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强度不能满足作物生产目标的实现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中直接施入或叶面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补充农作物养分不足的主要方法是向土壤中基施速效化肥,这种施肥方法经研究表明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有研究证明在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施入土壤中的养分大部分被淋溶、挥发和固定。二是这种施肥方式易于污染环境。以氮肥为例,长期大剂量地向土壤施用氮肥,土壤和地下水氮含量提高,导致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江河湖泊营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缺硼,尤其是南方红壤和西北黄土及黄河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普遍缺硼.其中湖南、四川、江西、湖北、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小于0.5×10-6)占96%以上;河南、陕西缺硼土壤占90%以上;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市)也有30%~40%的土壤缺硼.1977年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硼也不断增多,使我国土壤中本来就缺少的硼越来越缺少;由于偏施氮肥和酸性土壤过量施用石灰也会引起硼营养失调,导致诱发缺硼,致使油菜、柑桔"花而不实",甜菜"心腐病",棉花"蕾而不花",小麦"穗而不实",花生"果而不仁"等缺硼症状.油菜是所有作物中对硼最敏感的作物,由于我国大部分土壤特别是南方缺硼,对近年来出现的油菜减产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早稻免耕对土壤动物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旱稻免耕中土壤动物群的变化研究表明、旱稻免耕有利于土壤动物生长繁殖。免耕垄作比平作土壤动物增加5种,每立方米增加3118个,其优势种的数量增加50%,并集中在0~20cm 土层内,占总量的95%。免耕不施肥覆盖比不覆盖的土壤动物增加1175个/m~3。免耕施有机肥和化肥,垄作比平作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95个/m~3、2902个/m~3。垄作施有机肥比施化肥和不施肥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64个/m~3和7655个/m~3,其优势种数量分别增加30%~190%和110%~440%。同时,土壤动物的活力使土壤容重降低4%~12%,氮磷含量增加0.001%~0.005%,谷物产量增加4%~9%。  相似文献   

4.
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及玉米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土壤检测,镇赉县土壤普遍缺氮、钾,部分土壤缺磷。缺磷是由于长期施用二铵和尿素等化肥而造成的,缺氮是由于氮肥性活泼易损失(流失、挥发),磷肥性"懒"当年利用率低,易残留在土壤中,因此需打破原有的施肥方式。要使镇赉县粮豆产量获得高产就必须根据土壤状况实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配施木霉菌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了减量15%、30%、50%化肥配施木霉菌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单株辣椒生物量、单株产量以及小区产量;与100%化肥处理(A)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6,(4):31-31
缺硼诊断 1.缺硼土壤施硼效果好 果树种植地区土壤有效硼含量普遍很低,小于0.5毫克/千克的土壤占90%以上(其中小于0.2毫克/千克严重缺硼的土壤占30%左有),而果树对土壤有效硼的一般要求为0.8毫克/千克以上。土壤缺硼十分普遍,施用硼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施肥上按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施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缺素症状,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供应,不但能提高化肥当季利用率5%~10%。而且还能增产8%~15%。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垦区开垦30多年来,土壤肥力在逐步提高,土壤养分也在发生变化。50年代到70年代土壤缺磷少氮,钾丰富;80年代土壤速效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全钾和速效钾略有减少,普遍缺锌,有的土壤缺铁和锰。近几年来,以施用化肥为主,有机肥的施用有所减少。今后应在增施化肥的同时,积极施用有机肥,逐步实行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技术并注意施用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
化肥机械深施技术,即把化肥通过机械动力装置,根据不同农作物生育期所需的化肥均匀适量施入土壤中下层。这样可提高化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节本的目的。长期以来,由于忽视有机肥料投入,种植业全靠“化肥飘飘”,只注意化肥量的投入,不注重化肥质的利用。据国内媒体报道,现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通过化肥机械深施,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如碳酸氢铵、尿素通过机械深施比撒施的利用率分别由29%、37%提高到58%、50%。深施比表施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关系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升,农业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化肥使用存在"一高一低"弊端,即施用量高,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过量施用化肥、缺施有机肥,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日趋加剧,土壤污染、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土传病害等问题日益突出。耕地土壤方面: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不平衡;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施肥量与施肥期 1.施肥量根据水稻对养分需要量、土壤养分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养分含量和利用率全面考虑.水稻对土壤的依赖程度和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土壤肥力越高供给养分的比例越大.水稻士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钾.为了充分发挥施化肥的增产效应,不仅要氮、磷,钾配合施用,还应测士配方施肥.我国稻区当季化肥利用率大致范围是:氮肥30%~60%、磷肥10%~25%、钾肥40%~70%.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缺粒的原因1.土壤因素。