系数最大(38.2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8.74%),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1.46~1.83之间,平均为1.64,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83),有效茎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46);不同地区供试材料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56%~22.33%,来自海南的品种群体的变异系数最大(22.33%),数量性状的离散程度最大;来自福建的品种群体的变异系数最小(13.56%)。以4个数量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60份种质材料分为7类,其中,第5类占总资源量的90.62%,该类群资源具有高产高糖的特性。该研究结果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利用、亲本选择及品...  相似文献   

12.
新台糖22号在蒙山县种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刁爱洪  郭文清 《广西蔗糖》2000,(3):18-18,50
1999年蒙山县从广西柑桔研究所引进新台糖 2 2号 ,在 1 .0公顷的旱坡地进行了春植和秋植 ,经一年多的观察 ,现将新台糖 2 2号在蒙山县的表现总结如下。1 植株形态及农艺性状1 .1 植株形态  植株高大、直立、均匀 ,茎数中等。中至中大茎 ,节间为倒园锥形 ,茎为紫红色 ,腊粉较厚。芽卵圆形。叶色绿色 ,叶片中等 ,稍竖立 ,易脱叶 ,5 7号毛群明显。1 .2 农艺性状  萌发率、分蘖率 :春季种植时间为 3月2日 ,秋植时间为 7月 2 7日。春植每 6 6 7m2下芽 5 5 0 0个 ,萌芽率为 6 8.8% (4月 2 7日 ) ,分蘖率 1 0 9.1 % ,萌芽率中等、分蘖率表现…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系——BLU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 U 1 5是采用鲁麦 1 4号小麦干种子 ,经返地卫星搭载升至太空 ,经高真空、微重力、强宇宙射线辐射后 ,经地面连年种植多代变异选择而成 ,目前正在参加山东省高肥乙组区试和全国黄淮北片预试。1 特征特性1 .1 植株基本性状冬性 ,幼苗匍匐 ,两极分化快 ,株型直立 ,叶片上冲 ,抗寒性好 ,在鲁东片预试及山东省预试中均为 2级。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每公顷基本苗 1 50万 ,最高总茎数为 1 665~ 1 950万 ,有效穗数 645~ 675万左右 ,有效分蘖率为 39.4%,株高 80~ 87cm。1 .2 穗部性状该品种麦穗呈纺锤型 ,穗子顶端结实 ,白壳 ,长芒 ,白粒 …  相似文献   

14.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抽穗期理想株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华南稻区新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等6个材料抽穗期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提出了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理想形态指标分别为:早季株高90~105 cm;每蔸茎数11~12条;剑叶长35~40 cm;剑叶宽2.1~2.2 cm;倒2叶长、宽为46~50 cm和1.8~2.1 cm;倒3叶长、宽为59~64 cm和1.4~1.9 cm;剑叶开张角7~14;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8 和20~33。晚季株高95~100 cm;每蔸茎数9~15条;剑叶长30~41 cm;剑叶宽1.8~2.0 cm;倒2叶长、宽为53~61 cm、1.3~1.8 cm;倒3叶长、宽为52~58 cm、1.2~1.5 cm;剑叶开张角9 ~19;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5~37、16~49。同时测定了参试材料的主要生理性状,并对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的适宜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快繁技术,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铁皮石斛新品种‘雁吹雪3号’。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整齐、直立丛生,成龄苗平均株高25.5 cm,最高可达30 cm,平均茎粗0.6 cm。石斛多糖含量为57.5%,甘露糖含量32.6%,二者均高于对照。广东省多点多批测产结果显示,二年生植株年均每公顷产鲜茎6 165 kg。抗病性较强,耐热、耐寒性比对照增强,经广东省多点多批比较种植试验,综合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椰枣F1分离群体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以143份椰枣F1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和叶斑病发病情况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椰枣F1分离群体表型变异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10.927%~43.350%,其中茎围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1.447%~44.619%,其中裂叶叶色和裂叶坚硬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619%和42.57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第三枝长、刺区长度、裂叶总数、裂叶长、裂叶宽、裂叶厚度、裂叶叶色11个性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叶斑病发病情况与其余16个性状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10.0836,贡献率为59.32%,主要包含株高、第三枝长、冠幅、茎围和枝条数这5个指标共同影响,其中株高的特征值最大为0.2948,主要反映的了椰枣株高和长势情况。聚类分析表明:143份椰枣F1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茎种植角度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平地种植木薯不同种茎种植角度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华南8号木薯种茎为试材,比较种茎的0°平放(CK)、30°斜插、60°斜插、90°竖插和270°倒插5种处理对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之间存在较小差异,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均表现60°斜插>30°斜插≈竖插>倒插≈平放,其中,60°斜插比30°斜插和竖插增产11.1%~13.4%的鲜薯、薯干和淀粉,60°斜插比倒插和平放增产18.0%~20.3%的鲜薯、薯干和淀粉。在平地种植木薯时,建议以60°斜插种茎为优,其次是30°斜插和竖插,不宜倒插。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多子房性状在小麦高产育种及杂种小麦选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多子房小麦品系多Ⅱ分别与4个普通小麦正反杂交,F1自交并与单子房普通小麦回交得到F1和BC1群体。结果表明,F1全为多子房植株,F2分离,且多子房植株与单子房植株分离比例适合于3:1;BC1分离,其多子房植株与单子房植株分离比例适合于1:1,说明供试小麦多Ⅱ的多子房性状是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