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首选扑救方法,水源是水灭火技术的基本条件。森林消防集雨井是在林区积蓄雨水的密闭型储水设施,发生森林火灾时可打开进行水灭火。通过收集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总结集雨井优势,分析其在森林消防中的利用和布设现状,提出未来森林消防集雨井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可为林火管理部门的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吊桶(囊)灭火,就是利用直升飞机外挂吊桶(囊)进行洒水灭火的方法。它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森林火灾扑救技术,具有出击速度快、对水源条件要求低、喷洒准确、水灭火利用率高等许多优点,尤其是扑救发生在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的森林火灾时,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此项技术已在我国部分重点林区投入使用,并取得了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林区引进CL-415大型灭火飞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415水陆两栖飞机是专门为扑救森林火灾而开发设计的,其灭火性能优越.云南复杂的地形特点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火灾预防扑救困难,需要提高航空消防能力,有必要引进大型灭火飞机.文章从飞机性能、技术条件和云南的水源条件几方面论述云南林区引进CL-415大型灭火飞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李溯 《森林防火》2014,(1):36-39
以水灭火技术现已成为广东省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手段,以往的森林火灾扑救手段落后、能力不强,易造成小火扑成大火。本文从以水灭火技术在广东省应用的有利条件及发展需求出发,将现有以水灭火技术和装备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我省开展以水灭火技术的主要经验和初步成效,有利于以水灭火扑救手段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使用,为下一步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化、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使用飞机直接灭火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森林灭火的需要,特别是在使用直升飞机喷液灭火,还处在初始阶段。但直升飞机扑救森林火灾除了机降扑火人员外还能喷液灭火,特别是能充分利用野外的自然水源扑救森林火灾较固定型飞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靠近火场扑救,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扑灭能力和效益。在我国林区内,大河小溪密布,水源充足,地形又比较平坦,可提供直升飞机随处起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做到明确重点、因险施策、科学应对、联防联控,柳河县林业局结合实际编制了辖区四个重点区域灭火作战要情,以实现乡(镇)、林场级为单位的联防联控。其基本要素包括:区域位置、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气候条件、植被情况、河流水源、通信瞭望设施、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一旦重点区域发生森林火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扑救,提升了全县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控制水平,使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1‰以下,从而有效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7.
航空化学灭火是指飞机装载化学灭火药液对森林火灾实施空中喷洒,阻止火灾蔓延或直接扑灭火灾的灭火方法,是控制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森林防火工作比较先进的国家,航空化学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手段。航空化学灭火是我国大力发展航空护林事业、不断提高空中直接灭火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灭火机具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武器,这种武器装备的情况,对森林火灾的扑救有很大的影响。灭火机具的发展,可使森林火灾扑救的水平得到提高。70年代以前,我们扑救森林火灾,使用的灭火工具  相似文献   

9.
重点从我国主要林区的水源分布、世界上先进中型水陆两用飞机的性能、使用中型飞机灭火的经济性分析、中国现有护林机场的状况和需要改造的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在我国使用中型飞机进行森林火灾扑救的可行性。结论为:在我国使用中型两栖飞机扑灭森林火灾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经济效益显著,应该抓紧时机做出决策,引进中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使我国森林消防事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张璐 《山西林业》2023,(6):26-27
高压细水雾是一项高效灭火技术。介绍了高压细水雾定义、表征特性参数及技术原理,分析了森林火灾扑救中高压细水雾灭火优势,展望了高压细水雾灭火技术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航空消防在广东森林火灾扑救中主要采用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本文介绍直升机洒水灭火的起降场站、水源、火场环境、飞机性能和飞行技术要求,通过2年来广东省吊桶洒水灭火的分析,说明了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具有快速、安全、高效、彻底控制和扑灭森林火灾的效果.根据我省森林消防的实际效果需要,提出广东森林航空消防3个基站与23条护林航线的建设规划,并指出提高我省森林航空灭火水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泰市以水灭火现状及实践,阐述了以水灭火装备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应用,对以水灭火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在运用以水灭火技术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水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灭火剂,在火场附近具备水源的条件下,以水灭火是即经济,又简便的方法。以水灭火主要是利用水的热容量大、冷却作用强,对火有克制作用的自然属性来达到降低火势将火熄灭的目的。多年来,在自然水源丰富,森林火灾严重的北美林区,如加拿大北部林区,水在森林火灾的扑救中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然而在我国的大部分林区,特别是森林火灾频繁的大兴安岭,水却始终未能在林火的扑救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水的利用方面,尽管最近几年进行了种种努力和尝  相似文献   

