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沿海防护林树种的耐盐、抗旱、抗风沙、耐盐雾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套不同岸段抗逆性树种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沿海防护林树种的耐盐、抗旱、抗风沙、耐盐雾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一套不同岸段抗逆性树种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  相似文献   

3.
《防护林科技》2005,(1):F002-F002
该项目历经国家“八五”、“九五”攻关研究,针对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造林植物材料少、林带结构单纯、困难地段造林保存率低、造林技术不配套、林地肥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在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省建立试验示范区16个,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沿海生态防护林的结构和构建技术体系,包括树种选择原则、苗木种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土壤综合改良实用技术、苗木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对防护林的建设成效作出初部评估,提出造林地原地或邻近地耐盐植物种子和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浙北海涂区树种耐盐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选用海涂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美洲黑杨,水杉,女贞,杉木,香樟,珊瑚树等12个树种为试材,在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中进行树种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抗盐能力不同,美洲黑杨,水杉,女贞,珊瑚树,海桐等树种,耐盐临界值为0.22%-0.25%,具有较强抗盐能力。树种耐盐临界值,应以林木生长期测定为准。  相似文献   

6.
绿竹滩涂栽培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绿竹在沿海滩涂上的耐盐力、抗力表现、生产力水平、笋体品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试验分析,揭示出绿竹可承耐土壤含量盐量0.41%以下,是沿海滩涂有发展遂叙的经济防护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对其生态效益的探讨已成为沿海防护林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四个生态指标概述木麻黄的生态效应,针对目前木麻黄造林存在的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二代更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造林技术着手,提出了沿海防护林恢复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内蒙古正蓝旗典型草原的退化草牧场为试验基地,针对栗钙土造林主要限制因子,开展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在对试验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驯化,集水整地试验,造林密度试验,防护林体系的结构配置,造林季节的试验,破除钙积层的试验等研究,同时对试验区防护林的庇护效益以草牧场产草量为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研究提出“带,片,疏”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适宜本地区退化草牧场造林的树种选择”、“逆水平揭草皮开沟整地”、“植树穴低处堆设土围堰集水造林技术”和“典型草原地区卤季造林酸套技术”等的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显,造林成活率提高20%,造林树种新技术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提高到15%和6%,在防护林带间,经建植人工草地产草量提高86%-313%,天然草场产草量增加显著,提高产草量65%以上,草牧场退化到遏制。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滩涂柽柳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是江苏沿海滩涂分布广泛的一种抗盐碱、耐水湿、抗干旱、用途广的盐生木本植物资源和多功能造林树种。深入开展柽柳的繁殖生物学、造林技术和开发前景的研究,对促进江苏沿海防护林树种的更新、构筑沿海绿色长城、改良滩涂盐渍土、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使江苏的东海沿岸真正变成“黄金海岸”,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沿海防护林体系设置4种立地条件进行盐桦造林试验,研究盐桦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应生长规律,评估土壤、海风、强降雨等因素对盐桦的影响,以确定两年生盐桦适合生长的立地环境,为盐桦应用于烟台沿海防护林体系造林提供必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盐桦两年生苗可以应用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平原农林间作区、丘陵区、低山区,存活率均在75%以上,但在沿海基干林沙区造林效果较差。盐桦2年生苗更适合于生长在土质优良的沙壤土。盐桦受海风侵蚀容易出现不同程度枯稍现象,同时不耐长期水淹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高智慧研究员主持的“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200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包含“八五”、“九五”两项课题研究内容,是浙江省承担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攻关林业项目,历经10a研究。该成果营造了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防护林,选择了杜英等十多个抗盐、抗风、耐干旱及多用途、多功能适生树种,并提出了一套从立地分类、树种选择、林分优化结构模式到林种配套布局、实验林示范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益测定与评价的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 目前该项目已在浙江省…  相似文献   

12.
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4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沙枣、柠条、花棒、柽柳、沙木蓼等5个较耐干旱且生长稳定的树种,并选出了其适生的土壤类型、造林密度、适宜的灌溉定额以及提高沙枣造林成活率的修剪措施,使年降水量200mm左右的风沙危害地段,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林带树木生长状况良好,已发挥了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13.
论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限制沿海防护林树种选择的5个方面的障碍因素;阐述了沿海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原则;分别就山东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可选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资源作了介绍;指出了提高沿海防护林造林成活率的2种造林方法:容器苗造林和根际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由陕西省林科所主持、咸阳市林科所和永寿县林业局参加的“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示范林研究”课题于1991年8月底在永寿县通过鉴定。来自国内的13名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在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地位。课题组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科学地配置林种、树种,优良乔灌草的选择引进,抗旱造林配套技术,水土保持效益观测,混交造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5年来共营造各类防护林19470亩,“四旁”植树105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84.7%,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沿岸干旱阳坡,由于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度干旱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在山西省吉县壶口林场、文城乡等靠近黄河的干旱阳坡,采用火炬建造防护林,取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 96%以上,发挥了良好的防护效益。 火炬树适应性极强,特别耐干旱瘠薄,在黄河沿岸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造林树种。 1997— 2000年在山西吉县壶口林场、王家垣乡等地的干旱阳坡进行不同树种造林成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火炬历年的平均成活率达到了 95%以上,比刺槐、侧柏、油松等树种分别…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植苗造林试验为中心,同时开展了该地带的土壤、植被、物候、小气候及天然更新调查和观测,探索出影响该地带造林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温度、生理干旱及苗木物候期,对此采用了树种选择、大龄壮苗、林间苗圃练苗、丛植等相应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带选用7年生岷江冷杉,采用单植或在立地条件困难地段采用丛植,则3年保存率可达85%以上,巴山冷杉、紫果云杉也可作为这一地带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筛选出樟子松为绥中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总结出采用机械开小沟整地,选用2年生合格苗春季顶浆造林,适当密植,小坑靠壁栽植,打小管并灌水和造林后封滩育林等先进技术措施,营造900hm2防护林,造林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0.1%和87.5%。7~11年林木郁闭成林,发挥了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福建省四大风口之一的晋江市深沪湾,因修建沿海大通道占用基干林带导致风沙危害,2008年进行防护林修复未能成功的现状,于2013年重新启动修复改造工程,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先划分风口地段和土壤类型,因害设防设置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各种风障,缓解风沙危害,然后采取客土施肥固沙改良土壤,适地适树乔灌藤草组合,植被恢复取得良好效果。造林第3年,强风口路段木麻黄、富贵榕、黄槿、小叶榕等5种乔木树种保存率平均达80.6%以上,次强风口路段平均保存率达87.8%;灌木树种夹竹桃不仅保存率最高、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台州主城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台州主城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认识不足、森林覆盖率下降明显、分布不均、补助标准低等问题,提出实施四大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将防护林建设纳入城市建设预算体系;营林措施提倡根据立地条件“一地一策”,允许海岛造林困难地采用灌木工程造林,将抗逆性强的、景观优美的海岛乡土灌木树种列为优良阔叶树种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沿岸干旱阳坡防护林最佳树种——火炬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沿岸干旱阳坡,由于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度干旱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如何选择适当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了目前黄河沿岸干旱阳坡营造防护林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吉县壶口林场、文城乡等靠近黄河的干旱阳坡,采用火炬建造防护林,取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 96%以上,发挥了良好的防护效益.对火炬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合评价,火炬在干旱阳坡造林有以下四大优势,应作为黄河沿岸营建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