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渭北旱塬农户冬小麦养分资源投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目前我国化肥用量的现状和农民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在渭北旱塬冬小麦种植区域选取3个区/县进行了冬小麦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小麦产量适中的农户占10.0%,偏低的农户占7.5%,很低的农户占79.2%,偏高的农户占3.3%,很高的农户占0.0%.冬小麦纯N平均用量为191.5 kg·hm-2,P2O5平均用量为121.2 kg·hm-2,K2O平均用量为74.4 kg·hm-.氮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30.0%,偏低的占5.0%,很低的占4.2%,偏高的占22.5%,很高的占38.3%.磷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14.2%,偏低的占41.7%,很低的占15.0%,偏高的占15.8%,很高的占13.3%.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2.5%,偏低的占2.5%,很低的占78.3%,偏高的占5.0%,很高的占11.7%.养分资源投入以无机为主,有机为辅;投入形式以基施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13,(4):208-211
为了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012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马铃薯产量适中的农户占18.9%、偏低的农户占26.4%、很低的农户53.8%、偏高的农户无、很高的农户占0.9%。纯N投入量适中的农户仅占调查户总数的32.1%,15.1%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过大,52.8%的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低于适中水平。马铃薯氮肥以基施为主,磷、钾肥全部以基肥形式投入,马铃薯基肥的施肥面积比最大的是尿素。建议甘肃省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纯N适宜用量为130~160 kg/hm2,磷适宜用量75~100 kg/hm2,钾适宜用量为100~130 kg/hm2。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半干旱区马铃薯施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海省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在马铃薯典型种植区乐都县选取4个乡镇进行农户肥料养分投入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调查区域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5 199 kg/hm2;氮肥投入农户17.4%适中、23.1%偏高、44.6%很高;9.9%的农户磷肥投入量适中,偏高和很高的占21.5%和59.5%;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6.6%,偏低的占56.2%,很低的占27.3%。在肥料投入总量中有机肥分别占氮肥总量的10.2%,磷肥总量的6.1%,钾肥总量的12.1%。作基肥投入的氮肥占87.1%,磷肥占95.3%,钾肥占99.4%。显然,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钾肥重视不足,化肥偏多、有机肥偏少,基肥偏多、追肥偏少问题是目前青海省半干旱区马铃薯养分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2011-2013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该灌区5个县市328个种植户的春小麦施肥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幅不大,3年平均产量为4 578kg·hm-2。春小麦产量偏低的农户比例最高,3年平均达46.7%,产量适中的农户平均占23.7%,处于适中以下的农户比例在50%以上。3年春小麦的纯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357.0、182.7、33.4kg·hm-2。平均86.4%的春小麦种植户氮肥投入过量,44.6%的磷肥施用过量,83.3%的钾肥投入严重不足,肥料养分投入与产量水平分布并不同步。养分投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重氮肥,轻钾肥。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占养分总投入量的96.6%、98.0%和79.0%。氮肥运筹以基肥和追肥为主,基追比大致为6∶4;磷肥以基肥和种肥为主,钾肥几乎全部通过基肥施入。春小麦每投入1kg纯N、P2O5、K2O养分,平均分别可生产14.8、30.0和154.7kg籽粒,肥料生产力总体趋势为K2OP2O5N。因此,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氮肥后移(60%追肥)的原则,并注意减氮、控磷、补钾,有机肥以30t·hm-2为宜,化肥N、P2O5、K2O投入分别不超过225、180、60kg·hm-2。  相似文献   

5.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调查65个春玉米种植户的产量、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结果表明,该区域春玉米平均产量为9.4 t/hm~2,80%的调查农户春玉米产量处在适中及偏低以下水平(10.5 t/hm~2)。春玉米生产中N、P_2O_5、K2O养分的平均用量分别为353、253、370 kg/hm~2,其中,化肥N、P_2O_5投入分别为314、175 kg/hm~2,K2O全部来自有机肥。有机肥以牛粪为主(施用比例达89.2%),平均用量为25.6 t/hm~2。氮、磷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是31.6、61.1 kg/kg;46.2%农户的化肥N施用量为300~400 kg/hm~2,52.3%农户的化肥P_2O_5用量为100~200 kg/hm~2;72.3%、83.0%的农户分别施用过量的化肥N、P_2O_5;化肥种类以二铵、尿素为主(施用比例分别达86.2%、83.1%)。该区域氮磷化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6.8%和37.1%,宁南山区春玉米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条件下,化肥氮磷减施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湖北省20个油菜主产县(市)的356个农户2007/2008年度油菜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种植油菜的田块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仅为19.8%。全省油菜氮(N)、磷(P2O5)和钾(K2O)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71.9、61.7和50.3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36∶0.29,其中化肥提供的N、P2O5和K2O分别占总投肥量的96.1%、92.1%和80.3%。施肥量分级结果表明,农户普遍重视氮肥的施用,施氮(N)量120 kg.hm-2的田块比例为64.3%;磷、钾肥施用不足,施磷(P2O5)、钾(K2O)量45kg.hm-2的比例分别为35.4%和48.9%。油菜施肥次数以两次(基肥+1次追肥)的比例最高,占56.0%;78.3%的氮肥用作基肥施用。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种植中的施肥问题主要有:(1)养分不平衡,磷、钾肥用量偏低,尤其钾肥用量明显不足;(2)有机肥施用比例、施用量偏低,秸秆还田率低;(3)氮肥用量不足及过量的现象均有存在;(4)施肥次数与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前期氮肥用量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8.