土壤瘠薄、耕作层较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的地块玉米缺粒往往比较严重。2.营养因素。单一施用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且氮、磷、钾配比不当,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即开花灌浆期水肥供应不足,影响有机质的合成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不能正常授粉,致使玉米缺粒。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介休市耕地通过1983年土壤普查,土壤养分状况是少氮、缺磷、钾有余,这个科学依据为指导合理施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投入氮、磷化肥激增,而一向靠土壤供给的钾素增加缓慢,入不敷出。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一般增产13%~17%,增施钾肥成为当前保持土地肥力作物持续增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05,(2):24-24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进入长江、黄河的氮素中,分别有92%和88%来自于农业。2002年中国有7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起因是农民施用过多化肥。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为维护生产能力更加依赖于增施化肥,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同时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中国农田净收益减少10%~30%。  相似文献   

15.
以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度有机肥替代可缓解土壤酸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由于“正激发效应”的影响,短期内有机肥替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明显;有机肥替代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提升土壤全磷和全钾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替代显著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单施有机肥短期内会降低作物产量.有机肥替代氮肥减施30%(OM70)较为合适,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18个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大、中、微量元素进行化验及必要的土壤吸附试验,然后对照临界值初步判别土壤各元素的丰缺状况,提出推荐施肥建议供水稻盆栽试验参考,最后确定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缺N,90%缺K,75%缺P,45%缺S及Zn,33%缺Mo,28%缺Mg,17%缺Cu,Mn,B。若不施这些元素,水稻产量(以干物量表示)将减少N38%,K25%,P,S,Zn,M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及后季莴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处理与单施100%化肥处理相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5.04%、6.32%;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19.35%,差异达显著水平.稻秆还田、减量施肥有利于提高莴苣株高、增加茎直径,显著提高莴苣产量;NP肥各减10%,K肥减30%、40%与单施100%化肥处理的莴苣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有机肥氮等量替代化肥中氮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省仪征市肥料长期试验监测点进行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M0),有机肥中氮等量替代10%(M10)、20%(M20)、30%(M30)、40%(M40)、50%(M50)化学肥料(尿素)中的氮,有机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有机肥不同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粒数;增加水稻成熟期的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使酸性土壤更趋向中性,降低土壤全磷、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后提高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土壤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菌门的丰度有所提高,绿弯菌门与酸杆菌门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土壤中酸杆菌门的梭菌科和变形菌门黄杆菌科丰度先下降后上升,与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相反.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不同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有机肥中氮替代10%和40%化肥中氮的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珠江三角洲14个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养分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N,93%土壤缺K,Ca,Mg,79%土壤缺P,36%土壤缺S,Zn,Mn,29%土壤缺Cu,Mo。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P,N,Ca,K,Mg,S,Zn,Cu,Mn,Mo元素,指示作物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62%,52%,47%,295,25%,18,%,14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土壤和不同施肥对不同蔬菜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开展了铜镉超标的昆明市周边蔬菜地土壤和不超标的南京市周边蔬菜地土壤,在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情况下,辣椒、番茄、菜薹、芥蓝的可食部分对铜镉累积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铜作为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土壤铜的含量不会显著影响番茄、菜薹、芥蓝对铜的累积,相比化肥,有机肥的施用能够促进番茄、辣椒对铜的累积(分别高54.0%、45.9%),但降低菜薹、芥蓝对铜的累积;镉是作物的有害元素,在化肥施用条件下,菜薹、芥蓝、辣椒、番茄Cd累积都是重金属超标土壤显著高于非超标土壤(分别提高50.1%、51.3%、155.0%和11.1%),叶菜的累积高于茄果类,相比化肥,重金属超标土壤中有机肥的施用可抑制菜薹和辣椒对Cd的吸收与累积(分别降低22.8%和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