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岽  王亭  黄素秀  李昕卉 《绿色科技》2023,(12):194-198
由北京某加油站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12-5B,经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在目标污染物正十六烷或柴油初始浓度约为80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贝莱斯芽孢杆菌12-5B对上述2种石油烃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7 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7和外加有机氮源。贝莱斯芽孢杆菌12-5B可在LB培养基中快速生长,高营养培养后可保持较高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具备开展现场微生物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石油污染程度日益加重,为达到高效修复石油污染的目的,将筛选出的两株石油降解菌2#、3#进行复配,构建复合石油降解菌,并对两株石油降解菌进行组合后降解石油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菌株的最佳复配比为2∶3,此时复合石油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可达到62.66%,相比于单菌株石油降解率,复合菌降解石油的效率提高了约32.46%。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后的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均优于单菌株,为进一步采用石油降解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降解厌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  陈超  刘秋 《绿色科技》2019,(4):163-165
以大连新港石油污染海域的海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技术从石油污染环境样品中筛选到4株海洋厌氧菌株,对其16SrDNA测序鉴定发现,这4株菌属于Vagococcus(漫游球菌属),并分别命名为Vagococcus sp.08,Vagococcus sp.11,Vagococcus sp.26,以及Vagococcus sp.38。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对4株菌进行培养,测定4株菌株的石油降解率,依次为23.78%、31.20%、32.11%、44.31%。结果表明:4株菌株对石油均具有降解性能,其中菌株C04-38对石油具有较高的降解率,达到44.31%,此次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能够降解石油的Vagococcus属菌株,为开展海底石油污染物的厌氧修复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鄢雨朦 《绿色科技》2021,(6):108-109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对该石油降解菌进行了鉴定,经16SrDNA测序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其为阴沟肠杆菌。该菌可以将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验结果表明:在菌株投加量为1%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26.41%。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竹林环境中较为高效的木质素降解菌,采用分析苯胺蓝和愈创木酚培养基变色情况和相关酶活大小,从浙江临安市竹林地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27-1,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多孔菌科栓菌属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著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著菌群、无机盐、向日葵进行了石油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了76.3%,土壤石油类含量由5621.6mg/kg下降至1332.3mg/kg,为石油烃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生物联合修复的实验数据支撑,该技术是土壤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孤岛油区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时期的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石油烃含量,研究了微生物在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修复过程中降解石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促进石油烃的降解,60d后,添加降解菌的实验组和未添加降解菌的对照组石油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5.60%和17.57%。加菌的实验组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1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5.98%,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43.76%。  相似文献   

9.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目前尚不清楚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后者与根际PAHs降解菌的生长和PAHs的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开展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 PAHs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条件对该菌产优势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10天后黏质沙雷氏菌对硫酸盐木质素的累计降解率达94.12%,其中第4天的单日降解率最高,达15.16%。该菌在木质素培养基中可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其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然后依次是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前2种酶的日变化趋势与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相近。该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p H5、硫酸木质素质量浓度3 g·L~(-1),有机氮源、酵母膏质量浓度5 g·L~(-1),Mg~(2+)、Ca~(2+)、Fe~(2+)、Mn~(2+)、K~+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40、0.15、0.04和0 g·L~(-1)。【结论】黏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可通过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实现其对木质素的降解功能;培养基中木质素浓度、p H值、氮源种类及其浓度、金属离子及其浓度等对其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纤维素的降解真菌,探究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利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促进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和云杉人工林内的可燃物,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测定菌株的纤维素分解指数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以阔叶、针叶与针阔混交可燃物碎块为分解基质,接入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液,恒温培养80天,定期取样测定综纤维素含量,分析纤维素分解过程并筛选出对森林地表可燃物中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的菌株;结合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选取筛选出的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菌株,制取菌饼并接入麦芽浸粉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