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氮磷养分投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施肥现状,并指导农户合理施肥,在汾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选取22个区/县,连续2年进行农户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投入调查。结果表明,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 949和6 442 kg·hm-2,其中中等产量水平(5 500 kg·hm-2)以上的农户超过80%。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72.6和139.1 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1.84%、23.68%和64.47%,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4.03%、7.89%和78.07%。渭河平原农户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96.3和147.2 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 28.63%、31.97%和39.40%,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5.95%、14.50%和79.56%。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60.3%和39.7%,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 97.3%和2.7%。此外,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4和59.6 kg·kg-1,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8.4和56.1 kg·kg-1。总之,在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氮、磷肥过量施用依然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 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 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调节作用,通过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水、肥喷施量下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逆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的产量、干热风抗性与叶面肥用量和喷施水量均密切相关。孕穗期喷施"金太龙"叶面肥的增产作用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尤其是千粒重。喷施水量较低时,提高叶面肥用量不利于增加粒重,低叶面肥用量则可保证冬小麦高产和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喷施水量较高时,提高叶面肥用量有助于延长旗叶功能期,有利于增加粒重。综合来看,孕穗期"金太龙"叶面肥用量为3kg·hm~(-2)、喷施水量225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对干热风的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在高产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减弱,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肥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品种冬小麦穗数的增加,每公顷施180kg化肥氮(无有机肥)时表现最好,而后随着氮肥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少。穗粒数与氮肥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一般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用量增加,小麦开花期推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布置田间氮钾基追肥分配模式试验,探讨氮钾基追分配处理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冬作马铃薯生产的氮钾基追分配模式.结果表明: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钾肥基追分配模式的显著,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各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施用有机肥9 000 kg/hm2,氮(N)肥用量为240 kg/hm2,N∶P2O5∶K2O=1∶0.56∶1.95条件下,N2K2处理组合(N2=40(基肥)∶15(追1)∶20(追2)∶15(追3)∶10(追4);K2=50(基肥)∶5(追1)∶10(追2)∶20(追3)∶15(追3))是较适宜的施肥模式,该氮钾处理组合的产量、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商品薯率位于第二,但与第一位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栗钙土施肥土壤有机碳特性与平衡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改善了栗钙土土壤有机 C特性 ,土壤总有机 C、易氧化 C、重组 C、有机 C复合量增大 ,提高了土壤有机 C活性 ,松、稳和紧结态 C含量增加 ,且以紧、松结态 C为主 ,同砂质栗钙土相比 ,壤质草甸栗钙土呈现紧结态 C向稳结态 C转化趋势。不同有机物料在砂质栗钙土和壤质草甸栗钙土上腐殖化系数分别变化于 0 .2 5~ 0 .68和 0 .4 1~ 0 .72之间 ,矿化率则分别变化于 2 .86%~ 4 .53%和 1 .1 0 %~ 3.77%之间。维持高水平土壤有机 C平衡的有机物料临界施用量砂质栗钙土需秸秆类肥 1 1 2 56.5kg· hm-2或畜粪肥1 0 953.4 kg·hm-2或农家肥 32 1 76.5kg· hm-2 ,而壤质草甸栗钙土则需秸秆类肥 7379.2 kg· hm-2或畜粪肥681 4 .0 kg·hm-2或农家肥 1 4 1 58.1 kg· hm-2。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生两熟双高产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运筹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研究表明:小麦花生两熟栽培,施肥重点应在小麦,宜占总施肥量的60%-80%。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拔节至挑旗期,NPK配合追施.花生追肥在始花前一次施足。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氮肥用量为272.7Nkg.hm-2。相对于光温生产值、高产纪录、高产农户和施肥区产量,农户的增产空间分别为214.8%、55.4%、21.3%和11.2%;如果以氮肥农学效率10和30kg.kg-1为目标值,农户的氮肥增效空间分别为150%和650%。河北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如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产量为高产农户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为10kg.kg-1),则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可以增产约298.7×104 t,少施氮肥约7.2×104 t(折纯)。建议降低或维持现有氮肥投入水平,通过综合措施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18.
滦河流域沙区冬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河流域沙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提高冬小麦种植效益 ,有助于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及治沙用沙。而合理施肥技术是改善沙区冬小麦增产不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于 1997~ 1999年在河北省滦县农业试区进行了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滦河流域沙区 ,氮和钾是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 N>K2 O。提出优化施肥指标 ,即单施化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7.6~ 313.7kg/ hm2 和 170 .7~ 179.0 kg/ hm2 ;每公顷施用 30 t有机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3.4~ 312 .8kg/ hm2 和15 1.5~ 15 9.2 kg/ hm2 。  相似文献   

19.
农家肥、氮肥、磷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农家肥(X1)、氮肥(X2)、磷肥(P2O5,X3)3因子进行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肥力因子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适当施用农家肥、氮肥以及磷肥都与鲜薯产量成正效应,且氮肥稳定增产作用最大;从产量、经济效益来看,主效因子的最佳农艺措施水平是:农家肥79223.19~118504.10kg.hm-2、氮肥(N)0~120.8523 kg.hm-2、磷肥(P2O5)0~114.34 kg.hm-2,而其主效因子的最优化措施中心组合值是:农家肥98863.64kg.hm-2、氮肥(N)60.426kg.hm-2、磷肥(P2O5)57.1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