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采用组合挑流消能方式时其消力池下游河道转弯、水流归槽难等问题,对2种泄洪消能建筑物体型布置方案的水力特性开展对比试验,获得挑流水舌及入水形态、消力池内流态及出池水流衔接等水力参数;通过体型优化,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推荐方案,消除原设计方案中消力池底部冲刷严重,出池水流偏离主河槽且与下游河道衔接不佳,河道水位波动较大等不利水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圳市大沙河4号橡胶坝消力池水工模型试验,获得了水流流态、河道断面流速分布等试验成果,分析了消力池左岸预制块护坡产生滑坡破坏的机理,对消力池内辅助消能工形式及布置作了比较分析,河道主流偏左、冲刷左岸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体型优化试验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试验泄流能力大于设计泄流能力,整体布置方案优化后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大大减小了工程量。针对溢流堰闸墩后产生的水冠以及出口消能段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体型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① 中墩由原来4.0m改成3.0m厚并在其后部以流线型尾墩相连接,基本消除了水冠,大大降低了冲击波高,泄槽水流稳定。② 经过窄缝式挑坎和斜切挑坎试验方案比较,斜切坎能够很好地适应溢洪道轴线与下游河道流态衔接,同时达到了消能和改善下游河道流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双层散流工消能工的工作原理,水流特性和水力计算方法,该新型消能工吸收了国内外对撞消能、倒悬、扩散等异形鼻坎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狭窄河谷、水舌落水点难以控制及河道转弯等不利地形的下游消能防冲设计工程,该消能工与等宽挑流相比,冲刷深度可降低一个数量级,与斜切扩散坎等新型挑流消能工相比,仍可减少冲刷50%,甚至可以做到不冲刷,关于双层散流式消能工的报导,国内外未见有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内水流流态较差、消能效果不理想和对下游岸坡冲刷严重等问题,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消力池集中消能和阶梯分级消能两种消能方式,并观测了消力池水流流态、底板压强、下游河道水面线等水力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消力池集中消能方式更适合本工程地形特点、地质要求,消能效果明显,出池水流流态较好,与下游河道水面衔接平顺,并且水面波动较小,满足泄洪消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旁侧溢洪道消能新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双层散流式消能工的工作原理、水流特性和水力计算方法。该新型消能工吸收了国内外对撞消能、倒悬、扩散等异形鼻坎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狭窄河谷、水舌落水点难以控制及河道转弯等不利地形的下游消能防冲设计工程,该消能工与等宽挑流相比,冲刷深度可降低一个数量级,与斜切扩散坎等新型挑流消能工相比,仍可减少冲刷50%,甚至可以做到不冲刷,关于双层散流式消能工的报导,国内外未见有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跨流域长隧洞引水工程的发展,洞内消能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的阿安引水隧洞采用洞内消能工程。对阿安引水隧洞洞内消能工程的基本结构和尺寸的理论设计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模型试验将原设计与修改方案的水流流态、流速和压强及消能效果进行对比,确定能使引水隧洞在各级引水流量下能安全可靠地运行的洞内消能工的体形和尺寸。  相似文献   

8.
输水管道或泄洪洞常见的内消能方式为孔板和洞塞,结合明渠水流中的消能工形式提出了齿墩状内消能工,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面积收缩比的齿墩状内消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们的过流能力、消能率、压强沿程变化及脉动压强特性.结果表明:齿墩状内消能工的过流能力主要是由消能工的体型及尺寸决定的,其面积收缩比越大,消能率越低,过流能力就越强;齿墩状内消能工的时均压强在收缩段骤降,在其后部逐渐上升,而后恢复至稳定,其恢复长度基本相同;齿墩状内消能工的脉动压强最大点均出现在收缩段后1倍圆管直径范围内,随后迅速减小,逐渐趋于平稳;面积收缩比为0.471 2的齿墩状消能工的脉动强度最小,因而其抗空化性能优于其他情况,且脉动压强最大点的压强概率密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另仂水库利用现有的导水洞布置输水隧洞,设计采用孔板消能形式降低输水隧洞内水流平均流速,避免高速水流对下游隧洞出口处河道的冲刷。孔板消能形式主要是利用水流流经突缩的孔板后又突然扩散,加强水流的紊动性,在孔板下游处产生强烈的湍流区域,消除水流大量动能。由此在洞内形成的二次流态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采用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隧洞内强湍流流态,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探讨孔板消能设计的合理性和不同工况下隧洞内流态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受下游出口横向宽度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泄洪洞扩散式挑坎存在水舌入水面积过大、冲刷下游边坡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基于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扩散式挑坎和等宽式挑坎两种挑坎方案内部流态、水面线、流速、时均压力、出口水舌形态和下游冲刷情况等相关水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等宽式挑坎内部横向水面变幅较小,发生空化的可能性较低,水舌入水宽度较小,消能效果充分。在改善挑坎流态,减轻下游岸坡冲刷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满足了当地实际地形对于入水水舌的要求和工程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底流消能工常布置在顺直河段,针对受实际条件限制必须在弯曲河道上布置底流消能工的技术难题,基于某水库工程的物理模型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辅两级消力池与导流消力墩这一消导结合的消能工结构在弯道段水流流态、消力池回流强度、弯道段坡脚冲刷强度等水力指标方面均优于传统直线型消力池布置方案和曲线型跌坎消力池布置方案,解决了弯曲河道段布置底流消能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峡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表孔采用窄缝型式效果欠佳,采取大差动高低坎型式,其下泄水流在空中充分碰撞,明显提高消能效果,大大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降低中表孔挑坎高程,可增大水舌碰撞角度,提高空中消能率;中孔出口斜坡段坡度改为-5后,可消除负压,更利于水舌扩散。  相似文献   

13.
