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焕荣  赵昂 《水利渔业》1998,(5):36-36,46
养虾业是福建省水利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自1992年以来,由于虾病泛滥,养虾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常规的单一种类高密度养殖模式已难成功。为了探索养虾新路,我们于1995~1997年在长乐市十八孔闸1号虾池进行了日本对虾、锯缘青蟹和鲻混养试验。1虾池自然...  相似文献   

2.
2002年,辽宁省普兰店市开发养虾池混养海蜇12000亩,其中皮口镇养殖面积6500亩,总产量350吨,获产值38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的开展,为今后北方地区养虾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虾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经验、新出路。一、混养池条件要求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m以上。二、放苗前虾池处理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  相似文献   

3.
<正>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红(?),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福建省漳州市海水虾池1666.67 hm~2,其中近1333.33 hm~2混养青蟹,近几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养虾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虾池水域,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初步探讨虾蛏混养方法,我认为,虾蛏混养,使虾蛏有机地结合,缢蛏利用虾池过肥的水,可改善水质条件,挖掘了虾池生产潜力,促进虾池生  相似文献   

5.
对虾与文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池混养文蛤一般亩产文蛤1500kg~2000kg左右,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虾、青蟹同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分类学上近缘,生态位接近。汕头市从80年代发展养虾开始便有虾农实施对虾一青蟹混养,张万隆1991年从对虾、青蟹生物学及生态学角度分析和肯定了它们混养的可行性。但近几年来研究发现青蟹可能作为对虾病毒原传播宿主,出现交叉感染故混养模式在学术上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虾池水域进行青蟹混(轮)养是提高虾塘经济效益的有效尝试。虽已经新闻媒介见诸报端,但国内外尚未有过技术性专题报道。本文根据温州市沿海各县近几年进行对虾塘混(轮)养青蟹的实践经验,对其混养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海沿岸对虾养殖场,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建筑虾池是半精养虾池,标准低,普遍水面较大、池子浅。多数是每口20-30亩,水深几十厘米至1米左右,虾池内未很好清理,排灌系统不健全或不分家。20余年养殖也未能很好地清理或改造,池塘出现老化现象。因此,对虾养殖中出现生长慢、病害多、经济效益低的情况。尤其近年来虾价低迷,继续养殖对虾效益低。因此,有些养殖户逐渐调整养殖品种,相当一部分虾塘发展混养,也有些改养锯缘青蟹(下称青蟹)(图见彩中插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虾池混养花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科技》1993,(2):12-13
近年来,由于国外市场影响,虾价波动很大,且虾池老化,虾病流行,严重影响养虾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虾池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站在饶平县黄冈镇大沃管理区小红山虾场进行是池混养花蛤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及整修 本试验项目混养池选择在虾场的12号池,对比养殖池选择在13号  相似文献   

12.
一、过去几年,对虾价高销俏,多数养殖生产单位采用单一的精养方式。由于虾池工程标准低、水交换能力差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虾池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虾病也有所发展。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大力开展虾鱼、虾贝、虾藻混养,以  相似文献   

13.
虾池浮筏垂下式养殖太平洋牡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虾池开展对虾与太平洋牡蛎混养技术,推广应用用此项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虾池的经济效益,还将为养虾业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高档水产品之一。近年来,利用废弃虾池改养锯缘青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有关虾池如何开展锯缘青蟹养殖介绍如下:一、养蟹池的条件要求养蟹池建于中潮线附近,其进排水方面,面积为1亩-3亩,水深1.5m,底质为泥沙质的虾池适宜改养锯缘青蟹。要求养蟹池内海水比重在1.005-1.020之间且以1.010-1.015为最适宜。养蟹池附近应具有淡水水源,以便于调节池水比重。  相似文献   

16.
虾池综合利用已被广大养虾生产者所重视。近年来厦门市同安区等地在秋冬季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池塘选择 1.1虾池条件 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排灌方便,池底为沙泥底,含沙量 60%以上,池深大于 1.2米。 1.2水质条件 海水比重要求在 1.010~ 1.022之间, pH值稳定在 7.8~ 8.4,氨氮含量 0.6mg/l以下,底质硫化氢低于 0.01mg/l,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水质尤佳。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2.1清污和翻整 虾塘早季收成后…  相似文献   

17.
<正> 1993年暴发虾病以来,水产界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虾病防治,力图重振养虾雄风。2000年我们进行了中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河豚鱼的试验,通过混养河豚鱼改善生态环境摄食弱病虾、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虾病在对虾池中的蔓延,达到了防病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有关过程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 清池 虾池进水一个月前,进行清池翻耕,凉晒,每667m~2施生石灰50~75kg。 2 设置围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12,(12):47-48
今年以来,汕尾市甲东、金厢、大湖、捷胜镇等地利用沿海荒沙滩、沙坡地新建高位池养虾面积1300多亩,对虾养殖的热情继续高涨。采用高位池高密度精养对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一部分虾池搭建了防冷冻大棚养殖等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全市对虾精养殖面积已达到8万多亩,1-10月份  相似文献   

19.
锯缘青蟹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高档水产品之一.近年来,利用废弃虾池改养锯缘青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有关虾池如何开展锯缘青蟹养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天鹏 《齐鲁渔业》2006,23(3):38-39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我市(福建龙海)有海水虾池1667 hm~2(2.5万亩),其中近1333 hm~2(2万亩)混养青蟹。 2004年,我市青蟹养殖出现较严重的病害,纤毛虫寄生、白芒病、红芒病以及有柄蔓足类茗荷尔寄生青蟹鳃部造成呼吸不畅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分析原因,去年春、夏季气候异常,温差大,雨量集中、偏多;沿海水质条件降低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等。青蟹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尽量排除致病因素, 从增强青蟹体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力入手,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创造优良养殖环境,减少减轻疾病发生,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