5天,得到的菌悬液作为单一菌剂,2菌种菌悬液等体积混合为混合菌剂,分低、中、高剂量喷洒到不同样地中装有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可燃物的凋落物袋内,每月采集凋落物袋测定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分析不同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结果】根据孟加拉红氯霉素培养基筛选出的15株真菌在CMC-Na培养基上产生的水解圈大小,筛选出8株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株B2(枝细枝孢)的纤维素分解指数最大;根据地表可燃物样品中的纤维素降解结果,菌株A4(紧密帚枝霉)对3种可燃物基质中综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A2(肉色隔孢伏革菌);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株A4的菌丝可以黏附在叶片表面并侵入叶片组织,通过分泌纤维素酶降解叶片中的综纤维素;不同剂量使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呈现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的规律,且施加菌剂的3种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施加菌剂的3种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均表现为:菌剂C(混合菌剂)菌剂B(菌株A4)菌剂A(菌株A2)。【结论】菌株A4为室内降解试验筛选出的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在野外对地表可燃物中综纤维素也表现出较强降解能力,且与菌株A2构建的混合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更佳,可在后续研究中摸索其最佳产酶条件,以实现林区地表可燃物更大程度上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董贞君  刘洋  汪苹 《绿色科技》2013,(2):134-137
从处理吗啉废水的成熟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了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Y6。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了实验,研究了吡啶初始浓度、温度、摇床转速以及pH值4个因素对菌株PY6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为40mg/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60r/min、pH值为7.5时吡啶去除率最高,达91.64%,说明此菌株为1株高效吡啶降解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获得能够高效降解园林废弃物的真菌并研究其降解能力,从经过堆肥处理的园林废弃物中分离和筛选出1株木质素降解能力较强的真菌。[方法]经过形态分析、ITS分子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出该株木质素降解真菌种属,并利用该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实验,研究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变化及其对不同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从经过堆肥处理的园林废弃物中共挑选出真菌18株,筛选出1株高效的木质素降解真菌,编号为菌株No.11,经鉴定该菌株为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Eidam) G.Winter)。以冬青卫矛叶、冬青卫矛枝、圆柏叶、圆柏枝、连翘枝叶为底物的模拟固态发酵的漆酶酶活力峰值分别为388.7、326.3、461.4、342.7、588.5 U·L~(-1),锰过氧化物酶酶活力峰值分别为138.3、121.1、104.6、128.6、73.3 U·L~(-1)。添加菌株No.11使冬青卫矛叶、冬青卫矛枝、圆柏叶、圆柏枝、连翘枝叶40 d后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0.40%、22.44%、29.90%、25.28%、15.77%。[结论]筛选出的构巢曲霉对北京地区常见园林废弃物冬青卫矛、圆柏和连翘枝叶中的木质素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在降解园林废弃物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木材白腐菌在分解木质素的过程中会产生非特异性的分解木质素结构的酶系统,这些酶系统主要包括细胞外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细胞外酚氧化酶[漆酶(laccase)].因此,在生物修复方面,白腐菌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和土壤中难被降解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DDT、染料、炸药和其他氯化物、叠氮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16.
木质素的降解对生物质资源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素储量巨大,但其分子量大且性质稳定,限制了其高效利用。目前酸催化降解木质素是较为普遍且有前景的催化方法,尤其是杂多酸催化降解,可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油。介绍了木质素的3种结构单元及木质素单体间的连接方式,从催化剂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木质素酸催化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降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土壤的石油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分析土壤石油烃污染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综述。其中,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修复城市保留建筑内的石油烃污染场地有效的技术之一,以上海市的工程实例对高压旋喷注射法在城市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有机磷农药在我国的使用量很大,不但污染环境,还经过食物链将有毒物质富集在生物体内,进一步危害人类。微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降解效率高、代谢方式多、耗费成本底、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无二次污染的技术,是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重要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有机磷农药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危害。综述了有机磷降解菌的降解措施、菌的筛选分离、分类鉴定和种类以及降解机理的进展,为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的使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材料,以大花水桠木为材料,对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试验。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的测定,发现不同程度的石油胁迫均对大花水桠木生长造成了影响,且污染越严重影响越大,轻度污染土壤对大花水桠木生理指标影响不大,大花水桠木对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轻度污染,初步判定大花水桠木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最有价值的生物修复方法,因而驯化和培养具有高效降解性能的微生物成了国际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一个环境微生物菌剂的新兴市场。养殖水、景观水和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积累和对人和动物毒性正引起重视,水中亚硝酸盐的原位生物修复正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水环境中亚硝酸盐氧化菌主要是指硝化杆菌,能高效率转化亚硝酸盐,因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较困难,生产工艺一直未能攻克,本专利攻克了筛选、富集、分离、培养和保存等难关,建立了规模化生产高活性、高稳定性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生产工艺,提供商品化的产品,与目前已掌握的国内外同类商品相比,无论性能和成本皆处于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