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芍药种子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讨,为芍药开发成油料植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为样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脂并测定含油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种子平均含油率为20.20%。芍药籽油主要含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8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34.14%,其次为油酸和亚油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93.37%。芍药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各脂肪酸成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油酸(13.90%)油酸(13.51%)亚麻酸(10.71%)棕榈酸(0.18%)硬脂酸(0.09%)花生酸(0.002%)、棕榈一烯酸(0.002%)豆蔻酸(0.00%)。[结论]芍药种子含油率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且含量相对稳定,变异很小,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食用油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地]研究普通油茶油脂成分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2条普通油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Cofad6和Cofad2-2,并对这两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基因表达量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ofad6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ofad2-2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经比对,Co FAD6蛋白与其余物种FAD6蛋白有65.7%83.68%的氨基酸同源,Co FAD2-2与浙江红花油茶FAD2-2蛋白有99.22%的氨基酸同源,与其余物种的蛋白质78.59%81.72%同源。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o FAD6和Co FAD2-2均具有一个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域,属于脂酰-Co A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两者均为跨膜蛋白,且Co FAD2-2具有定位于内质网的保守模序。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普通油茶‘长林4号’无性系未成熟种子中,Cofad6表达量随着种子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Cofad2-2基因随着种子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种子油脂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推测Cofad2-2基因是调控普通油茶种子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之一,该研究为普通油茶油脂改良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58属94种野生植物种子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十字花科58属94种野生植物种子进行了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组分共有13个,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麻酸、芥酸、亚油酸、油酸.各脂肪酸组分间存在着棕榈酸与硬脂酸等10对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芥酸等11对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与亚油酸等6对显著正相关及油酸与亚麻酸等4对显...  相似文献   

4.
油茶优树脂肪酸组成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复选出的24个油茶优树,采用仪器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优树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组成,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油茶优树脂肪酸组成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复选出的24个油茶优树,采用仪器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优树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组成,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集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测定其单仁质量、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明确西伯利亚杏种仁发育特点、油脂累积特征和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方法】以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为试材,测定各时期种仁质量,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西伯利亚杏发育期种仁油脂,并以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各时期种仁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研究其种仁生长发育特点、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西伯利亚杏种仁发育期约为100 d,从花后10 d~66 d为种仁质量快速累积期(0.021~0.332 g),占整个发育期累积的88%,而花后66 d~101 d为西伯利亚杏种仁质量缓慢累积期(0.332~0.353 g);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变化模式,可分为3个阶段,即油脂缓慢累积期(花后10~45 d)、油脂快速累积期(花后45~73 d)和油脂减缓累积期(花后73~101 d)。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二十碳烯酸和花生酸;随着种仁发育硬脂酸、棕榈酸、二十碳烯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长,成熟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6.0%,亚油酸含量达到18.5%。相关性分析表明,西伯利亚杏种仁发育过程中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和二十碳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在种仁发育过程中呈递减趋势;油酸和亚麻酸与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西伯利亚杏种仁含油量高,油脂品质优,种仁生长发育期可分为快速生长期(10~66 d)和缓慢生长期(66~101 d);而种仁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模式,根据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可将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累积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出现8种脂肪酸组分。研究结果可为西伯利亚杏的栽培管理,以及进一步开展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累积及脂肪酸组分转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和河南省油茶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以探讨不同气候和地区茶油品质,为茶油的开发利用和分析检测提供参考数据。在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过程中发现两地的茶油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顺11-二十碳一烯酸),而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茶油中含有花生烯酸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法对皂角种子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鉴定出16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一烯酸,α-亚油酸,二十一烷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其中子叶中含有15种脂肪酸,种皮中含有7种脂肪酸,有6种脂肪酸同时存在子叶和种皮中,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油酸,这些脂肪酸主要显著积累在子叶中,是种皮的100~200倍。此外,将皂角种子与其他油料种子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发现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高于大豆,芝麻和葵花籽,说明皂角种子同样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实验为皂角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长林系列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浙江省庆元县(高海拔)和青田县(低海拔)不同海拔高度对其果实大小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单粒重高海拔均小于低海拔;4个品种茶籽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不同海拔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变化,但不显著。