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礼富 《中国麻作》2000,22(3):34-38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红麻在奇台地区采用天然水沤法,通过1992-1993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脱胶工艺很费工,加上剥洗劳动强度大,而且季节性强,精洗出麻率低,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本试验试图通过引用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技术来寻找一个适应奇台地区进行红麻脱胶的新途径,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我区红麻生产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红麻在奇台地区采用天然水沤法,通过1992—1993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脱胶工艺很费工,加上剥洗劳动强度大,而且季节性强,精洗出麻率低,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本试验试图通过引用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技术来寻找一个适应奇台地区进行红麻脱胶的新途径,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我区红麻生产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红麻制浆造纸的主要成就、现状、以及生物技术在红麻脱胶和制浆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针对红麻化学制浆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红麻生物制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材料与方法脱胶试验于1979年10月13日至11月8日在余杭县五杭公社红卫大队进行,熟麻品质分析于1982年5月在浙江供销学校进行。所用材料系红卫大队同一块黄麻或红麻田中挑选。脱胶试验尽量选用高度、粗  相似文献   

7.
红麻生物制浆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源德 《中国麻作》1998,20(4):29-33
对国内外红麻制浆造纸的主要成就,现状,以及生物技术在红麻脱胶和制浆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针对红麻化学制浆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红麻生物制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红麻脱胶环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的复杂被控对象,难以实现产业化所要求的实时跟踪控制,其模型难以通过机理建模的方式用简单数学公式或传递函数来描述。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到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过程当中,分析了温度、时间、pH值、浴比和酶浓度等五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水平,经过MATLAB仿真程序的设计和实验,确定了最佳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红麻韧皮纤维脱胶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黄红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作了初步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脱胶后的黄红麻纤维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为精细化黄红麻产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80~7.45;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其峰值分别为148mg/l和53mg/l.在静置条件下,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20~6.80;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脱胶完成时下降,峰值6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脱胶完成时,其去除率均达11%左右;微生物均在2-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 ,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振荡条件下 ,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80~ 7.45 ;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 ,其峰值分别为 1 48mg/l和 5 3mg/l。在静置条件下 ,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2 0~ 6 .80 ;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 ,脱胶完成时下降 ,峰值 6 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 ,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 ,脱胶完成时 ,其去除率均达 1 1 %左右 ;微生物均在 2— 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 ;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红麻脱胶环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的复杂被控对象,难以实现产业化所要求的实时跟踪控制,其模型难以通过机理建模的方式用简单数学公式或传递函数来描述。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到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过程当中,分析了温度、时间、pH值、浴比和酶浓度等五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水平,经过MATLAB仿真程序的设计和实验,确定了最佳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红麻韧皮纤维脱胶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黄红麻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黄红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作了初步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脱胶后的黄红麻纤维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为精细化黄红麻产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红麻天然水浸 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在沤麻第一天的内迅速增加,随后增加速度减缓;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起主要脱胶作用的是厌氧菌;(COD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PH值的变化呈“U”形,发酵液中COD增中和PH值下降可能是沤麻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于1978年在中塘  相似文献   

19.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红麻干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成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红麻干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脱落物和总残渣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其增加幅度随脱胶的进程而逐渐降低;pH值在脱胶前期慰藉降低,随后基本稳定,脱胶完成后回升;COD,微生物活菌量,可溶性糖和挥发酸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