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考察微波干燥对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超声提取法。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25℃,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测定条件相同时,不同微波时间(5 min、5.5 min、6 min,中火),25%蜜炙党参微波5 min时,党参炔苷的含量较高。结论:不同微波时间会影响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25%蜜炙、微波5 min时,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较高,同时,采用HPLC方法测定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党参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讨了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多糖含量的影响。用清炒、盐水炙、酒炙、麸炒、米炒、蜜炙等方法炮制中药,硫酸-苯酚显色后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为490nm。结果在炮制品中酒炙、蜜炙、盐水炙黄芪,酒炙、清炒当归,酒炙、蜜炙党参的多糖含量均高于生品。由此得出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这对阐述中药炮制理论及临床合理选用炮制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变化,探讨党参炔苷成分在党参质量评价方面的可控性,建立有效部位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实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肃不同产地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检测灵敏,精确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党参样品党参炔苷含量在0.015 4~0.454 1μg/μL,平均为0.231 25μg/μL。结论:该结果为甘肃不同产地党参品种选育、适宜环境的选择、品质调控措施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甘肃产党参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肃道地药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8 m L/min,柱温28℃,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水(pH值3),时间为25 min。结果:25%蜜炙甘草60℃烘制60 min(烘制法)炮制的炙甘草比其他炮制方法所得到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高,色谱图显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经过炮制后峰数目减少,即甘草中成分减少。结论: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白芍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确定含量较高的白芍炮制品。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pH值3)-磷酸溶液(16∶84);检测波长:UV 230 nm;流速:0.8 m L/min;柱温:28℃。结果: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有较大影响,其中生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硫磺熏制对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影响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甘草苷276 nm,甘草酸254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野生甘草质量最好;白塔三年生甘草次之;内蒙古3年生甘草较好;岷县2年生甘草质量较差,瓜州甘草质量最差。结论: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甘草加工过程中浸泡与淋润时间以及饮片切制、饮片厚度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甘草酸254 nm,甘草苷276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结果:切斜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比切直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高,且浸泡0.5 h、浸润48.5 h为最佳;去皮甘草中(除野生)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武当山地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为金银花生产适宜区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色谱柱为C_(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为流动相A,0.5%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在5~100μ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良好。武当山地区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所建方法适合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验结果初步显示,武当山地区适宜金银花栽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党参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药理作用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阐明了评价超声波清洗党参的净洗效果时需要分析检测项目和方法手段。党参炔苷、苍术内酯III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党参多糖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清洗水中总有机物含量(以COD量计)。为超声波清洗党参的净洗效果的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建立采用HPLC同时测定复方黄芪饲料添加剂中毛蕊异黄酮苷、甘草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甘草酸5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Agela Venusic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2.结果 显示,复方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同时测定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岛津WondaCract ODS2 C18(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检测波长为238 nm,桃叶珊瑚苷、绿原酸、芦丁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00、327、254 nm。结果表明,5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101.0%,RSD 1.06%~1.50%,10批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5.83、40.21、13.12、64.72、11.03 mg/g,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对杜仲叶提取物样品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黄芪发酵前后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中毛蕊异黄酮苷在12.34~790 mg/L、刺芒柄花苷在5.0~320 mg/L、毛蕊异黄酮在4.53~290 mg/L、芒柄花素在9.53~610 m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成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较好。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发酵后,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酵黄芪含量分别为12.236±0.232、0.201±0.021和0.737±0.041 mg/g,对照黄芪含量分别为0.327±0.013、5.453±0.078和12.847±0.118 mg/g;发酵前后色谱图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发酵可使黄芪成分及其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试验可为黄芪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立麻黄鱼腥草散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条件:Waters XBrige TM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6 nm。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79 8~0.797 5μg,R2=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4.3%(RSD=0.8%)。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测定麻黄鱼腥草散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UPLC-PDA法对黄芩苷、栀子苷和龙胆苦苷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CSH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甲醇-水(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54 nm;通过保留时间、光谱图和峰面积等参数对3种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测定龙胆泻肝散中主成分黄芩苷、龙胆苦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每1 mL含龙胆苦苷8μg、栀子苷5μg和黄芩苷10μg的对照品溶液信噪比≥3为检出限,每1 mL含龙胆苦苷16μg、栀子苷10μg和黄芩苷20μg的对照品溶液信噪比≥10为定量限,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目标物理论塔板数高,色谱分离度好,分析速度较快,节省时间,适用于龙胆泻肝散中3种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方法测定温毒清浸膏中栀子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8 nm;色谱柱:Diamonsi L C18(5μm,200 mm×4.6 mm);柱温:25℃;理论塔板数不低于1 500。结果显示,栀子苷进样量在0.060-0.6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2%,RSD为1.2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温毒清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0 mm,5μm),检测波长237 nm,以乙腈(A)-0.05%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10批样品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01。经对照品比对,指认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两个指标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102.4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以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的测定对甘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赵小军  王涛  柯君 《青海草业》2014,23(4):19-21
目的:测定川西獐牙菜中獐芽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SunfireTM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超纯水,分析时间为60min,(梯度洗脱:0min时,A:B体积比为25:75;25min时,A:B体积比为60:40;26min时,A:B体积比为90:10;36min时,A:B体积比为25:75,持续至60min),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测定川西獐牙菜中獐牙菜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定翻黄合剂中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采用中性氧化铝柱对供试品溶液进行处理,使目标峰不被杂质峰干扰。采用YMC-PackProC18色谱柱(250×4.6mm),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6℃,检测波长为245nm,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307~4.920μg(r=0.9996)和0.064~1.025μg(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10%(RSD=1.75%,n=6)和92.06%(RSD=1.69%,n=6)。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同时检测翻黄合剂中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翻黄合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利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8 m L/min,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pH值3)磷酸溶液,流动相A梯度洗脱(10%~90%乙腈),分析时间为65 min。结果: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21个不同批次和产地的甘草样品在276 nm处共获得包括甘草苷(5号峰)在内的10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均在0.99以上。方法学考察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良好。结论:甘草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全面控制甘草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同时测定苜蓿中4种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比较它们的含量,试验采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 mm×4.6 mm),以乙腈(A)-0.5%的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苜蓿花中含量达到27.26μg/g,染料木素和芒柄花黄素在苜蓿花中的含量也均较高;苜蓿根中的黄酮素含量较低,尤其是槲皮素在苜蓿根中含量极其微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