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鲤鱼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鳃病的鲤鱼鳃中分离得到烂鳃病病原菌9201,其菌落、菌体及生化等特征与草鱼鱼害粘球菌相似。9201的毒力与水温呈正相关,以18h菌龄毒力最强。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其毒力衰退较快,复壮后毒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
1.烂鳃病 该病由鱼害粘球菌感染所致。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带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的中间部分被腐蚀成透明的小窗,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不食。  相似文献   

3.
用病原菌培养液和菌体提取液对鲤鱼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致病粘球菌离体条件下培养32h内未检出内,外毒素,其毒力可能主要依赖于粘球菌活菌体对鲤组织的侵袭能力,烂锶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是水温(20℃以上),鱼体受伤及其他因素素导致鱼体防御机能下降。通过对患病人和人工感染致病鲤鱼锶部和部分内脏器官粘球菌,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分析,烂鳃病的发病原因是致病粘球菌在鲤鳃部的感染,生长和繁殖,造成鲤组织的严重破坏,从而使  相似文献   

4.
1.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病原体是鱼害黏球菌。典型症状是鳃丝腐烂发白,软骨外露,有黏液和污物覆盖,严重时鳃盖内外表皮充血。此病流行地区很广,从南到北都有发现,多于5~9月夏季发病率最高。此病多与肠炎、赤皮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青、草鱼鱼种及成  相似文献   

5.
<正>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愈鱼病的目的。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烂鳃症状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6.
胡嘉俊 《新农业》2006,(5):37-38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  相似文献   

7.
吴凯 《当代农业》2011,(6):45-45
一、细菌性烂鳃病 1.流行特点此病主要是由粘球菌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常附着污泥和沾液,严重时其鳃盖骨内表皮被腐蚀为一个似透明的小窗区域;病鱼离群独游,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体色渐变黑,头部乌黑。每年的4~9月为发病期,7~9月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8.
对于草鱼相似的病情,如果不区别诊治,不仅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  相似文献   

9.
看病灶部位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看鳃丝颜色粘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1.
养殖鱼类鳃病是养鱼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种以病原的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细菌性鳃病、霉菌性鳃病、寄生虫性鳃病和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造成的鳃病,只有根据病情正确进行诊断,才能有效得到防治,做到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一、细菌性鳃病病原体为屈挠杆菌和鱼害粘球菌。1症状  相似文献   

12.
草鱼鱼种免疫注射技术是防治草鱼"四病" (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的有效措施. 时间选择:宜在春季水温8~22℃时进行.已患病草鱼不宜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13.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种病并发时,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末端腐烂.下面介绍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友含 《农家致富》2006,(16):43-43
三、草鱼“三病”并发症 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是草鱼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对草鱼危害最大,并且常常一起并发,故将它们统称为草鱼“三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7,(12)
1.细菌性烂鳃病此病是由细菌侵入鱼鳃部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鱼鳃腐烂发白、附有污泥和粘液,鳃盖骨内面表皮充血,严重时尖端软骨外露,鳃盖表皮腐蚀,病鱼常有单独游动,行游缓慢,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更加明显;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其次为青鱼、鳙鱼、鲤鱼等,发病多在4~6月,尤以夏季最  相似文献   

16.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7.
康惠 《湖南农业》1996,(8):23-23
病毒性出血病及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鱼类鳃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的鳃病种类较多.主要发生于草鱼、青鱼等,在8-10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找出病源,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正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因此,掌握该病的防治技术要点,可将损失降至最低。1.症状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主要病害。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的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