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年来在对虾养殖技术服务中,广泛地在广西、广东和浙江等地接触到许多浙江籍虾农,发现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浙江籍虾农养虾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高于广东、广西等地虾农,为此特将他们养虾成功经验作一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  相似文献   

3.
林野 《福建水产》1995,(4):63-67
福建沿海虾区近年深受虾病困扰,许多养虾区因此改为虾鱼混养,但实质上依然以养虾为主,在养殖结构上改变不显著。经济学上称这种因循保守行为谓:行业隋性。 1990年台湾虾农在遭受虾病灾害后,多数即转为养鱼;泰国对30万亩不宜养虾的池子进行调整;我国山东省养虾区,近年来对养虾区布局也进行了调整。笔者在1988年曾动议“养虾热”降温,为此近年屡同在养虾区工作的专家和同行探讨调整虾塘养殖结构的可行性;1994年以来又深入几个养虾区,直接向养虾区管理部门和虾农就这一问题作调查研究,获悉  相似文献   

4.
<正> 河北省唐海县三农场不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在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上下功夫,从而激起了场内外虾农的承包积极性,使虾农们又一次尝到了养虾甜头。 前些年,在养虾业连年遭受虾病侵袭而亏损情况下,大部分虾农纷纷改了行,投身其他行业当中,虾池遭冷落。自1998年以来,该场积极采取措施打破单一的养殖模式,引进、试验、推广对虾、车虾双茬养殖及鱼虾混养“三早一适时”的养殖模式,当年虾产量就比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殖周期短 ,养得好 ,效益高 ,市场需求量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自1991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以来 ,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科研人员和养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虽然从生产上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但从控制、预防方面却有了很好的技术经验 ,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封闭式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高位池养虾等方式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使对虾养殖取得成功的先进方式。一、封闭式养虾封闭式对虾…  相似文献   

6.
<正> 2 今后发展的几点意见2.1 对虾一定要养 中国对虾一定要养下去,这是我省海水养殖的优势和主要品种。1993年养虾受灾,虾农、干部职工思想波动很大,也引起了各界的忧虑和不安。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养?是首先要解决的。要在农业部渔业局的指导下,认真总结我省十几年养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1993年在大灾之年养虾丰收的典型经验,统一认识,在养殖结构、养殖方式、技术管理和政策上,因地  相似文献   

7.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色和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的虾农认为,养殖对虾透明度越大,底质就越干净,水质就越好;有的虾农缺乏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基本知识,花了很大本钱还是没有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因为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其中有许多学问。为此,我们特地谈谈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调节方法,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4,29(10):42-42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种,在适温条件下养殖仅需120d左右即可上市.但水质管理要贯穿养殖全过程,渔谚“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指导虾农养虾技术时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大棚养虾,属典型的高投入、高回报项目。"——湖北潜江虾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绍武解释道,一亩钢架的设施投入6万元左右,但大棚养虾回报率也高,每批养殖周期为50~60天,一年能养四批,而且秋冬季节的小龙虾价格是春夏季的近两倍。"现代农业需要工业元素的加入。"——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潘国文正在升级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他表示,设施渔业是更适合年轻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斌 《科学养鱼》2001,(4):24-24
广东湛江、海南万宁等沿海地区,在 80年代中期开发了几十万亩虾池。在 1992年之前,这些虾池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 1993、 1994年暴发灾难性虾病后,这些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从此一蹶不振,年年养虾年年失败。然而,在广大虾农、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下,于 1998~ 2000年间采用搬塘养虾的技术,使老化的虾塘养虾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搬塘养虾技术简介如下:  一、老化虾塘的改造  80年代中期开发的虾池,经过十多年的养殖,已成为老化的虾塘,存在的缺点为:  1.虾池面积在 15亩以上,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暴发性疾病流行、养殖环境恶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品种种质退化、极端天气频繁等多种因素影响,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养殖成功率和单茬亩产量均大幅度下降,虾农为此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该镇许多虾农积极探寻新养殖模式,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套养其他经济品种(罗非鱼、罗氏沼虾等)以及小面积高位池精养等方法提高养殖成功率,以降低养殖风险。其中小面积高位  相似文献   

