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用凉山州西昌市、会理县引种直干桉栽培经营期间固定观测和临时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直干桉适生区立地因子、关键造林技术和各类成熟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直干桉适宜发展范围和最佳收获期,为直干按原料林基地的集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榕江县引种直干桉等8种桉树的苗期生长表现,并探讨了直干桉育苗的方法和季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对直干桉育苗成苗率及不同播种方式对直干桉苗木高、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土壤处理方法对直干桉成苗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播种方式对直干桉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4.
直干蓝按是云贵高原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造林树种,由于病害严重,经济损失较大.本文旨在研究会理县直干蓝桉枯枝病的病原菌、分级标准、感染状况和防治方法,以解决林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3年和1994年,在红河州石岩寨林场进行直干桉接种菌根菌育苗试验,采用天然菌根土和人工菌根剂接种,分不同菌根菌、不同接种部位和剂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直干桉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根土接种的效果较人工菌剂好。  相似文献   

6.
1993年和1994年,在红河州石寨林场进行直干桉接种菌根菌育苗试验,采用天然菌根土和人工菌根剂接种,分不同菌根菌、不同接种部位和剂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直干桉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根土接种的效果较人工菌剂好。  相似文献   

7.
朱正堂 《绿色科技》2014,(7):125-126
分析了甸尾乡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参照标准技术规程,阐述了直干桉的培育从整地、选种、播种育苗、抚育管理、病虫防治、苗木出圃等多方面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方法,为获得优良的直干桉幼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直干桉组培苗山地造林成功保山师范专科学校李福元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至1995年已稳定地生产出蓝桉和直干蓝桉组织培养苗1万多株,并在山地成功地造林2.2公顷。为了保存优良的遗传品质和规模化的快速育苗,南方各省早已普遍采用组培苗、扦插苗等无性繁殖技术营造...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攀西地区直干桉多穴容器盘的育苗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多穴容器盘育苗能从根本上解决容器苗的根系盘绕现象;(2)多穴容器盘培育直干桉容器苗宜采用容积为150 mL以上的导根线类多穴容器盘;(3)攀西地区多穴容器盘培育直干桉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燥红土5% 泥碳土35% 60%牛粪。  相似文献   

10.
史密斯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原产地的7个种源,以保山市本地生长量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情况表明,史密斯桉在云南保山市适生,幼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均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引种的7个种源中,尤以18688、18681、18682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保山地区史密斯桉种源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的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也比值干桉和蓝桉高。其中万以18688,18681,18682等3个种源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蓝桉、直干桉种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次重复。经对生长量、保存率、抗性等的观测、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蓝桉、直干桉存在种源差异。筛选出蓝桉T、L、G种源,直干桉12132、12125种源为表现较好的种源。最佳种源蓄积量与最差种源相比,蓝桉大125%,直干桉大55%,上述优良种源可在我省蓝桉、直干桉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家系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材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桉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树种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经对样本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用W=aDb方程对云南澄江蓝桉,直干桉种子园的地上部分鲜生物量进行估测。经回归变因方差分析:用此方程建立的蓝桉、直干桉胸径与鲜树干,枝叶重的函数关系代表性极强。对蓝桉、直干桉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分析后,认为营建薪炭林、纸浆林蓝桉优于直干桉;油料林,胸径大于15cm的用材林则直干桉比蓝桉好。  相似文献   

15.
蓝桉、直干桉木材密度在家系内和株内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纱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验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胺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种树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澄江种子园的蓝桉和直干桉的生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后,得出了影响这两个树种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是降雨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高和径的生长高峰期都在4年生左右。6年生时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蓝桉为2.98米,直干桉为3.05米,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蓝桉为2.74厘米,直干桉为2.83厘米。在良种的基础上,加上集约的经营管理,可加快林分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经方差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直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x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为难,选出了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88%和256%。  相似文献   

18.
姜丽 《绿色科技》2014,(4):100-102
指出了通过对直干桉人工林采伐迹地清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分类利用,可以提高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率,为日后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创造有利条件。从直干桉种子的采集、贮藏、整地、育苗、移植、水肥管理,出圊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分别简述了各项更新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我省经种面积最大的黔南州直干桉栽培,利用,经济效果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黔南州直干桉引种面种达3067hm^2,保存面积2067hm^8,其中有30%的林分高,径,蓄积生长量达到柠檬桉速生工丰产指标要示;(2)以培育纤维原料林为主要目的,兼顾适量采叶提取桉叶油,以7年为一个轮伐期,21年作为一个经营周期,直干桉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11年,内部收益率为3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