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自1991年荷兰首次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商品植酸酶以来,植酸酶的应用一直是饲料工业的热点。现在,植酸酶替代无机磷饲料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1999年全球经植酸酶处理的饲料已达5500万吨。事实证明,畜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提高植酸酶的消化率,减轻养殖业带来的磷污染,保护环境,还可改善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效果,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主要简述植酸对猪营养代谢的有害作用,植酸酶对猪饲料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和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磷当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随着绿色环保型饲料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矿物磷资源锐减,人们对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饲料原料中的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植酸酶能够提高饲料磷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已经得到了公认。但是植酸酶受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影响较大,而市场上各种此类产品加工工艺不同,质量控制有异,更何况人们对植酸酶酶活效价评定过程中的各种标准还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类环保与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具有生物活性的植酸酶通过催化和水解能将饲料中丰富的植酸及其络合物分解为能被畜禽利用的无机磷和肌醇,取代或减少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的无机磷。从而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节约大量无机磷资源,并大幅度减少畜禽粪便中磷的排放量,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植酸酶通过分解植酸,解除了对磷、钙、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合作用,提高了饲料潜在的营养价值和畜禽肌体骨骼矿化程度,相对降低了饲料成本,使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类,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这样,它能减少向体外排泄磷,从而减轻磷对环境的污染。因植酸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提高非反刍动物磷以及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而倍受动物营养学家和饲料界的关注。在讲究膳食营养和注重饲料利用率的今天,研究和应用植物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当前国内外对植酸酶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兴会 《广东饲料》2000,9(4):30-31
前言自1991年荷兰首次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商品植酸酶以来 ,植酸酶的应用一直是饲料工业的热点。现在 ,植酸酶替代无机磷饲料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1999年全球经植酸酶处理的饲料已达5500万吨。事实证明 ,畜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 ,减轻养殖业带来的磷污染 ,保护环境 ,还可改善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效果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主要简述植酸对猪营养代谢的有害作用 ,植酸酶对猪饲料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和酶他富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植酸与猪的营养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 ,麦麸 ,棉粕和菜粕 ,植…  相似文献   

6.
1.酶制剂饲用酶制剂的种类主要有植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等,而商品酶制剂大多是复合酶制剂。如溢多酶等。(1)据报道:植酸酶在蛋鸡中应用时,具有分解蛋鸡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减少无机磷的用量,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可提高产蛋率、产蛋量和经济效益。适量添加植酸酶还可提高饲料能值和营养浓度。(2)复合酶制剂主要由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组成。使用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在蛋鸡中使用复合酶可提高产蛋率2.23%,提高饲料转化率11%,…  相似文献   

7.
陈萍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6):35-35,38
植酸酶在饲料中应用,不仅能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减少配方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和磷排泄污染,还可改善和提高蛋白质、能量、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的应用一直是饲料工业的热点.现在植酸酶作为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事实证明,植酸酶在养殖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植酸酶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减轻养殖业带来的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改善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效果,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能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并释放出无机磷及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磷的排放量,降低环境中磷的污染,并能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研究及在猪饲料中应用的经济和生态意义,阐述了应用新一代植酸酶产品,发掘饲料中潜在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减轻高磷对环境的污染这一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畜禽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其对日粮中Ca、P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减少磷及植酸磷的排泄量达10%-30%,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同时植酸酶的添加提高了饲料中多种养分的消化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1.
论色拉米肠的制作工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拉米(Salami)为高档肠,为香肠品种之一,也是制作技术最为复杂的“高技术肠”。目前,转让这一个品种的生产技术,市价达7万元。在畜牧深加工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中,笔者将自己在法国、荷兰所学的该品种的加工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专用微生物发酵制剂生产的生物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将20头产奶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以生物发酵料和全价混合精料分别作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日粮精料,青、粗饲料以及饲养管理条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头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多2.61kg,增加11.57%,(p〈0.05),每头增收27.38元。与对照组相比,用生物饲料饲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发酵床与暖棚式圈舍对育肥猪育肥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对40头体重60kg,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商品育肥猪分两组进行育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分别为686g和610g,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5.62kg和122.27kg,试验组增重效果明显,同时节省饲料5.75%,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纯收益分别为234.15元和144.58元,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多收入89.57元。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生产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岭脊法分析具有高产EPS特性的乳酸菌的发酵酸乳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别具有高产EPS的乳球菌与乳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三因素对酸乳生产与品质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岭脊分析最终确定球菌与杆菌比4:1、接种量2.9%、发酵温度36℃作为最优发酵酸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新  唐克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45-147
试验对从淀粉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的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pH 4.5、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柠檬酸二氢铵、培养温度为35 ℃、接种量为2 mL。   相似文献   

16.
采用鲜桑果原汁、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生产桑果酒,成品酒质量稳定、酒色紫红;酒体澄清透亮、无浑浊状;果香纯正、口感柔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牛粪有氧发酵的方式,并对各种发酵方式的特点,包括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照牛粪发酵的参数,重点介绍了牛粪发酵的控制与调节,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碳氮比、通气等地调节以及发酵产物的质量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发酵牛初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乳酸菌发酵牛初乳产品的生产工艺,测定了发酵初乳过程中Ig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等。结果表明:脱脂初乳在80℃/15s和95菌/15s的杀菌条件下IgG含量分别较65菌/30min减少了51.19%和85.38%,损失较大。由于乳酸菌发酵产酸导致pH值降低,发酵初乳IgG活性也相应降低,其IgG活性降低至25%,在冷藏24h、48h后活性基本未变化。发酵初乳较普通酸奶颜色微黄、微涩、有腥味,凝乳时间比普通酸奶多出2,5h左右。  相似文献   

19.
秸秆液态发酵中纤维素酶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方法,利用产纤维素酶菌株对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并进行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从而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中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5∶1,硫酸铵添加量为1.4%,白腐真菌、康宁木霉接种量均为3%,接种时间间隔为48h,pH为7.0,摇床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20.
将成熟期芦苇晾晒成30%和40%2个水分组,并分别添加3%、6%、9%和12%混合乳酸菌制剂(LABs)发酵20 d,研究水分含量和混合乳酸菌制剂对芦苇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混合乳酸菌制剂显著降低了30%和40%水分条件下,青贮后CF和NDF含量(P<0.05)。同等水分下,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显著降低pH值、提高青贮料乳酸、乙酸生成量以及乳酸菌数量(P<0.05)。随水分含量的升高,pH值显著下降,乳酸、总酸生成量以及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各种试验处理组均获得较理想的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