12.
“养虾不养冬棚虾,养了一年也白搭。”在珠三角,全新的冬棚造价约为3000元/亩,冬棚虾的养殖成本比平时增加2~3元/斤,但虾价比平时要高出5-6元/斤,冬棚养虾极具经济效益。去年11月份突然的一场寒流,让虾农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13.
1994年7月18日至8月3日,由渔业局养殖处、办公室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4位同志组成的虾病调查组,对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上海市,广东省汕尾市、汕头市和潮州市及福建省漳浦市和厦门市部分地区的对虾养殖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调查。 1994年山东省对虾养殖面积60.3万亩;上海市养虾1.5万亩;广东省养虾14.4万亩,已经收获7.31万亩,产量1393吨,比去年同期的1200吨增加8.9%;福建省养虾16万亩,其中有6万亩混养蟹、鱼、贝;厦门市养虾2.45万亩,其中混养鱼贝蟹1万多亩,7月已收获对虾365吨,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针对去年养虾情况,今年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养虾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在大灾之后的1994年积极筹集资金扶助和组织虾农清淤消毒、购运亲虾。广大虾农们与这场虾病进行着十分顽强的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病措施,减少虾病,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2005,(1):21-21
3月10日中午,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委会的大会议室里传出阵阵热烈掌声。原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姚国成高级工程师等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的专家在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正在这里举行养蚝养虾技术讲座,并现场解答慕名前来听课的蚝农虾农提出的养殖生产的技术问题,专家们对水产养殖生产技术的精彩阐述,不时引发蚝农虾农们的鼓掌。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省阳江市养虾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其养殖模式主要是土塘和高位池。其中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多是鱼虾套养或者虾鱼套养,很少是单一养虾的。但是,养殖效果都不理想。如何提高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成功率,成为了虾农急需解决的难题。作者试图对当前阳江沿海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措施。本文认为提高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病毒性虾病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闽东区沿海虾农谈虾色变,不少虾塘抛荒“改行”,为了恢复元气大伤的养虾业,福建宁德地区面对现实不松劲,地县水产部门多次派人到沿海乡镇生产点调查研究、研讨对策,动员虾农相信科学,增强信心,重整旗鼓。沿海四县从调查养殖模式、品种结构入手,推行封闭式立体生态养殖,开展虾塘综合利用,虾贝、虾鱼、虾蟹混养、轮养、套养、稀养等新的养殖方式,使濒临夭折的养虾业柳暗花明。全区共放养东方,长毛、墨吉、斑节对虾58220亩,其中虾贝,虾鱼,虾蟹混养套养33300亩,推行封闭式蓄水立体生态养殖21000亩,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福鼎县12000亩虾塘在3月底已基本落实租赁工作,虾塘改造及养成准备有秩序地进行。他们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传染性流行病,而且发病率高、病害来得早、范围广、损失大是我市养虾史上所罕见,使我市对虾养殖业又陷入困境,广大虾农因之大伤元气而情绪纸落,对搞好今后的对虾养殖生产信心不足。为了探索养虾防病新技术,为广大虾农提供成功范例,针对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等外界不良因子的诱发,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养殖池塘由2006年的10万亩扩大到30余万亩,但是,增加的虾池一般都是在原有鱼池的基础上经过简单改造而成,加之原来的渔农变成虾农后缺乏养虾经验、虾病流行等原因,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梁康成 《水产科技》1998,(5):9-10,8
高位池养虾是我市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对虾养殖新模式。所谓高位池养虾,就是提高水位养虾,在海水高潮线以上的沙滩建造养殖池开展对虾养殖。其最大特点就是养殖池建在海岸线以上的沙滩上,不论高潮、低潮都能把池内水体排干,因而有别于传统的滩涂围垦挖池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赣榆县两千多名对虾养殖能手,出外输出技术劳务,支持工矿企业和农渔民养殖对虾,南到珠江口,北抵海河边,与当地群众一起使千年沉睡的荒滩变成宝库。赣榆县自1975年试养对虾,12年间养虾面积从3亩多发展到3万多亩,养虾产量、效益在全国县级养虾单位中名列前茅,当地农渔民在实践中钻研技术,增长了才干。由于本县滩涂开发利用面积已达87.5%,有的乡镇已开始经营浅海域,在潮间带围海建虾塘,1986年,县领导机关鼓励对虾养殖能手到外省养对虾。2000多人从开春起,远赴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输出技术。一种是“短期人才交流”,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