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二氧化硅为模板,采用牺牲模板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碱式硅酸钴空心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曲线(BET)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作了表征.探索了碱式硅酸钴空心球的还原规律,研究了Co/SiO2作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80℃下反应1 h时,碱式硅酸钴即为空心球结构;在800℃氢气气氛中反应5 h,碱式硅酸钴完全被还原为Co/SiO2,还原前后仍为空心球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减小,孔径增大.以Co/SiO2空心球做催化剂进行硝基苯加氢催化,1 h后硝基苯的转化率为56%,比商用Raney Ni提高约14%.  相似文献   

2.
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并通过悬浮滴定、叔丁醇置换和冷冻干燥制备球形纤维素气凝胶(CNCa)。为了提高CNCa的性能,将化学预处理结合机械研磨法制备得到的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添加到CNC悬浮液中,最后制得CNC/CNF混合气凝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纤维素的形态和结晶度,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万能力学试验机对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态、比表面积及压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C与CNF的尺寸、形态和结晶度均有差异;CNCa内部纤丝无序交联,比表面积达96.67 m2/g;在80%应变下,压缩强度为0.148 MPa。添加CNF,气凝胶直径随之增加,形态由"球形"趋向"米粒状";当CNF添加量为25%时,内部孔隙丰富,比表面积增至134.41 m2/g,压缩强度增至0.221 MPa。CNF的添加未对CNC气凝胶的化学官能团和晶型结构产生影响;但CNF添加量过大时,气凝胶各项性能均减弱。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具有网络结构和纳米级粒子的TiO2光催化材料,使之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上,并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达到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目的,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原料,乙酸和乙酰丙酮为水解催化剂,利用Sol-Gel方法制备凝胶,并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手段制备TiO2气凝胶.溶胶-凝胶反应溶液的配比为Ti(OR)4∶ EtOH∶ H2O∶ AcOR∶ ACACH=20∶ 40∶ 5∶ 0.2∶ 2(体积比,mL),可在120min左右得到醇凝胶.将醇凝胶置于-21℃条件下陈化1~3d,然后在12h内自然升温至室温,24h内置于超临界流体中进行干燥,可以得到具有纳米结构的TiO2气凝胶.该气凝胶可用于制备ACF/TiO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选用廉价、多孔、可再生的竹炭作为模板,结合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Co3O4。借助X-射线衍射(XRD)测试以及透射电镜(TEM)测试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的晶型和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产物为球形立方相Co3O4,其平均直径为35nm左右。进一步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所得纳米Co3O4样品的电容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得Co3O4电极在6mol/L KOH溶液中,-0.1~0.5V(vs Ag/AgCl)电位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单电极的放电比容量达到了250F/g。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双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微孔淀粉,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水解率、吸油率增量和比表面积增量为指标,研究淀粉乳浓度、复合酶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微孔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酶用量1.0 mL,反应温度45℃,时间20 h,pH5条件下所获微孔淀粉的吸油率和比表面积增加值分别为52.56%和109.84 m2/g  相似文献   

6.
为增加改性淀粉比表面积,降低结晶度,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可溶性淀粉进行预处理后,再制备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大比表面积、低结晶度的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其比表面积为53m2·g-1,与未改性的多孔淀粉相比,结晶度进一步降低。通过考察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对Pb2+离子的吸附性能可知,随着pH的增大,Pb2+去除率也随之增大,当pH=7时,处理效果最佳。多孔淀粉黄原酸酯对Pb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1.54mmol·g-1,与Pb2+的螯合反应非常迅速,在25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锌(ZnO)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仪(BET)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Zn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原料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催化剂的用量、甲基橙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重复使用等对ZnO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纳米颗粒,具有高效的光催化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80%,重复使用3次降解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有效降解水中酚类污染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的负载金纳米氧化锌(Au@ZnO)。通过比表面积(BET)、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的Au@ZnO进行结构表征。以苯酚为废水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负载量、催化剂的用量、苯酚的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均匀地负载于六方纤锌矿结构的纳米氧化锌上,Au@ZnO催化剂展示了较好的光催化性能,苯酚在3h内的降解率可达85.9%。  相似文献   

9.
