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鸢尾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强的抗逆性,目前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基于此,系统介绍常见的鸢尾属植物品种的栽培技术,论述了鸢尾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鸢尾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鸢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对开发鸢尾属植物的商业价值、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概述鸢尾属植物的本草学考证、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各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国内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抗盐、耐阴、抗寒及重金属胁迫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国内鸢尾属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菖蒲(Irispseudacorus L.)又名黄花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宿根草本地被植物。黄菖蒲既可水生又可旱生,是优良的"水陆两栖"宿根地被植物,适应范围极广,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西南鸢尾花色变异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用于不同花色西南鸢尾花色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西南鸢尾及其白花变型白花西南鸢尾花蕾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了6个常用内参基因(ɑ-TUBβ-TUBAQPACTGAPDHUBQ),同时以百合18S做为对照内参基因,在西南鸢尾及其白花变型白花西南鸢尾的花蕾组织中,分别通过反转录PCR(RT-PCR)初筛和RT-qPCR检测表达量,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RT-PCR初筛结果显示,7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在6个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RT-qPCR分析表明,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8S表达量最高,UBQ最低;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结果表明,ACT表现最稳定,最适合做为内参基因,β-TUB相对稳定性最低;以Actin为内参对西南鸢尾类黄酮/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2类色素合成途径中部分相关基因的RT-q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为鸢尾属植物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内参基因的筛选以及鸢尾属植物资源利用和花色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木犀科(Oleaceae)植物的分布及重点特征,木犀属(Osmanthus)、女贞属(Ligustrum)、素馨属(Hamamelis)等木犀科植物在重庆城市园林中应用的种类及其园林用途;简要讨论了其在重庆园林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路易斯安那鸢尾育种的进程,以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杂交和60Co-γ辐射诱变育种。基于短茎鸢尾和暗黄鸢尾的基于表达序列(EST)开发的微卫星标记(SSR)标记,选择其中14对SSR标记用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杂交后代和诱变材料共4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的杂交后代均与母本的遗传差异小;而5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经诱变后获得了与其亲本遗传差异大的诱变材料,5个品种的成活率均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成倍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在2.5、5、10、20和40 Gy剂量处理下成活率分别为20.77%~24.99%、13.33%~17.89%、10.11%~15.71%、3.33~10.14%和1.11%~2.77%,可通过组培快繁观测其表型性状。本研究利用路易斯安那鸢尾组培苗开展60Co-γ辐射诱变育种,并筛选出10对适用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杂交后代和诱变材料的SSR标记,可为路易斯安那鸢尾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和基于SSR标记的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更有效地利用水生植物黄鸢尾处理牛场养殖废水,初步探明黄鸢尾净化牛场养殖废水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不同稀释比例牛场废水水培黄鸢尾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黄鸢尾的生长速率与稀释浓度的关系,分析黄鸢尾生长速率与各个污染物指标去除率之间相关性,研究黄鸢尾在牛场废水不同稀释浓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黄鸢尾作为水质净化系统中常见的植物,能有效降低牛场废水中的氮磷,净化水质。当牛场废水浓度高于T3水平(15∶1稀释)时,表现出生长受抑制,一周之后,黄鸢尾对COD、NH_4~+-N、TN和TP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7.1%、59.49%、82.59%和72.39%,其中对TN、TP去除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当牛场废水稀释之后,控制稀释比例在T3水平时,黄鸢尾生长不会受到抑制,对牛场粪污废水中的污染物表现出较好的消纳和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利用水陆两栖植物鸢尾修复污染水体,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鸢尾构建共生体系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光合作用指标,探讨不同AMF对水生植物鸢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AMF对鸢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下部分通过利用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了鸢尾的生长,其中对比无菌剂侵染的空白植物,摩西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71.7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8.36%,而根内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42.5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9.5%;而地上部分则是通过加强叶片气孔导度的开启来调控植物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了鸢尾的最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植物的新陈代谢,最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对于鸢尾光合作用的调节摩西球囊霉的促进效果显著好于(P0.05)根内球囊霉。  相似文献   

10.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铅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铅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铅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铅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立地类型多样,榕属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发现,在大理州分布的榕属植物有21种15变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有13种9变种,其中乡土树种仅有6种.应用于园林绿化中的榕属植物绝大部分为常绿乔木,配置形式丰富多样,景观现状良好,但在园林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榕属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合重庆园林常用观花灌木树种的科属分布情况,从孤植、列植、群植、片植、花篱、花坛、花境等7种园林应用形式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总结出重庆市观花灌木的应用优点。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了兰州市南河道园林观赏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以探究适合在兰州市南河道特定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为南河道景观提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南河道园林观赏植物共有20科34属48种,其中以蔷薇科观赏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为9属16种.绿地植物配置以乔灌结合为主,其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impso...  相似文献   

14.
