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滋味     
红红亮亮的汤色,香甜如蜜的气味,捧在手中温温暖暖的感觉,让人颇为惬意。杯到唇边,低头轻啜,茶汤入口,醇厚绵滑,但却不免眉头一皱,这滋味有些苦,跟闻起来的香甜气息截然相反。顿时,对这红茶竟有些心生不满了,满鼻的浓甜到嘴中  相似文献   

2.
人们冲泡茶叶饮用,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清洁不卫生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则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掉了.  相似文献   

3.
说茗道茶     
严利人 《福建茶叶》2010,32(1):56-56
在我国语言中,茶的异名同义字很多,尤以茗与茶两字,同时频繁使用,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如今,这两个并肩独行的字出现了“合二为一”的趋势,“茗茶”应运而生,令人耳目一新。对这个热门新词,有些人提出疑问、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衡量茶园树势的好坏,都是用茶蓬的生长状态作为评价标准:茶蓬覆盖度大、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生产枝整齐、发芽密度适中、正常芽叶多。这样的茶蓬,不可能自然长成,要靠人工培养塑造;人们用种种手段,使茶树长成理想的茶蓬。这些手段用在茶树上的叫树体管理,用在茶地里的叫园地管理。树体和园地双管齐下,促使茶蓬宽阔繁茂,茶叶高产优质。下面就讲如何培养茶蓬。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刀叉餐具是为吃西餐才有的吧?西方吃西餐的历史有多长?似乎无人知道,不过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有好几千年了!喝茶能喝出天然味道的人,他一定使用了茶砂壶。这可能和吃西餐时只有用刀叉,才能吃出西餐的味道来一样吧?喝茶告别唐煮宋点,采用现代的饮茶方式,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喝茶要先把干茶饼碾碎,用箩筛茶粉入锅加盐、姜、香料加水煮沸,盛到黑碗里,一人一碗地喝,若学唐宋人的样子,是不是和用筷子吃西餐一样地滑稽可笑!不过且慢笑话古人,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饮茶历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能发现把好端端的茶做成…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商品率很高的一类农产品。由于构成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组分复杂,且又因加工条件和工艺技术的不同,导致茶叶在色、香、味、形上呈现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所以茶叶质量的优劣、等级上下、品格高低,很难用物理、化学指标来衡量,只能用感观审评判定。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审评  相似文献   

7.
梅宛陵与茶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为河南主簿,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仁宗召试,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卒。论诗注意政治内容,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认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所作颇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  相似文献   

8.
评茶术语是用来衡量茶叶品质的一种专门词汇,也是评茶工作者的一种语言,是同行中的“通用语”。但由于评茶者使用评茶术语的熟练程度以及语文水平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使用评语不当的现象,从而不能表达准确的审评结果。一、见于色泽的不当评语形容或比喻茶叶色泽的术语应通俗易懂,使人看了评语能很快地想象出茶叶的颜色。如比喻不当,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茶叶的色泽,甚至使人产生误解.现例举常见于色泽上的一些不妥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9.
纵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性特征。面对一件美术作品,人们往往很注重第一印象,有些令人赏心悦目,有些却让人无动于衷没有共鸣,也留不下什么印象。因此,对于美术教育来说,选择经典的茶画艺术作品至关重要。本文拟从当前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入手,结合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新要求认知,通过融入茶画艺术的具体内涵,从而研究茶画艺术运用到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占据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篇幅的茶文化在历史的磨合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成为人们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所有的旅游种类中,生态旅游所占的比重最重。因此,茶企业旅游形象的塑造对茶企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详细地讲述了茶企业旅游出现的问题,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茶旅视角下茶企业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茶旅文化视角下茶企业旅游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茶企业旅游形象的塑造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