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志远油8号是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用ZY 20 A×ZY 08 R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在遵义县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单产达181.4 kg/667 m2,比遵义县油菜平均单产149.6 kg/667m2增加31.8 kg/667m2,增产21.3%,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张太平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6,25(8):94-95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 2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杂2002-4,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9号。该组合在2003~2005年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为150.42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两年平均142、18kg/667m^2)平均增产5.8%。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1.4%,含油量39.93%,硫苷含量37.29μmol/g。黔油19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2000-2002年连续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在2002-2003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7.13%.  相似文献   

4.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李大雄  陈华璋  饶勇  向明 《种子》2007,26(4):93-94
黔油16号于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审定,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抗倒伏力强、抗(耐)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在示范中涌现出单产250kg/667m^2的高产典型和300kg/667m^2的超高产典型,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累计示范推广20余万hm^2在栽培上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偏重磷肥施用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黔油14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油14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为基础,结合高产示范区的资源情况制定黔油14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技术规程。黔西县雨朵镇25.33 hm2连片示范,通过了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有关专家验收,平均理论产量为218.4 kg/667 m2,其中高产田块单产237.6 kg/667 m2,中产田块产量223.1 kg/667 m2,低产田块产量197.75 kg/667 m2;黔西县种子站对示范现场进行了实测验收,示范区实际产量为150~245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7,26(11):111-11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了探索黔油17号在生产上的最大增产潜力,总结其相应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近几  相似文献   

11.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甘薯(红苕)具有生长势强,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遵义市200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脱毒甘薯甘薯一号,2005年推广面积达到0.33万hm2,平均单产2500kg/667m2以上,增产显著,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但部分地区,由于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户按常规种植,使品种增产优势未能发挥.为了搞好脱毒甘薯的推广,现根据各县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经验,将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油菜高产技术的集成和运用,通过大田试验,对贵州高产创建项目中6个油菜品种的产量、生物学性状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在试验区域种植均能获得高产.其中,黔黄油21号的产量和生物学性状均表现最好,产量高达217.9 kg/667 m2,分别比油研50号、黔油28号、黔油20号、黔油17号、黔油18号高7、10.7、12.5、14.7、21.5 kg/667m2,黔黄油21号和黔油18号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通过分析可知,适度密植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各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陈启武  周伟  李其义 《种子》2007,26(7):87-89
利用引进的杂交油菜组合89-5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双低品系Z 68作父本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为1∶1稳定的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89-68 AB。与恢复系987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裕油3号(黔优油408)。贵州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2.57 kg/667 m2,较对照(156.90 kg/667 m2)平均增产9.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46.3 kg/667 m2,较对照油研10号减产1.81%。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量强,适应性广。芥酸含量2.5%,硫甙含量123.12μmol/g,含油量40.80%,适于贵州省及邻近省份相同生态区域甘蓝型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相似文献   

15.
甘功勋  林树春  李其义 《种子》2005,24(1):87-87,92
用隐性核不育系203A与优质油菜贵7-4-8组配的"贵杂21-1",在2000~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173.11 kg,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3.11%.2001~2002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60.06 kg,比对照增产9.52%,两年平均单产166.58 kg,比对照增产11.32%,2002~2003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18.6 kg,比对照增产31.92%,最高单产184.5 kg,比对照增产46.8%,统一抽样进行品质测定,芥酸含量0.66%,硫甙含量28.69 μmol/g*饼,含油量40.98%.2003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贵杂五号"."贵杂五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中,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相应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黔油双低1号是我所用加拿大品种Altex作母本,早熟高产品种黔油9号作父本,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1991年11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省区试平均亩产114.09公斤,比对照黔油9号增产9.38%。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12.9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亚航0919是以具有温带血缘的自交系YHM 181为母本,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YHF21 A为父本杂交组合而成,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2002号).从2010年起,开展多年多地区域试验及示范推广,观察测定其栽培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结果表明,亚航0919在广西春季单产幅度为410.6~631.7 kg/667m2,秋季单产幅度为366.1~586.7 kg/667m2,春秋两季比对照品种正大619增产幅度为2.8%~43%;在贵州单产幅度为601.1~722.4 kg/667m2,比对照品种正大808增减产幅度为-0.1%~8.6%.亚航0919适宜在广西全区及贵州省低热河谷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敬告作者     
黔油18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2003年度通过省生产试验并审定。为鉴定该品种在遵义县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4-2005年进行了333.33hm^2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8号高产示范。  相似文献   

19.
优质油菜不同品种与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合我市优质油菜推广的最佳品种,2010年我站选用了6个不同品种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为:黔油29产量最高为190kg/667m2,其次是益油一号产量为163.3kg/667m2,第三是黔油18产量为153.3kg/667m2,第四是德新油18号产量为146.7kg/667m2,第五是先油188产量为143.3k...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兴农单7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交种兴农单7号是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以自育自交系XZ 8131为母本,外引自交系YA 82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杂交种,2013年参加贵州省玉米预试,产量居参试150个组合中第8位.2014-2015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单产696.4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14.28%,产量居第1位,100%的试点增产.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67.5 kg/667m2,较对照增产19.72%,产量居第1位,100%的试点增产.该品种丰产、稳产、广适、综合抗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1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