以3个浓度氯化钙(500、1 000、1 500 mg·L~(-1))为保鲜液对4种鸢尾(Iris lactea var.chinensis Pall、Iris sanguinea、Iris pseudacorus、Iris halophila)做切叶进行瓶插保鲜,研究其衰老过程。结果表明:1)氯化钙能提高瓶插中的鸢尾叶片叶绿素含量,优化观赏效果。2)1 500 mg·L~(-1)的氯化钙溶液可普遍提高鸢尾叶片的瓶插寿命。3)马蔺叶片的瓶插保鲜效果最佳,其次为溪荪和喜盐鸢尾,黄菖蒲叶片作为切叶在瓶插过程中,叶片变黄衰老的最快。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市区的园林地被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河北省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的景观质量。[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82种园林地被植物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结果]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共有82种,隶属于47科71属。等级为Ⅰ的园林地被植物观赏价值高且适应力强,景观质量优;等级为Ⅱ的地被植物观赏价值较高或适应力较高,景观质量中等;等级为Ⅲ的地被植物观赏价值或适应力较差,景观质量差。影响园林地被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植物种类、色彩和生境。[结论]在园林地被植物景观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种类、色彩的多样性,也要充分利用植物生境应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梭鱼草、再力花、黄花鸢尾、千屈菜、大聚藻五种水生植物对城市公园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五种植物对公园污染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TN、TP和CODcr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8.18%、75.00%和88.90%,其中黄花鸢尾和大聚藻净化效果最好,千屈菜和再力花次之,梭鱼草最差。综合分析认为,黄花鸢尾、千屈菜和再力花可作为公园水体景观植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喜盐鸢尾(Irishalophila Pall.)为材料,对不同铅(Pb)浓度和时间胁迫下植物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喜盐鸢尾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Pb浓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虽然在8mmol/L和10mmol/L胁迫28d后,随着植物生长稍有恢复,叶绿素a含量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喜盐鸢尾在4mmol/L以下低浓度Pb胁迫下,叶片的MDA含量在不同胁迫时间内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别,表明喜盐鸢尾对相对低浓度Pb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能力。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Pb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在高浓度胁迫下增加显著,表明喜盐鸢尾具有一定的胁迫诱导抗性能力。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 ~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 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角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园林观赏花卉,在美化城市景观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角梅又称叶子花、九重葛、三角花,为紫茉莉科、九重葛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花期长、色彩鲜艳、可塑性强、观赏价值高等特点,在我国南部城市广泛推广种植。基于此,主要对三角梅品种资源及园林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路易斯安那鸢尾育种的新途径,利用0(CK)、100、200、300 Gy 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的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射线对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100 Gy辐射处理可以提高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并有效促进F1M1花茎伸长和花朵直径增加;200 Gy的辐射处理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种子成苗率显著下降;低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对其中5个品种F1M1的花色分离具有促进作用,剂量越高,花色分离率越高;300 Gy辐射处理下,6个品种种子成苗率均低于2%,表明300 Gy具有强烈的致死效应。由此可知,100 Gy辐射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用于种苗生产;200 Gy可以作为诱变剂量用于诱变育种;300 Gy则不适宜选作辐射育种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路易斯安那鸢尾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