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源源 《农业考古》2015,(2):123-126
晚明文人较为普遍地嗜好饮茶,冯梦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以冯梦祯文集、日记中对茶事生活的多处记载为中心,研究了晚明文人冯梦祯的饮茶生活,具体从其对不同茶品的评价、水的择选、炒茶与藏茶、茶事之道、饮茶之境等多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与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具作为饮茶品茗的器具,也同样历史久远.茶与茶具相伴相生,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话说明品茗必须做到水好,火足,具美.品茗者除讲究精茶,真水,活火,还讲究妙器,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相似文献   

3.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即宋徽宗)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历代文人爱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茶诗词.与宋代品茗风尚的广为盛行相呼应的,是此际有370多位爱茶人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理论专著等相关著述,其中茶诗、茶词有一千多首,是唐代的两倍.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本文拟以茶诗词为辅证,从一个侧面来看宋代之品茗风尚.  相似文献   

4.
信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茶产地,悠久的饮茶史使得这里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本文从佛教渊源、女性特质、水质之美以及民间茶俗四个方面全面解析信阳茶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品茗艺术、茶与歌舞、茶与诗词等方面探讨茶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多角度展现了信阳茶的深层内涵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绿茶的意蕴     
中国是茶的故乡,陈从周教授认为"饮茶,这是真正的东方文化,饮茶是一种高度文化的表现."还风趣地说:"品茗是生活中的快事,没有它,恐怕如今一个字也留不在人间."  相似文献   

6.
刘军丽 《农业考古》2012,(5):170-174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茶作为历代文人寄托精神、涵咏性灵的载体,表现其风骨人格和文心雅趣,品茗与文人精神紧密联系,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人文化精神的符号。自古以来,诗书画为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茶与文人书画则有了一种天然的默契,正如苏轼对茶与书画的精辟之论,"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饮茶方式实现了从点茶法向冲泡法的转变,与之相适应,建窑盏不再适用,白瓷茶杯开始受到青睐。晚明茶书有关茶杯的论述特别青睐宣德、成化、嘉靖三朝的茶杯,这与江南地区晚明瓷器的收藏风尚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晚明瓷器收藏的两大重点是成化瓷、嘉靖瓷。成化瓷胜在于画意,而嘉靖瓷可能是缘于坛盏。在这一风尚变迁过程中,坛盏成为了晚明文人所喜好的茶盏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董守轩 《农业考古》2022,(5):127-132
中国古代素有饮茶品茗的传统,“茶”作为一种典雅而富有韵味的审美意象,往往会在诗歌中大量出现。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诗作或吟咏雅趣,或阐发哲理,或借茶消愁,展示出丰富的内涵。今以《全辽金诗》 《中州集校注》等古籍文献为底本,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发展流变等角度,考察金代咏茶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机会与几位台湾茶友一道品茗聊天,使我对台湾茶餐时尚有了更多了解。在饮茶风盛的台湾,茶人们把茶列于大米之首,称茶叶为“茶米”,甚至连饮茶也叫“吃茶”。台湾同胞说的“吃茶”,确确实实是把茶叶当作食物那样吃下去。台湾许多产茶区的茶农及酒楼饮食店善于把茶叶作为烹调风味名菜的好原料,他们在采茶之余,精研各式茶餐,如茶叶芋、炸茶菁、茶汤鸡、茶叶馒头等茶叶食品。说起茶叶当菜食,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已出现茶叶当“蔬食”。《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当宰相时,非常节俭,饮食上他只“食脱粟之…  相似文献   

10.
受益于明代饮茶风尚的变革,明中期问世的松萝茶至晚明已跃居名品,得到了文人阶层的高度赞誉,代表着先进的制茶工艺。松萝茶被赋予雅化的功用,成为闲雅生活和文学诗歌中的常用物象。徽人更视松萝茶为家乡风物的代表,他们的酬赠、吟咏行为提升了松萝茶的知名度,并以此抒发乡愁、托物言志。在士商交杂的社会环境中,松萝茶的鉴别、采摘、制作等环节及其药用、商业价值均得到重视,其文化外延不断扩展,反映出晚明雅俗交融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1.
程苗根  程超 《农业考古》2003,(4):159-160
自古至今饮茶品茗要用茶具。茶具的品种材质繁多,据统计有金器、银器、锡器、珐琅器、瓷器、陶器、紫砂器等等。  相似文献   

