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减少血液浪费,提高无偿献血的社会效益。方法:对茂名市1999~2003年10286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选择质控CV〈18%和CV〈10%的两组抗.HCV试剂分别对1999~2000年50719份和2001~2003年52145份无偿血液进行抗-HCV检测.对50位1种抗-HCV试剂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检测102864份无偿血液.不合格总数是3977份,总不合格率是3.87%,5项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ALT1.24%.抗-HCV0.94%.HBsAg0.84%.梅毒0.56%,抗-HIV0.35%。不同CV值的两组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X2=20.31,P〈0.01)。50位1种抗-HCV试剂阳性的献血者.有29位在献血后1a内.另21位在献血1a个月以后收集血样再次检测均正常。结论;血检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选择试剂质控CV〈10%的两种试剂进行初、复检,可明显降低因两种试剂不对应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2.
血液是抢救缺血患者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因此,了解、分析造成无偿献血采集的乳糜血液报废的原因非常必要。为降底乳糜血产生率,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成分血的正常分离,笔者于2009年1至12月,对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的血液做了乳糜血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荆州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而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检测方法为赖氏法和速率法。结果:性别、年龄对ALT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论:ALT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站需加强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加大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使献血者自我排查,排除不适合献血的人员,从而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流产对母马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正常非孕母马、正常怀孕母马、流产母马、正常分娩母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比较。[结果]正常非孕母马与正常怀孕母马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分娩母马的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母马(P〈0.001)。而流产母马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分娩母马(P〈0.001)。[结论]母马流产后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5.
断奶对阿勒泰羔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只断奶期阿勒泰羔羊(4月龄左右),进行18项血液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羔羊血液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血钾和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该结果提示断奶后羔羊对上述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发生了改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饲料类型的改变,或是小肠粘膜刷状缘酶活性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6.
试验利用黄白茧色限性品种Y92为材料,在4、5龄幼虫期,测定了黄血蚕(雌)、白血蚕(雄)的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消长变化,幼虫血液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多,至5龄期第八天到达最高值,黄血蚕94.36μg/μL,白血蚕54.82μg/μL。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5龄期第六天幼虫黄、白血液的蛋白质差异,在蛋白质电泳图谱中,黄、白血蚕总共检测到507个蛋白点,其中黄血蚕有287个蛋白点,白血蚕有220个蛋白点,两者能匹配的蛋白点有205对,匹配率达到80.9%;特异性蛋白点,黄血蚕有82个,白血蚕有15个。  相似文献   

7.
程素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0,(1):259-260,262
目的:探讨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方法: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加强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对血液成分制备各相关环节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并持续改进。结果:规范了血液成分制备的各项标准,加强了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结论:遵循《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血液成分制备的各项要求,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满足了血液质量安全需求和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液灌流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吸附的方法来清除人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毒物质,最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灌流是治疗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3例鲎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方法,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如何保存血液标本可使血液标本的常规检测结果更为稳定。[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时段检测,记录其常规结果并分析比较。[结果]在室温下放置6 h测定的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在质控范围内。标本置于4℃低温保存时,淋巴细胞比例(LYM%)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虽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异均小于5%的偏差,不会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影响,24 h内结果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年伊犁马12 km耐力测试赛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青年伊犁马12 km耐力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伊犁马耐力训练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12 km测试赛赛前、赛后即刻、赛后15 min、赛后90 min检测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CREA)、血尿素(UREA)、血尿酸(UA)和乳酸(LAC) 12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各时间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赛后即刻CK、LDH、LAC、UA、CREA极显著高于赛前水平(P<0.01),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CHO、TG、UREA差异不显著(P>0.05);经90 min休息后,CK、LDH、UA极显著高于赛前水平(P<0.01),其余指标均基本恢复至赛前状态(P>0.05).[结论]马匹在12 km耐力测试赛后可能会造成大量失水,体内酸性物质堆积,部分心肌、肝脏及骨骼肌细胞受损,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过滤性降低,但除肌肉细胞损伤需较长时间恢复外,其他方面的损伤在休息90 min后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无偿献血检测结果,以便确立最佳献血模式,选择、组织低危人群献血,从而减少乃至防止血源性疾病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及其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检测23 486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总数为2 009份,不合格率为8.55%。男性献血者总阳检率为10.95%,远高于女性的总阳检率(4.07%);职业为学生献血者的阳性率为4.13%,在各种职业中阳性率最低;献血者学历为高中以上的阳性率均低于学历为初中以下者。结论性别为女性、职业为学生、学历为高文化程度者以上的献血者人群血液质量好。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以确保血源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与分析Lmb(型号Sepamatic-SL)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手工分离法在成分分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应用Lmb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将49233袋全血分离为去白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情况,并与手工分离流程比较,分析分离失败原因。结果:运用Lmb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完成分离血液49233袋,分离准确率为99.81%,分离失败率为0.19%,分离失败主要原因为安装不到位导致冲红、导管折叠导致红细胞保存液添加不全、血袋导管渗漏导致操作取消等。结论:Lmb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操作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分离效果优化;分离数据实时记录,可联网永久保存,便于查询和医学举证,保证了血液制备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相同的饲养条件和自然环境对同栏饲养猪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转基因阳性猪和阴性猪同栏饲养,至90 kg时采血检测其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两种猪的血常规、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等测定指标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试验检测了EWS对仔猪在断奶前和断奶后的血液生理指数和血清蛋白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血液生理指数方面,断奶10d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有所不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减少25.32%(P〈0.01),在白细胞发类比值中,断奶10d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分别减少10.86%(P〈0.05)和36.36%(P〈0.01),嗜中性白细胞增加18.34%(P〈0.05),这是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理脉动状态下,存在非轴对称性局部狭窄段的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以动物实验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及方法进行研究;血液被看成是不可压非牛顿Bingham流体,在心动周期里以脉动的形式在动脉内运动,血液运动的控制方程是Navier-Stokes方程,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果得到了心动周期内动态分布的血液流场、速度场、壁面切应力(WSS)分布等重要血流动力学量。结论几何因素是影响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最重要因素;血流的脉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初期到中期阶段,动脉内血流量较快地下降,血液流场、WSS分布等血流动力学量分布最复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研究采用14只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10周后检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红细胞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电泳率、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处死后,肝脏经油红O染色观测脂质沉积情况.结果显示高脂饲喂10周后.试验组动物体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显著升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电泳率以及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显著降低,动物高脂血症引起显著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山羊产绒量的间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6项血注生化指标进行绒山羊产绒量间接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血钙外,其余5项血液生化指标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绒山羊产绒量的间接选择效果优于直接选择,其中以非蛋白氮、血清无同磷的效果最佳,分别是直接选择的1.6683倍和1.5763倍。  相似文献   

19.
袁平珍  卢福山  张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70-3471,3475
[目的]揭示青海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多态性特征。[方法]以青海省8个品种836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火焰光度法研究其血钾型特征及其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被检绵羊均有高血钾(HK)和低血钾(LK)2种表型,其中LK型为优势表型;绵羊的血钾型无性别差异;在被检测的15项血液指标中(PCV、RBC、HB、MCV、MCH、MCHC、WBC、pH值、STP、STCa、SCl、SK、BK、SNa、EK),LK型绵羊的WBC极显著高于HK型绵羊,而BK值和EK值极显著低于HK型绵羊,其他血液指标均无型间差异。[结论]该研究为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区分及种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超  王克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84-8487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等,分别测定了11组不同日龄的海兰种鸡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容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色素、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平均细胞血色素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然后对测定值进行组间Duncan比较,并对组间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血小板体积2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或者差异极显著。[结论]海兰种鸡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随日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