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了诗人的题材,又丰富了唐诗的艺术特色。饮茶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诗人酬唱更是诞生茶诗的主要途径。茶文化在文学上的萌蘖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史的演进,至唐代内蕴底定。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峰,也造就了宋代茶诗的空前繁荣。曾几作为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诗人,其生活中离不开茶,自然也留下很多咏茶的诗篇。他的茶诗,内容多样,既有茶类的介绍,又有茶艺的展示;既有与友人赠茶以促进情谊的茶俗,也有或轻松闲适或低沉苦闷的茶情。曾几的茶诗总体风格清淡活泼,其茶诗不仅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也体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5.
王冕是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和梅树种艺者。他隐居九里山13年,生活清苦,但不忘国家和人民,通过种梅、画梅、吟梅,留下了很多旷世名作,并且达到了“梅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是梅花精神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6.
茶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经济、文化载体,既是中央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又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还是各族人民表达感情,增进交流的象征。元代虽然立国日短,加之少数民族掌权,多民族混杂,社会风尚及饮食习惯较之前朝大为不同,但是在元代茶文化依然得以发展,不仅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促进茶文化进一步普及,而且元代茶文化更是见证与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8.
勉卫忠 《农业考古》2005,(4):201-20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回族的先民一进入中国,就接触到茶这种独特的饮料,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吸收自身的风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文化,是祖国茶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茶与回族社会所凝结成的历史,叹赞岁月悠悠,回回民族形成的过程也是其茶文化相伴的过程。不仅形成了一系列本民族的茶文化,而且对回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经济,乃至于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2008,(1):38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一生坎坷,经历过人生的诸多不幸。他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在十几年官场生涯中终因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被罢官,不得不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长期生活在贫困中,但他却能享年73岁,这是与他的思想品格,为人处世和他的生活爱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不仅少数民族占主导地位,而且立国日短,文献短缺,故而国内学者常将之与宋或明或清等合而举之,难以突出自身特色,加之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冲击,以前甚至有学者认为,在元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极大打击,难以发展,引申至茶文化研究亦是如此。但是事实上,元代不仅是中华民族形成  相似文献   

12.
黄洪玲 《农业考古》2007,(3):230-232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农民诗人,是英国文学史前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诗人37年短暂的人生在农村度过;他的人生和诗作与农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彭斯用人生阅读农村,用诗歌观照农村。其诗歌来自农村生活经验,同时也成为了他的人生最好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西藏有着优良的生态资源,也有着浓郁的茶文化。生态资源旅游是西藏重要的支撑产业,为西藏经济社会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对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并未得到有效开展,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实际上,利用西藏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以及优质的高原茶园,西藏完全能够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而且完全可以融入西藏整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中,为西藏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发展贡献力量。西藏茶文化的生态旅游理念的内容是清晰的,也是完全可以支撑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从SWOT视角进行分析,虽然优势、机遇与劣势、挑战并存,但分析表明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业已经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西瓜是人们的消暑佳品,同时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不仅赋予它丰富的内涵,而且给它增添了一份奇丽的色彩和景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西瓜文化”。西瓜诗千百年来,西瓜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诗作赋的对象。在诗中最早吟咏西瓜的是宋代诗人方回秋,他在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诗人范成大的西瓜诗写得更是绝妙:“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捣肤红,香浮笑语牙水生,凉入衣襟骨生风。”这是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诗,他把西瓜的甘、凉甜、馨,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历在目。西瓜联西瓜不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婚俗中的茶礼江西省社科院胡长春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活中的必须品,以品饮艺术为中心的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民族思维及文艺、宗教、风俗、礼仪、习尚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17.
论陕西茶业及陕西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文 《农业考古》2004,3(4):45-54
中国自宋明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饮茶文化的重心也随之东移。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一个印象:大西北的陕西是茶文化的不毛之地,老陕不懂高雅的品茗,甚至许多人不知陕西是古老的产茶区。陕西在全国茶产业及全国茶文化中没有地位,所以宋明之后的诸多茶书很少提及陕西的茶产业及茶文化,近代文化人的著作涉及茶事也是言必称“龙井”,言必称江浙。陕西是文化大省,老陕津津乐道地下的宝贝,提及茶文化也难免气短。  相似文献   

18.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247-248
福建多山,名胜古迹较多,石刻不少。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图画。石刻中,不少记叙了有关茶的人和事,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福建石刻茶文化。而泉州南安莲花峰的茶文化石刻特别值得一谈,现择要叙述如下:一、福建最早的茶文化石刻泉州的南安在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三国置东安县,晋改晋安县,隋改南安县。今为南安市。福建南部茶区的南安市,有一处叫丰州古镇的地方。丰州古镇又称周井堡,汉时属东安郡,历晋、南朝、隋唐至宋元,是南安郡治、县治所在地。丰州镇桃源村西北有一座山峰,是临城附廓的一处名胜区…  相似文献   

19.
以考证四明十二雷茶诗及作者晁说之为文章切入点,论及宋代明州茶文化中茶禅、茶具等特色。四明十二雷产地今余姚市河姆渡镇车厩岙,历经宋代300年后,到元代初年又被列入贡茶产地,跨越元明两代又达350年之久。本文剖析了明州茶文化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品茗茶馆     
悠悠华夏古国,上下五千年,茶的芬芳浸润神州四五千年。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则肯定离不开一朵历经风雨沧桑的奇葩——茶文化。有多少文人雅士,就有多少有关茶的故事。在人类即将进人二十一世纪、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此刻,曾经盛极一时的茶文化,如何服务现代化,走向新世纪,也必然成为包括与茶文化有关的诸多人士的关注。弘扬茶文化,肯定离不开茶馆(楼)。在茶文化的诸多载体中,茶馆无疑承担着其它载体所不能承担的重任或历史使命。目前,笔者走马观花一览南昌市主要茶馆(楼),听雨轩、禧龙、名人、圣淘沙、桃源、自在轩、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