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食用向日葵同庆5号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庆5号在塔额垦区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200株/667 m2,该种植密度下植株个体生长健壮,产量高,商品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长期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一麦一豆的种植习惯,夏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左右,是安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大豆长期单产较低,且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全省大豆平均产量44kg/67m2,其中面积较大的涡阳县年均产量17.1kg/667m2,水灾严重的1954年只有14kg,667m2.21世纪初,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大豆单产仍上升缓慢.2000-2003年全省大豆平均产量达94kg/667m2,有少数县平均产量上升到119.8kg/667m2,但仍然处于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51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kg/667 m2(45.01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塔额垦区位于新疆西北边境地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的塔额盆地,海拔435~1400m,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无霜期较短,变幅大,积温不足,大于10℃二的积温在1688~2905℃,较适宜小麦生长,垦区小麦种植面积约1.33万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食葵引种试验,对6个食葵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出适合塔额垦区种植的优良食葵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食葵品种中同庆5号和同辉32较对照增产,其折合单产分别为282.00 kg/667 m2和256.36 kg/667 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80%和2.53%,这2个品种在本地表现适应...  相似文献   

6.
1 国内大豆产量 由于2006-2007年度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种植收益大幅增加,大豆种植比较收益下降,对东北产区农民大豆种植意向带来负面影响,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7-2008年度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33亿667m2,比上年减少4.6%.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杂交棉中棉所1206在石河子垦区的最佳栽培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石河子开展了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 000株/667 m2种植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达到205.76 kg/667 m2,但与4 000株/667 m2和8 000株/667 m2的皮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北疆棉区,中棉所1206的适宜种植种植密度为5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8.
麦田复播水稻能充分利用霍城垦区光热资源,在现有的土地面积上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霍城垦区地处伊犁河谷,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有效积温365 6.7℃,日照时数2 945小时,无霜期1 66天左右。2 0 0 2年霍城垦区六十六团农五连示范复播水稻0 .9hm2 ,长势良好,平均667m2 (旧制1亩,下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春6号、新春20号、陇春25号、新春29号、新春32号、新春38号、新春35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塔额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新春29号产量最高,为491.4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塔额垦区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明确塔额垦区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份塔额垦区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塔额垦区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范围在6%~36%之间,其中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6%、全株角果数变异系数为24%、分枝高度变异系数为23%;角果粒数、角果长、单株产量、千粒重与产量有较大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 8,0.318 1,0.309 5,0.247 2。说明角果粒数、角果长、单株产量、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资源聚为四大类群,第4类群平均产量最高,为169.73 kg/667 m2,可作为高产品种选育;株高、单株产量、角果长、角果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呈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04 3,0.406 4,0.232 8,0.205 2和0.177 0。株高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04 3),通过单株产量的间接正效应较大(0.23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高粱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宜开阳县高粱栽培的适宜密度,试验设置种植5000株/667 m2、6000株/667m2、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进行4个水平的种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8000株/667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有所增加,但数量超过8000株/667m2,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得出,8000株/667m2为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中国种业》2018,(5):58-60
为筛选适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塔垦区种植的优质杂交棉花品种,在二师库塔垦区开展多点早中熟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乡杂3号、新陆中67号、中棉所96、科棉5号4个品种纤维品质较好,纤维长度均达到30mm以上,断裂比强度均在29c N/tex以上,与对照新陆中59号纤维长度等级相同,断裂比强高于对照;新陆中55号、鲁棉研24号、新农兴2号、中棉所96籽棉产量较高,分别为458.16kg/667m2、457.36kg/667m2、450.16kg/667m2、438.16kg/667m2,比对照新陆中59号分别增产6.6%、6.4%、4.7%、1.9%。从品质、产量性状综合来看,中棉所96较好,其农艺性状也适合机采,可在库塔垦区开展小面积示范推广;新陆中55号、鲁棉研24号在库塔垦区表现产量较高,纤维长度较好,断裂比强度略低,可在库塔垦区开展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额垦区属高纬度高寒偏干的冷凉地带,冬季漫长、寒冷、积雪厚,春季偏干风多易跑墒.近几年甜菜采用宽膜种植技术,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每667m2可产甜菜5000kg,最高可达6000kg以上.此项技术在本地区已广泛推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大型一类农工商综合企业,拥有土地面积98km2,其中耕地面积6800hm2,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2800~3600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为克服重迎茬对大豆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黄泛区农场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大豆产量水平维持在每667m2平均产量180~212kg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六十六团是伊犁垦区重要的水稻种植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0.16万~0.20万hm2左右,单产一般在650~700kg/667m2,生产水平较高,但"吨粮田"栽培一直是个空白,笔者根据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光热条件,在分析团场水稻大面积高产的基础上,开展了800kg/667m2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经过2年的实践与探索,至2005年全团80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额垦区新引进的11个加工番茄品种生育期、生物学特性、生长情况以及产量等的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石番系列中的石番33和XF系列中的XF1513、XF1509、XF1515这4个加工番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塔额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12,(11):45-45
日前在河南省永城市召开了院市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现场会,由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郑59”等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通过示范项目实施,高产创建区(万亩)平均每667m2产量达218.9公斤,打破河南了省夏大豆连片(万亩)种植高产纪录,较非试验区每667m2产量增14.1%。特别是大豆芝麻高产高效套种问作取得新突破,比单独种植大豆可提高六成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农八师一四八团于2009年率先在国内大面积种植膜下滴灌大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量提高,节水效果明显。全团种植滴灌大豆0.14万hm2,平均单产280 kg/667 m2,国内专家现场验收14.9hm2,大豆连片平均单产364 kg/667 m2,其中有0.08  相似文献   

19.
在塔额垦区开展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表现鉴定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在塔额盆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联达F085在产量、结实率及抗倒伏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适宜在一六二团、一六三团、一六四团的部分连队及团结农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