12.
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晓村 《农业考古》2007,3(2):154-157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的风气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准备,到了唐代又正逢国家安定,国力强盛,饮茶之风就更为普遍。诸多文人对茶的研究和饮茶实践过程中,使饮茶这样一种生活习俗具有了较前代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说,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分支是在唐代建立起来的。因为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茶与生活》一书,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由江苏省常州武进市农村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原中共武进县委宣传部长钱世康编著。全书分:茶的故乡、陆羽茶经、天下名茶、茶与健康、茶叶识藏、茶水沏泡、品茗茶具、古今茶馆、饮茶习俗、名人论茶、茶诗神韵、茶联拾萃、茶道漫话、茶的开发、茶在世界等十七章。作者祖籍在有2500余年历史的八邑名都武进,古称毗陵,该邑古风厚朴,史有“诗国”之称,作者多年发掘整理了毗陵古今茶诗一束,别有韵味。 本书融历史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与养兵     
唐朝茶叶与养兵 1.饮茶唐朝始盛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在阶级社会里,茶叶的运用得到发展,在中国古代,茶叶有医药、解渴、祭祀等功能。但饮茶之风的盛行则是唐朝才开始的,唐朝饮茶之习俗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唐代,人们已认识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唯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在市里巷陌、寻常百姓之家,饮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不可更改之习俗。 2.茶税之始正因为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后,饮茶盛行,茶叶的消费大增,封建统治者便开始注意到茶叶之利益,茶税  相似文献   

16.
茶是世界公认的饮料。早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茶的功用有了很深的认识,饮茶之风先从巴蜀和江南一带向北方发展,然后又从中国向世界各国对外传播,成为世界性的饮料。饮茶的方法从古到今也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从药用到茗饮,最先采用混煮法然后又有煎茶法,这些方法唐代乃之晚唐非常流行、五代宋代至元代饮茶方法主流是点茶法,明初至今采用泡茶法。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历代贮茶、煮茶、饮茶之具也不断丰富起来,茶具制品多种多样材料繁多,计有:金器、银器、铜器、锡器、玉器、珐琅器、陶器、瓷器等等,日常生活里普遍使用的则是陶瓷…  相似文献   

1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饮茶史至今足有几千年了。 喝茶、品茗,在我国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事了。尤其是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逢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内容,文化的增长和需求及生活节奏都跟着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歌舞厅、游乐场、咖啡馆等等,都开始冷清起来。虽之而来的一种既传统又古老的茶楼、茶艺馆在全国各地兴办起来。应该说茶楼的兴办在盛京沈阳还是从 1997年开始。那时的和静园茶楼、广和园茶楼已成为沈阳人享受品茗和休闲的好去处。到笔者落稿时,时至今日盛京城茶楼兴办尤如雨后…  相似文献   

18.
吴立民 《农业考古》2001,(2):248-252
茶文化 ,禅文化 ,融成茶禅文化 ,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 ,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 ,东晋僧人 ,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 ,以饮茶苏 (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 )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 ,演至唐代 ,而茶文化兴起 ,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 ;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 ;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19.
近代后期诗书画家张大千先生一生能诗赋 ,善书画 ;既有兴酣高谈 ,又善作羹品茗。大千先生毕生喜欢品饮茶叶 ,他平日喝清茶或其他上等好茶 ,但是最爱喝的是铁观音、祁门工夫红茶和乌龙茶等。张大千先生一生嗜茶如命 ,他宁可一日不吃饭 ,不可一日不饮茶。据他身边的人士透露 ,大千居士每天生活内容就是“摆龙门阵” ,品茗、作画、游花园。依此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自然成了他一生中的生活习惯。大千先生平日有早餐需饮茶和下午必喝茶的嗜好。大千虽然长期旅居异国他乡 ,但他自始至终保留着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情调。他的早餐吃的并不是营养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茗缘阁的茶膳高淑慧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饮茶史,饮茶已成为我们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叶具有保健、药用价值,是早已被证实了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饮茶作为艺术欣赏,吟诗抒情、斗茶比赛、茶宴会友、茶礼酬宾、茶歌舞蹈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茶文化。茶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