棕榈酸含量,只有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低海拔比高海拔高,硬脂酸含量除长林166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饱和脂肪酸总量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亚油酸含量长林166号和长林40号高海拔比低海拔低,长林4号和长林53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油酸含量4个品种基本上是高海拔比低海拔低,而棕榈油酸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不饱和脂肪酸中顺-11-二十碳烯酸,除长林53号,其余品种都是高海拔比低海拔高。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油茶果实的大小及百粒重呈负相关,但对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杂交榛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种仁成熟时达到最高。油酸与亚油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8;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硬脂酸与花生酸、二十碳烯酸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杂交榛84-545和81-19的出油率分别为55.37%和54.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分别为94.10%,54.1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品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云南高原山地主产区初选的37株油茶优树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37株油茶优树的油茶籽油。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平均含油率为46.87%,油脂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左右,油酸含量72.52%~84.78%、亚油酸含量4.85%~13.74%、亚麻酸含量0.45%~1.30%;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0%左右,棕榈酸含量6.44%~10.99%、硬脂酸含量1.09%~2.98%。同时,与其他省区的油茶籽油、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植物食用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云南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比例优于其他油脂,是一款优质的木本食用油。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初选37株优树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比,富宁17号综合品质最佳,其余依次为富宁11号、富宁2号、富宁3号、广南9号等。  相似文献   

12.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hm-2,油酸含量80.0%,亚油酸含量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南美油藤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油料植物。目前影响南美油藤种子油脂合成的关键基因、途径及其调控机理尚未清晰。因此,对南美油藤种子的脂质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重要脂肪酸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提高其种子油产量和改善油脂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其他木本油料植物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南美油藤种子(形成初期、发育初期、中期、后期、成熟期)为研究对象,结合GC-MC代谢组学技术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质代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种子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出脂质代谢物生物合成与累积的关联酶基因。【结果】脂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南美油藤种子中高含量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主要在种子成熟阶段合成与累积,是判别南美油藤种子中脂肪酸缓慢累积时期与快速累积阶段的依据。转录组学分析表明,南美油藤种子成熟阶段前后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累积相关的6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脂肪酸的合成和累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存在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中FAD2-3、FAD7、FATA、KAS2、LACS2、LACS8和SAD酶基因表达与脂肪酸总含量及主要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7个酶基因表达对南美油藤种子油脂的合成与累积有促进作用;FAD2-2、KCS1、KCS10和LACS1酶基因与脂肪酸总含量及主要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4个酶基因的表达对南美油藤种子油脂的合成与累积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南美油藤种子成熟前后脂肪酸含量及差异表达基因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据种子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变化将种子发育过程划分为脂肪酸缓慢累积和快速累积2个时期;南美油藤种子脂肪酸代谢中的6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脂肪酸的合成和累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同一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脂肪酸的累积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南美油藤种子油产量和改变脂肪酸组分提供备选基因和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省40株油茶无性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无性系油酸含量在75.83%~85.91%间,平均为81.90%,亚油酸含量在5.43%~12.56%间,平均为7.40%;棕榈酸含量在5.27%~10.39%间,平均为7.94%;硬脂酸含量在0.42%~3.14%间,平均为1.66%。各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变异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硬脂酸(40.34%)、亚油酸(18.45%)、棕榈酸(16.43%)、油酸(2.49%);油茶无性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6.50%~91.75%间,平均为89.30%,变异系数为1.48%;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30%~12.45%之间,平均为9.61%,变异系数为13.35%;(2)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单果重、果高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脂制备方法,从岩桂果实中得到45~55%的油脂;分析岩桂果实油脂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多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及脂肪酸累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品质特征,对‘Mahan’与‘Jinhua’这2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脂肪含量及其各组分脂肪酸含量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和单果质量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其发育过程均可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Mahan’比‘Jinhua’早熟;2其粗脂肪含量均呈不断上升的增长趋势,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乃其油脂积累的重要时期,成熟果的果仁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1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90%,油酸含量最高为78.81%;3随着果实的成熟,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Mahan’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Jinhua’,在果实成熟期间2个品种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持续增加,而其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均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