14.
随着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水灭火管网工程建设逐渐成为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的重要措施。蒙山云蒙景区水灭火管网工程依托景区内现有水源,结合林火特点合理确定了用水量标准,通过建设供水泵站、消防水窖及消防用水管线等,引水上山,管道沿线合理布设消火栓,并且以水管网为主干,以高压串联泵为延伸,逐步建成覆盖核心林区的水灭火管网。该工程的建设将迅速提升林火的扑救效率,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保障蒙山生态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受森林可燃物、气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和扑救风险极大,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本文在梳理总结典型森林灭火伤亡案例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造成森林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建议。研究结果发现:1)造成森林灭火扑火人员伤亡的自然原因包括易燃植被类型、恶劣气象条件、特殊危险地形等三个方面。2)造成森林灭火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包括火情不明、麻痹轻敌、指挥不力、避险不当、过度疲劳等五个方面。3)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建议包括: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思想、建立森林火灾扑救风险要素基础数据库、增强森林火灾扑火指挥员专业指挥能力、强化森林灭火实战化演练和紧急避险训练、提升森林消防员扑火防护装备保障能力、提高森林火灾安全扑救效率不打疲劳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森林航空消防和森林部队的发展历程和地位作用,总结了"飞机加森警"在伞降灭火、机降灭火、索降灭火方面扑救森林火灾的成功模式。提出创新拓展"飞机加森警"扑火模式,应在推动空中常态载人巡护、拓展一站一队力量布局、提升地空立体作战效能、发挥机群作战强大优势等五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森林消防水源选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保障,因此森林消防水源的合理布置是快速、高效开展灭火救灾的基本前提。针对森林消防水源选址困难的问题,分析了选址的各项影响因素,构建了森林消防水源选址的评估模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了消防水源选址的适宜程度。实例验证表明,该森林消防水源选址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扑救手段逐步完善,各种灭火方式应运而生,这些为扑灭森林火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地貌情况有所区别,其灭火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为提高灭火效率,必须因地制宜地选用最有效的灭火方式。我国大部分有山有林的地区都或多或少有水源存在,但因火灾发生难以预测,因此,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地将火场附近的水源引调到火场灭火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这一思路,林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初应云南省丽江防火办的要求,设计了一套远距离水灭火系统。当时防火办提出在有水源的风景林区公园重点景点设计一套水…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暖干化背景下世界各地森林火灾频发,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在此影响下发生了“11.8”特大森林火灾,严重干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从气候因素、植被条件、火源管理、消防灭火扑救力量等方面分析此次火灾成因,提出森林可燃物管理、隔火带分区划分、消防队伍力量建设、森林防火期天气监测预报和森林保险等多方面策...  相似文献   

20.
秋冬季节降水偏少,风干物燥,加上秋冬季农事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因此必须加强火源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同城市消防一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应当机立断,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扑救。扑救森林火灾,要立足“打早、打小、打了。以“打早为前提,只有做到“打早,才能达到“打小、“打了,把火扑灭在初发阶段。扑救山火必须讲究科学的扑救方法,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通常分直接灭火和间接灭火二种。1.直接灭火。其方法是灭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砍取鲜树枝条或扎成扫帚从山下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