利用废弃物互花米草厌氧发酵渣为原料,以H3PO4为活化剂,于N2保护下,在不同的活化温度(400~700℃)和剂料质量比(0.5~3.0)条件下制备活性炭,以低温液氮(N2/77.4K)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以FTIR、pHFZC 测定分析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以亚甲基蓝为特征污染物,考察所制备的活性炭成品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剂料质量比的增大,活性炭孔径分布变宽,中孔所占比例增大;在所考察的活化温度范围内,活性炭N2吸附容量大小与BET比表面积呈现相同的趋势.活化温度为500℃、剂料质量比为2.0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良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43.90 mg·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亚甲基蓝Langmuir最大吸附容量与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活性炭制备方法为互花米草厌氧发酵渣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高效的光催化材料,以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有机污染物,采用化学水浴沉积法制备Bi2S3纳米光催化材料,并分析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S3为表面粗糙的纳米颗粒;Bi2S3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有助于Bi2S3纳米颗粒尺寸减小,增大颗粒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进一步增强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木质原料性质对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落叶松、杨木、桦木、浸提落叶松锯屑和麦秸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在相同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原料性质对活性炭的得率、灰分质量分数、比表面积及碘值的影响.以麦秸为原料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为3 753.39 m2/g;以浸提落叶松为原料制得活性炭得率最高,为22.82%;以落叶松为原料制得活性炭灰分质量分数最高,为10.7%.结果表明:m(KOH)∶ m(原料)=4∶ 1,750 ℃活化1 h,木质素质量分数是活性炭比表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木质素质量分数越高,所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越小,且碘值相应减小.对针、阔叶材来说,木质素质量分数越大,活性炭的得率越大,且原料灰分对得率的影响没有木质素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方法,以IBVM41毒株的S1基因为模板扩增出了大小为468bp的目的片段(命名为poly156S1),该片断保守性、抗原性较好。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c(+)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T-32a-c(+)-poly156S1。将该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Origami(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大小约为34KD的重组蛋白poly156S1。Western-blot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IBV阳性鸡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好的重组蛋白poly156S1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获得了针对M41S1蛋白的3株单克隆杂交瘤细胞8D2、8D6、10F9,其IgG亚类分别为IgG1、IgG2a、IgG2b,轻链均为κ型。按常规方法对各株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了小鼠腹水单抗的制备与纯化,并用以重组蛋白poly156S1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对纯化后的腹水单抗进行了效价测定,及其与重组蛋白poly156S1亲和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腹水单抗8D2、8D6、10F9的ELISA效价分别达到1.78×218,1.37×221,1.31×216;单抗8D6与重组蛋白poly156S1的亲和力最高。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单抗8D6与重组蛋白poly156S1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81年10月至1982年5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植病系温室中接种并鉴定了中国大豆花叶病毒的标样23个。根据它们在9个抗性不同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差异,分为10个株系群,即在原来 G_1—G_7的7群基础上增设3个群,它们是 G_8、G_9和G_10,分别以 C_(16),S_6和 C_(28)3个标样为代表。这3群6个毒株的毒力要比美国7群的都强些,一些在美国认为是高抗或免疫的品种,在感染中国毒株后表现为黄色斑或叶脉坏死的症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配制的琼脂凝胶平板进行奥氏双扩散血清学检验,大豆花叶病毒与相应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乳白色沉淀带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和提高纳米纤维素(CNF)气凝胶对CO_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能力,采用3-(2-氨基乙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对球形水凝胶进行接枝改性,再经冷冻干燥制备氨基改性CNF气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孔隙测定仪等对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进行CO_2吸附/解吸测试。