跌扩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对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的水流流态、时均动水压力分布、临底流速及近壁流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跌扩型底流消能工中,选择合适的突扩比,能有效降低消力池内底板和边墙的水力学指标;且通过建立消力池内水流运动的动量方程,推导出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突扩比的计算公式,并得到试验验证,为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的体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洋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溢洪道通过出水渠转弯将下泄水流在京新高速前导入下游河床,转弯角度达54°。初设方案水工模型试验中弯道水流明显偏向左侧,渠内水流出现波状分界,两侧边墙出现回流,流态较差,导致出口水流扩散后左侧冲向高速桥墩,下游河床冲刷严重,无法满足消能防冲要求。采用FLOW-3D软件对出水渠体型优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推荐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优化后的矩形断面平坡出水渠,水流束窄效果较好,渠内回流消失,流态明显改善。出水渠体型优化后渠内流速增大明显,因此针对下游防冲措施进行了不同方案对比,并推荐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三道湾水电站原设计存在以下问题:泄洪排沙洞单独全开运行工况下,其进口上方存在贯通性吸气漏斗漩涡;正常溢洪洞进口侧收缩十分严重,泄流量不足,闸后存在水翅、折冲波等不良流态,下游消能效果不佳;针对实际情况,试验通过在泄洪排沙洞进口增设消涡格栅,在正常溢洪洞进口设置椭圆形导墙、延长闸后收缩段,下游采用扩散挑流消能等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挑流鼻坎是水利工程常用的消能工,不同体型的挑坎对过流水体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为解决玛尔挡水电站因水头高、流速大、泄洪建筑物集中,但其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要求高而导致泄洪消能严峻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整体模型试验。为满足溢洪道三孔鼻坎水舌在死水位时不冲砸本岸及左右岸坡脚冲刷深度较浅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斜鼻坎、舌形挑坎、直墙窄缝挑坎和曲面贴角窄缝挑坎四种不同挑坎体型的对比试验,通过比选,曲面贴角窄缝挑坎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该试验研究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导流隧洞出口小挑坎体型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设置于导流隧洞出口处的前置凸坎式连续挑流坎的体型参数,通过观测衔接流态、岸边流速、河床冲刷、上游水位等指标,重点对比了首部坎高与出口挑角两项体型参数。观测成果表明,首部坎高宜小于导流隧洞出口高度的10%,以减小坎高对上游水位的影响;出口挑角介于45°~60°之间,对衔接流态、河床冲刷等方面的改善明显。试验成果能为空间局促、常规消能设施布置受限、单宽流量大的山区河流导流隧洞出口消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整体水工模型和断面水工模型试验以及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对曹娥江大闸的排涝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闸下消能、闸下局部冲刷、导流堤方案等几个水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验证和优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一字闸下游的最佳消能形式和一字闸最佳抗冻方案,在一字闸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字闸水流特点,提出4种底流消能工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消能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对渠系建筑物中的小型一字闸,宜选取挖深式消力池做消能工。通过对5种防冻方案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聚苯乙烯板保温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斯木塔斯水电站原设计方案泄水建筑物中溢洪道采用了台阶式消能方式,为了论证在高水头,小单宽流量下台阶式溢洪道应用的合理性,有必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模型试验的研究.借助大比尺的模型试验,对该溢洪道段的流态,压强,掺气,消能率等进行了现测.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水力特性良好,消能效果显著,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为工程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