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油液分析法诊断天然气增压机组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增压机组的结构及运行特点,结合国内外故障诊断技术的最新发展,设计出增压机组润滑与磨损状态监测系统方案.在分析了增压机组一般润滑工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油液分析为中心的监测指标体系.依据所设计的监测方案,对典型的进口天然气增压机组开展了状态监测试验,制定了相应的油液分析诊断标准.将油液分析与振动分析相结合,对某压气站增压机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诊断,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苏联现行“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有关锅炉管簇前气室辐射放热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到气室辐射及管簇辐射放热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室辐射放热对于对流管簇辐射放热系数产生附加值的计算式。为了进一步简便计算,本文还提出了其简化计算式。该简化计算式包含了燃料品种,受热面结构及运行参数等因素,并应用电子计算机在相当广泛的应用数值区间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它适用于燃用我国广泛燃料品种的各类型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3.
结合鄯乌管道首站天然气压缩机组油液检测实践,提出了增压机组油液监测体系的建立方法及监测步骤.实际应用表明,增压机组油液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评价设备的运行状况,预测分析设备故障及成因,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增压站运行方案制定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下游耗气量的变化,在不超出压缩机最大功率参数的情况下精准快速地调整进站压力,并根据具体需求提前制定多机组联合运行方案。以大牛地气田塔榆增压站6RDSA-1型压缩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压缩机组运行优化模型。选择已有的压缩机进气温度、排气压力及排气流量这3个基本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值,计算得到了合适的进气压力和机组的轴功率。通过不同工况多组数据对比,模型对进气压力的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75%,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压缩机组运行优化模型的可靠性,有助于增压站提前制定多机组联机运行方案,提升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燃油掺水乳化装置用于锅炉燃烧的特殊性,给出了燃乳化油锅炉加热炉的两种热平衡分析方法,指出了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燃油掺水乳化装置节油率的测试方法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较准确和全面的测试节油率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合理评价装置节能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油田热电厂200MW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时,对锅炉燃烧稳定性、汽轮机主辅机及锅炉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机组效率下降的原因。并对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来提高机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空调机组联合工作点热平衡,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建立了冷凝热换算方程,分析了机组冷凝热随进风湿球温度,风量和冷凝温度的变化规律,阐明了上述各热工参数间内在相依关系。这不仅为冷凝热的充分利用提供数学模型和设计依据,而且使机组变工况性能试验得到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Daihatsu 6PSHdM-26H型船用增压四冲程柴油机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其热力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及分析,采取以喘振为切入点,确立增压系统数值计算方法,给出后燃加剧对船舶柴油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喷油系统故障或燃用劣质重油导致后燃加剧,排气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柴油机的通流特性,改变增压器与柴油机的配合运行线,引起压气机喘振,由此得到增压四冲程中速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锅炉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和改造的1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锅炉设计中最为繁杂的环节。以前,锅炉热力计算大多采取人工计算,其结果不能够令人满意。随着计算机应用,许多锅炉厂家开发了一些锅炉热力计算的计算机程序,但是,这些程序不通用。在分析锅炉热力计算的现状和热力计算软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锅炉炉膛的热力计算进行归纳、总结和简化。利用matlab设计出锅炉炉膛热力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对呼和浩特电厂HG-670/13.7锅炉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软件具备校核电站锅炉炉膛热力计算以及对运行中煤种具备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余汉成  陈凤  孙在蓉  杨文川 《油气储运》2012,31(3):228-231,246,247
长输管道增压输送工艺计算中需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比选,分析计算过程涉及的参数众多且相互影响,是个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通过管道气体最佳流速初选管径的方法可以展开管道的其他工艺计算,如两个中间压气站之间进行不同管径管道的增压压比和站间距的比选、压缩机功率计算、压缩机出口气体温度计算等。同时,在压缩机轴功率计算中,提出了压气站离心式压缩机轴功率计算的简化公式,对压缩机出口气体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工程实践证明,该计算方法简便实用,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锅炉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和改造的1项重要工作。随着计算机应用,许多锅炉厂家开发了锅炉热力计算程序,但是,这些程序不通用。本文在分析锅炉热力计算现状和热力计算软件基础上,针对锅炉对流过热器的热力计算进行归纳、总结和简化,利用MATLAB语言设计出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对呼和浩特电厂HG-670/13.7-YM13锅炉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软件具备校核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以及对运行中煤种具备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空调机组热工性能试验工作繁重,变工况计算繁琐,工作量大,且易出错。本文根据空调机组热平衡原理,提出机组产冷量或湿球温降随进口空气湿球温度、风量、冷凝温度变化特性换算式,大大简化了变工况计算程序,使空调机组热工性能试验由原来标准规定的需测定Q~ts1;△ts—ts1;Q—L;△ts—L;Q—tk;Δts—tk等六条曲线变成只需测定一个点,而精确度又能达到试验允许范围。本文最后也概略提出冷量或湿球温降随机组冷量系数和湿球温度效率系数变化的换算式。  相似文献   

13.
与油润滑轴承压缩机组相比,磁悬浮轴承压缩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安全、环保.为了推动国产管道磁悬浮轴承机组的研发,介绍了磁悬浮轴承的基本构成、基本控制与保护、控制器的技术特点,从技术性能、安全环保、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比了磁悬浮轴承机组与油润滑轴承机组用于天然气管道增压的主要优势.对国内外磁悬浮轴承机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英  张婷婷  李甫  王莉  刘梅红 《油气储运》2013,(12):1374-1375,1378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彩南增压站目前使用的两台DPC-2804压缩机组,受夏季冷却水温度偏高、冬季级间缓冲罐至仪表盘的引压管道冻堵的影响,造成仪表故障和机组停机。为此,在研究分析机组设计组成的基础上,采取加强仪器仪表的检测更新、添加高效冷却液、加装防冻缓冲罐、强化保温等一系列措施,稳定冷却水温,减少了引压管道冻堵,降低了压缩机的故障停机率,保障了机组的正常运行,在油田往复式压缩机装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表1,图2,参6)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热平衡关系,导出了原油罐车卸车加热用蒸汽耗量的计算方法,以实例将理论计算得出的数据与凭经验套用的数椐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以一台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将锅炉、汽轮机及发电厂热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针对超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对其锅炉进行无省煤器改造,并相应地通过增加一级高压加热器来替代省煤器的给水加热的作用.改造后的机组流量发生改变,锅炉内的工质在各个受热面内的吸热量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对回热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锅炉效率基本保持不变,锅炉的效率由54.0%增加到了54.4%,全厂供电标准煤耗由304 g/kWh降低至302.9 g/kWh.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南方水田地区的特点及现行耕耙机组的作业方法。按评定行走方法的指标与研究方法,对耕耙机组主要几种行走方法进行工作行程率的理论计算与分析,同时在福建、江西两省的社队、农场进行各种不同机组、不同田块的耕耙作业田间生产测定。根据理论计算分析与田间生产测定结果,探讨合理选择耕耙机组的行走方法,并为南方水田地区正确进行田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水田耕整地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水田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机组技术经济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前述方法对北方水田耕地机组的技术经济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不但完善了机组技术经济性能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而且结合实际的评价结论为相应地区选择合适的水田耕地机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讨论了水轮发电机组非线性动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在建立机组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Wilson-θ法与Riccati传递矩阵法,推导出了机组轴系动态响应的计算公式。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计算程序简单,运行可靠,能够满足工程中对机组动态响应计算求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