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领导小组日前召开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有:陈玉侯厅长、夏留常副厅长、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周光辉、副主任熊智平以及部分连清领导小组成员等。会议通报了我省连清第六次复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会议认为:我省连清工作准备充分,动手早、动作快,目前在今年需要开展连清工作的各省中,我省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会议总结了本次连清工作的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自到现地指导工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林业部统一部署,我省于1991年进行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Ⅰ、Ⅱ副总体为二次复查,Ⅲ副总体为初设。统称“连清”下同)工作。为总结我省“连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我省自1978年11月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以来,经过专业队伍的积极努力,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省一级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并且于1987年进行了连清第二次复查,1992年进行了第2次复查,1997年进行了第3次复查。以省为单位建立的连清体系,由一次森林资源成果调查发展到了定期监测资源消长动态的连续性成果。1连清体系的重要作用连清体系建立了大量固定样地,为迅速、准确地取得资源的动态数据打下了基础,通过复查取得可比性强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估测成果,说明复查间隔期内森林数量、质量的变化情况。能充分揭示…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业部的统一部署,江苏省于1979年应用系统抽样技术建立了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连清)体系。对全省森林资源进行了初查,以后又进行了多次复查。初查和复查所获得的森林资源数据,已被有关部门应用,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发展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提供了依据。本文就我省现行森林资源“连清”复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谈些看法,以便进一步完善“连清”复查方案,使“连清”复查结果能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权威的数据。使它不仅能在指导林业生产中提供可靠依据,而且也能掌握各大地类的动态变化,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12日,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黄显阳在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检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广西第九次复查工作时强调,要按时优质完成连清复查。他指出,开展连清复查是取得全区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等主要指标数据的唯一途径。此次连清复查就是要查清全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了解2010至2015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变化原因,掌握森林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评价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为国家和自治区制订和调整林业方针  相似文献   

6.
林业近闻     
我省是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的7省区之一,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工作已全面展开。 我省现有样地7519块,其中国家级固定样地6440块,地方监测的省级固定样地1079块。通过全面复查,既要完成国家监测任务,同时也要按地、市提交地方监测体系的成果资料。样地各项信息因子的监测精度要求较高,样木复位率要求达到90%以  相似文献   

7.
根据林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于1992年3~10月进行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工作。承担这项工作的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及有关地县共投入人力820人,投入工日51604个。他们按6公里×8公里布设的7975块样地,开展复查工作,并进行了自检。林业部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代表林业部在全省范围内抽检了104块样地。检查结果是:内外业综合合格率为96%。质量等级评定为优;样地、样木复位率分别为98.46%和97.82%,均超过部颁标准。今年9月,这一成果通过了由林业部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一成果已经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现将我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成果报告摘登于下。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林业建设成就对整个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并先后进行了七次复查,2016年开展了河北省第八次复查工作,产出了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结果。基于此次连清复查结果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河北省清查结果),在分析森林面积、蓄积、质量及结构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建议,为新时期河北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涛 《中国林业》2009,(14):53-53
近日,湖北省谷城县林业局启动“连清”(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按照连清方案,全县将完成79个样地调查任务,并提交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以GPS定位技术为手段,提高森林资源“连清”样地调查工效和定位精度,通过对坐标的转换,实现了图面样点与地面样地的匹配。在2002年云南“连清”第四次复查工作中,全面使用GPS并获得成功,为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推广应用GPS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任务,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于1990年3月4日-3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七省(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今年开展清查的黑龙江、辽宁、山西、宁夏、江苏、贵州、广西等省(区)以及黑龙江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公司的资源管理部门、设计院的和部属四个资源监测中心的负责同志共四十多人。会议集中研究了今年清查的任务,采用的技术方案,清查成果的要求和今年开展全国森林资源监测的要求。代表们经过学习,一致认为连清复查工作很重要,它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一个基础部分,核心部分,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至于全国森林资源监测更是一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定期复查是现阶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方法。通过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连清”),能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客观、准确地评价林业经营管理效果,为林业发展宏观决策和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下面笔者简要介绍一下云南省会泽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基本情况、清查内容、技术标准和调查方法,对本次清查与前期连清复查不同之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工作会议以来,南方各省重点林区县(市)陆续开展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工作。福建省三明地区永安市1985年结合县(市)级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一类初查),首次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990年对县(市)级连续清查体系设置的固定祥地进行了第一次复查;1996年进行了第rt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同时对市级“连清”体系固定祥地进行了第二次复查。本次二类调查按照1996年4月审定通过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执行,调查方法采用抽样控制总体法,即以县…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七十年代建立连清体系以来,已经过多次复查,其复查成果为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制定、调整林业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林业部历来十分重视连清工作,把质量放在首位,于1989年开始,委托林业部各区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区域各省(区、市)森林资源清查的技术规定审查、内外业质量抽查验收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干1990年制定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外业调查质量抽查验收办法》和《森林资源调查质量管理办法人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于1994年正式颁布了《国家森…  相似文献   

16.
我省于1978年建立了以省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并进行了初查,1983年与1988年进行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复查。根据林业部部署,于1993年下半年开展了第三次复查工作。第三次复查外业样地测设工作,自7月初全面展开后,全省各地(市)699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全省5059个固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介绍了GPS在2004年湖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中的应用情况,对GPS在连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一九八八年全国十一省(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下同)工作的质量,及时掌握各省(区)“连清”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外业调查、内业计算和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按计划进行,按时提交调查成果;了解各省“连清”复查成果的质量情况,并对其调查成果做出客观评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和省厅的安排,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工作已于今年4月全面展开。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体调查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进行外业调查,连续清查工作总体进展顺利,质量较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贯彻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期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省前几个月清查工作,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解决清查工作中的困难,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为顺利圆满完成全省连续清查任务作保障。下面,我就做好全省连续清查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有关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调查方案几个问题的探讨金湖县林业技术指导站刘家衡金湖县多种经营管理局朱毅民对森林资源进行连续清查是当今国际公认最为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我省自1979年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以来,已经进行了一次初查、三次复查,这不仅为建立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