结果表明:改性CNF气凝胶对CO_2的吸附能力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初始压力0.13 MPa,温度20℃时,CO_2吸附量最大为1.80 mmol/g,远大于未改性CNF气凝胶吸附量;经10次吸附/解吸循环,其吸附能力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氯化锌和硝酸铁为活化药剂,制备了新型碳质催化剂,主要制备步骤包括化学活化、浸渍、热解和洗涤.通过扫描电镜、BET表面积和热重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孔结构,BET比表面积可达307 m2/g或更大.考察了它们在NH3选择催化还原NOx中的催化活性,同时考察了n(Zn2 )/n(Fe3 )、热解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n(Zn2 )/n(Fe3 )为1∶0.5,750℃热解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400℃时最高NOx转化率可达98.3%;催化反应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5%,温度350~450℃条件下进行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CO_2激光和微波对~(50)Co照射引起的玉米种子损伤有修复作用.但~(60)Co。辐射后,损伤的程度应有个极限值Sα。在Sα值内,CO_2激光或微波的照射量是在刺激区,则对~(60)Co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显著,如果两种因素同时进行.则修复作用十分显著,其效果并非是两种因素之和.如果CO_2激光的照射量是在抑制区的前半部分,对损伤无修复作用;激光照射量是在抑制区的后半部分,则对损伤起加重作用.当~(60)Co辐射后损伤程度超过Sα值.则CO_2激光或微波照射量多大,对损伤都无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丹丹  蒋剑春  孙康  卢辛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13-2115,2119
[目的]研究竹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其孔径对TiO2/BAC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竹子为原料,按照不同浸渍比,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系列竹活性炭(BAC)作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光催化剂(TiO2/BAC),以水溶液中的甲醛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所得的一系列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采用氮气吸附、SEM进行表征,研究了竹活性炭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对负载型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竹活性炭吸附和TiO2光解的协同效应使TiO2/BAC光催化剂对水溶液中甲醛的处理效率显著提高;比表面积较大、微孔较多、平均孔径为2~3 nm的竹活性炭有利于TiO2的负载,制备得到的复合光催化活性较高。[结论]为TiO2光催化剂的固化负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球磨生物炭的微生物毒性效应,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等手段研究了500℃裂解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球磨生物炭(BM)的性质,采用毒性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mg·L~(-1))下两种生物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C的比表面积为98 m~2·g~(-1),而BM的比表面积提升到309 m~2·g~(-1),球磨可以增加生物炭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在0.9%NaCl溶液中,添加10 mg·L~(-1)的BM时,S.aureus存活率为90.1%,E.coli存活率为98.2%。当浓度增大到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降低为23.5%,E.coli的存活率仍可达91.8%;而在LB培养基中,BM浓度为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增加到58.1%;相同条件下,BM对微生物的毒性显著强于BC,这可能与粒子大小差异相关。而BM对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的毒性显著强于革兰氏阴性菌E.coli,这可能与E.coli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关;添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消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发现,氧化损伤是造成S.aureus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机械碰撞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是BM产生毒性的原因。研究表明BM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效应,因此在B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4月7日,金正大集团发布公告,以不超过1.16亿欧元(约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Compo Acqui Co S.à.r.l.(卢森堡康朴公司)旗下康朴公司园艺业务100%股份。Compo Acqui Co S.à.r.l.(卢森堡康朴公司)旗下包括COMPO  相似文献   

20.
不同原料及热解条件下农业废弃物生物炭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浙江省宁波市本地适合制备生物炭的6种农业废弃物原料,采用不同热解条件制备获得生物炭,对自行制备的生物炭及大米加工副产物稻壳炭的成炭率、pH值、元素含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及热解条件下生物炭的产率分布在19.50%~45.40%之间,pH值为8.52~10.85,碳含量在432.50~778.62 g/kg之间,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原料之间有所不同。自行制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分布在1.01~7.63 m~2/g之间,微孔面积分布在未检出~4.81 m~2/g,低于稻壳炭的比表面积(48.35 m~2/g)和微孔面积(24.06 m~2/g)。扫描电镜(SEM)图显示自行制备的生物炭为蜂窝状孔隙结构,稻壳炭为网纹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