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镇各养鸡场零星发生,对我镇林下养鸡产业造成严重危害。1发病情况印茶镇一林下养鸡户饲养6 500多只土鸡,该鸡群于5日龄用IBD弱毒疫苗进行了饮水接种。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疫苗的应用,现在发现呈现温和性和非典型化,下面就将今年的一个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成年鸡以外,其他日龄段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就将今年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近年来严重成为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也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在70—80日龄时体积最大,以后逐渐消退,性成熟时消失。1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急性暴发性传染病,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耐过鸡的法氏囊组织受损,导致免疫抑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鸡腔上囊病又称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对环境有高度抵抗力,毒力易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损害腔上囊,引致B细胞免疫抑制,以侵害雏鸡和幼年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严重危害鸡只的免疫力,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蕈要疫病之。目前,除运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显示卅广阔的前景,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该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2011年3月至7月,很多鸡群呈暴发性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从15日龄到50日龄不等,并且绝大多数的鸡群都接种过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笔者曾成功接诊了一起鸡群临床症状很明显的法氏囊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稿约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v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病、甘保罗病,主要表现为粪便变稀、法氏囊及肾脏出现特征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皆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分离出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其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IBD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常规IBD疫苗免疫的鸡群受到IBDV亚型(变异毒株)侵袭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当前某些地区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有胶冻样水肿液。鸡感染后法氏囊受到严重侵害,发生可逆和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并使鸡只对许多疾病抵抗力降低,给养鸡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亦称冈布罗病,是幼鸡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疾病。此病特点主要是腔上囊(亦称法氏囊)淋巴细胞遭到破坏,其他器官中的淋巴细胞也受到较小程度的破坏。严重感染的结果是,商品鸡群对免疫注射的抗体反应降低(免疫失败),或有强烈的注射后反应,并增高了对各种并发和继发感染的敏感性。这种现象称为“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近几年来,该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用药不当,具有易反复、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