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芦笋下脚料的开发利用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加工芦笋罐头后的下脚料新鲜芦笋为原料,进行芦笋醋、芦笋茶及芦笋酒的研制。通过实验,确定它们的最佳配方及最佳生产工艺,并对成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欧洲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笋芦除了供新鲜食用外,主要用于加工芦笋罐头和速冻芦笋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对原料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够标准的加工原料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很大浪费。对于不够等级的段状芦笋,可以将其制成酸辣芦笋罐头。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芦笋的利用价值,以芦笋作为液体培养基,灵芝作为菌种,研究芦笋-灵芝发酵型饮料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和调味剂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型饮料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当添加0.05%黄原胶、0.15%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0.4%的β-环状糊精时,沉淀率最低(0.098%),发酵液稳定性最好。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调味剂最佳配比为:蜂蜜2.09%,蔗糖4.15%,柠檬酸0.10%,此时饮料多糖含量为3.262 mg/mL。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饮料口感、风味及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鲜芦笋为原料,进行酸甜芦笋罐头的研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配方及最佳生产工艺,并对成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芦笋叶袋泡茶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利用芦笋加工的副产物芦笋叶,首次研究了芦笋叶加工袋泡茶的杀青和微粉碎工艺,并研究了芦笋叶与绿茶、甘草复配的配方。结果表明,在烘炒、汽蒸和微波3种常用杀青方式中,微波杀青对芦笋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影响较小。微波杀青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功率800W,杀青时间60s。在粒度为60~80目时,杀青后的芦笋叶袋泡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含量达到最高,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增幅也达到最高。经对多酚、黄酮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和感官评定表明,芦笋叶与绿茶的最佳复配比例为7:3,在此比例基础上,甘草的较佳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6.
我国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的芦笋,多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芦笋的需求一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植芦笋.但面积都不大。因芦笋生产难进行机械化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价格昂贵,出现种笋不如买笋便宜的现象,近年来其栽培面积逐年在减少。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根治方法或技术的报导,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针以本地区植笋面积较大,发生茎枯病较重的实际情况,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摸清了该病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此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制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清除病残体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病害症状芦笋茎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芦笋,不危害其它作物,寄主…  相似文献   

8.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系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石刁柏,又叫龙须菜,因其嫩茎与芦苇、竹笋相似,所以国内称其为芦笋。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美国和欧盟,芦笋消费量仅次于番茄、青刀豆、蘑菇和豌豆,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芦笋发展至今,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出口国。据统计,2003年我国出口芦笋罐头8万t,产值近1亿元,占世界芦笋贸易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芦笋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盆栽试验,按照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于2年生芦笋的优化施肥结构做了初步探究。通过解析,建立了2年生芦笋生育指数与氮磷钾肥料用量之间的函数模型。利用模型解析,得到了主因子效应、单因子效应、边际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与2年笋生育指数的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芦笋在第1年肥料最佳用量分别为:纯氮素425.595 kg/hm2,P2O5为290.595 kg/hm2,K2O为116.3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绿芦笋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芦笋根茎为原料,制得绿芦笋绿茶和发酵茶,利用GC-MS对芦笋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解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绿芦笋绿茶分离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56%)、酮类(9.16%)、醇类(8.19%)、吡喃类(3.90%)、萘类(1.82%)、酯类(1.54%)、酚类(0.83%)化合物。绿芦笋发酵茶鉴定出23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37%)、酮类(16.87%)、醇类(5.51%)、酚类(1.34%)、酯类(0.79%)、羧酸类(1.12%)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芦笋茶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标记早期快速鉴别芦笋雌雄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芦笋雄株产量比雌株高出25%以上.但芦笋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2年时间,早期难以直接区分芦笋的性别,通过芦笋雌雄株早期快速鉴定,有利于芦笋杂交制种的亲本选择,缩短育种年限,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利用性别连锁标记在苗期进行芦笋性别鉴定成为可能.本研究构建了芦笋两性株S1群体共108株以及雌雄株DNA池,利用与芦笋性别决定基因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Aspl-T7对雄性DNA池和雌性DNA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STS标记Aspl-T7在雄性DNA池与雌性DNA池间具有多态性,可以用来对芦笋两性株S1群体进行性别辅助选择.利用Aspl-T7检测芦笋两性株S1群体,检测结果为雌性(mm)30株,雄性(MM、Mm)78株,卡平方测验结果验证了芦笋性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出3∶1的分离比例(χc2=0.3086<χ20.05=3.84).田间性别调查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Aspl-T7可以早期快速有效的鉴别芦笋雌株和雄株.  相似文献   

12.
芦笋(石刁柏或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是雌雄异株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丰富,被世人视为21世纪的“蔬菜之王”、“贵族蔬菜”。随着人们对绿色无污染保健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芦笋的经济价值和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区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利用4年时间在秦州区的48个行政村示范种植571hm^2,在大面积种植前我们做了品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我区种植的芦笋品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芦笋罐头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芦笋罐头的氨基酸质量分数为0.804%,黄酮质量分数为0.498%,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为0.74μg/m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蔡海 《种子科技》2019,(12):83-83,87
为了提高芦笋的种植产量,就芦笋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从选取品种、培育幼苗、播撒种子等多个环节一一叙述,将经验所得分享给种植芦笋的农户,以期提高芦笋的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15.
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木植物,用种子繁殖后连续生长10年以上。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绿芦笋主要供鲜食,白芦笋多作罐头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6.
芦笋是高产高效出口创汇蔬菜,莱阳市高格庄镇,100hm^2芦笋业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由山东省芦笋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专家对全镇笋田进行技术指导,并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将其栽培技术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林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58-164
中国是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研究中国芦笋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根据FAO、WTO和中国海关(一般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生产者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比4个分析指标,对中国芦笋的产业竞争力给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芦笋贸易以出口为主,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年以后,进口增长很快,进出口差距显著缩小,2019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3,而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芦笋价格方面,中国芦笋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是出口单价和出口额相对也较低,出口创汇不显著,2013年以来进口单价快速上涨超过了出口单价,进口芦笋价格昂贵,未来芦笋进口不会明显增加,出口保持稳定。在国际芦笋出口大国中,秘鲁、墨西哥基本上是芦笋净出口国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力;其次是希腊,竞争力指数也较高;美国、西班牙、荷兰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芦笋生产国,但芦笋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数时接近1,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反映出中国芦笋...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不同品种芦笋中的黄酮含量及其组成,以筛选具有开发前景的芦笋品种。研究选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5个芦笋主栽品种(分别为V1、V2、V3、V4和V)5,考察各种芦笋及其废弃物中的黄酮含量,同时以多糖和皂苷含量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芦笋的黄酮含量不同,芦笋中的黄酮平均含量高于芦笋废弃物中黄酮含量27.7%,但是黄酮组分相同。其中,V2品种芦笋废弃物中的黄酮总含量最高(0.577%),而且其多糖和皂苷含量也较高,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9.
紫芦笋新品种潍紫P-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育出了适合国内栽培的第一个优良紫芦笋新品种——潍紫P-7.该品种年生长期240天左右,平均茎高190厘米,笋条直,深紫色,包头紧.潍紫P-7表现突出,产量比对照种太平洋紫芦笋增产18.9%、一级笋率提高5个百分点,抗病性提高了39.1%,散头率降低1.5个百分点。研究了紫芦笋组培再生技术体系,利用组培苗建立了紫芦笋新品种制种田5亩,并总结完善了紫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定襄县芦笋产业的现状、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芦笋产业的前景,并提出了发展芦笋产业的几项基本措施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