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豆杉繁殖与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红豆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施肥、光环境对红豆杉生长和紫杉醇含量影响的研究,评述了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是当前倍受关注的抗癌新药,美国国立癌证研究所(NCI)预测,紫杉醇将成为主要的抗癌药之一,其原料植物红豆杉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大面积营造红豆杉人工林被认为是解决紫杉醇原料的有效途径。本文报道南方红豆杉育苗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母本少,苗木不足,抑制了该产业发展。为解决苗木短缺问题,2013年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改进了繁殖技术,经过2年努力扦插繁殖成活率达96%以上,为紫杉醇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有着独特的抗癌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山东红豆杉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全株可提取,利用率高。山东荣成种植的红豆杉是20世纪末引入的曼地亚红豆杉杂交品种,其与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进行比较,在植物形态、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为山东红豆杉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山东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丰富,可用于推广种植经济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南方红豆杉林造林概况和金龟子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提出了选择适当的树种搭配营建混交林可提高南方红豆杉林抵御金龟子危害的能力,营建南方红豆杉纯林时应提前对造林地进行林地病源和虫源调查。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草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思路,系统地综述了红豆杉品种选择、繁育技术、生产管理,以及采摘粗加工整个过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红豆杉GAP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红豆杉研究方向,即优树选择的系统规范化,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与目的性,施肥与激素影响的效用性、实用性,采摘的科学性,储藏与粗加工条件的规范化,原料质量的检测等。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抑菌剂的来源十分广泛,且因不易引起耐药性而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红豆杉树叶提取浸膏提取液对于5种常见病原细菌、6种酵母菌及7种丝状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该研究对提取后的红豆杉废料-浸膏开发再利用,可有效解决红豆杉材料的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今后为开发康糖尿病足的试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树是自然和历史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科研和人文价值,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对福建省连城县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进行保育,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科66属74种,含单种属的科较多;蔷薇科、禾本科、金缕梅科和樟科是该群落含有物种数最多的4个科。群落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个,其中热带性质的属30个,温带性质的属29个,中国特有属1个;热带属与温带属的比值(T/R)为1.03,与群落所处地域相吻合。重要值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毛竹和杉木位列乔木层的前3,分别为50.76%、14.33%和6.61%;灌木层以连蕊茶、檵木和椤木石楠的重要值较大,分别为4.07%、3.91%和3.60%;草本层重要值以繁缕、铁芒萁、芒占有较大优势,分别为13.30%、10.33%和9.82%。该古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较少;乔木最上层以南方红豆杉占有绝对优势。连城县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由于受人为干扰、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制约,南方红豆杉幼树与幼...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10.
繁殖育苗技术是影响黄花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也有部分地区采用芽块繁殖、切片繁殖、花莛扦插、种子繁殖等方法进行黄花菜的繁殖育苗。近年来,黄花菜的组织培养育苗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还没有在生产上广泛推广。该文综述了各种黄花菜繁殖育苗技术及其优缺点,以期为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模拟酸雨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南方红豆杉叶尖出现伤害症状,叶片发生脱落,随着酸雨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损伤程度加重;酸雨胁迫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酸雨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中度胁迫(pH4.0)和轻度胁迫(pH5.6)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重度胁迫(pH2.5)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轻度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的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南方红豆杉对pH4.0~5.6的酸雨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泸州地处长江中上游,是南亚热带的一块“飞地”,适宜荔枝、龙眼栽培。通过分析泸州市荔枝、龙眼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标准化生产推动泸州现代热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大别山区人工栽培华重楼缺乏适用成熟技术的问题.[方法]对华重楼栽培期间的环境因素、栽培密度与深度等进行试验与分析.[结果]大别山区华重楼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为50%~60%,适宜栽种深度为5 cm左右.[结论]根据植株生长年限,3年生以下植株适合的密度为15 cm×15 cm,4年生左右适合的密度为20 cm...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新疆塔城地区羊肚菌成功栽培,提升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水平,根据新疆塔城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理化特性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初试.明确塔城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生产管理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总结出适合塔城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塔城乃至新疆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谢健 《甘蔗(福建)》2011,(4):270-272
对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进行调查表明,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不仅能保护新造林地土壤,而且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套种仙人草的杉木幼树平均树高、胸径为4.62 m和6.26 cm,分别比未套种林分高27.6%和48.3%。套种模式的短期收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在1∶6以上,达到了复合经营目的。本文还总结了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麦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麦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特征特性、影响其野外生存因素以及保护现状的阐述,认为对野生大麦资源进行保护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要做好大麦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采用,因而显得比较困难。为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即:远离现代文明的保护;建原生态环境保护点;人工种植保护。  相似文献   

17.
傅俊范  刘震  景殿玺  周如军  薛彩云 《玉米科学》2014,22(5):141-145,152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低于常规栽培模式。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中部轻型栽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草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七级目测法”结合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和南通3个地区6种不同栽培模式稻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揭示经多年轻型栽培的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杂草危害特点。在轻型栽培稻田中共发现杂草36种,隶属于18个科33个属。其中,杂草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玄参科、泽泻科、千屈菜科等。在3个地区皆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和发生频率的杂草有4种:稗、水苋菜、鳢肠和千金子,其发生频率都达到或接近100%。然而,地区间草害水平存在差异,扬州地区的杂草危害最重,泰州地区次之,南通地区相对最轻。不同的稻作模式皆对应着不同的优势杂草。机插秧模式中优势度值与发生频率皆较高的杂草为鸭舌草、水苋菜;麦套稻模式中,主要的优势杂草包括水苋菜、马唐、鸭舌草、半边莲等;抛秧稻田中为稗、鸭舌草、水苋菜等;水直播稻作模式下是稗、水苋菜、鸭舌草等;旱直播模式中为稗、水苋菜、千金子等。与传统的手工插秧相比,轻型栽培稻作模式下的杂草群落中,不仅物种丰富度高,而且优势度也高。6种稻作模式杂草危害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传统手工插秧<机插秧<抛秧<水直播<旱直播<麦套稻。  相似文献   

19.
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6~1997年在浙江嘉兴调查了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了直播与移栽,早稻、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直播,翻耕与免耕直播间杂草发生差异。湿润直播稻田杂草以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为主,其次有通泉草、丁香蓼、水芹。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种类数分别占25.0%、18.8%和56.2%,出苗数量分别占11.2%、11.6%和77.2%。单季晚稻直播田稗草、千金子发生重于其他直播田,直播田稗草和千金子数量明显高于移栽田。直播田杂草于播种后3~4 d陆续出苗,1~3周达到高峰。连作晚稻直播田播后6~8周出现明显的第二个出苗高峰。以阔叶杂草为绝对优势的翻耕直播田杂草发生重于免耕田。直播田杂草数量自然消长呈现与出苗动态相同的趋势。直播田杂草发生以稗草、千金子、丁香蓼较早,节节菜、陌上菜、通泉草次之,异型莎草和水芹较迟。稗草、千金子及其他几种主要杂草出苗高峰均呈单峰状态,而节节菜、陌上菜在连作晚稻直播田的出苗则为双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