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把公正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首次载入党的政治报告。十八届三中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为社会公正建设提供了法治路径和法治保障。当前我国处在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爆发期,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索国勇 《甘肃农业》2007,(12):59-61
诚信是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的体现。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讲究诚信,讲究公正,维持社会稳定并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诚信是经济秩序和谐运行的前提。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构建一个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十七大”提出的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无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共享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思想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中国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提供了根本方法,是我们解决今天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不断深化研究并加以应用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由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统一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5.
刘柯薇 《甘肃农业》2005,3(3):68-69
公正、公平或者说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分化日益明显,利益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的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社会公正的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不会自动地带来社会公正,而要维持社会公正,在中国就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在关注弱势群体及地区,促进全面、协调的共同发展方面加强国家作为,建立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作了全面部署。总体布局的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现实依据,以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化认识、对社会变革特征和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改革发展中不协调问题的理性思考为认识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对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突出中国特色和有序推进,明确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之路,抓住关键,加强立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司法工作,依法创新,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确保民主法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七大继续指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使社会运行方式和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也必然伴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时代性更新。另外,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观念,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重视构筑与云相适应的新文化,以便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样的模式,就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讲,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研究。但就目前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杨孝海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54-15616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民主方式来实践农村社会的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8,(3):1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归纳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继承、突破与创新。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对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至诚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85-186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发展乃至"四位一体"的飞跃的历史进程作了简要研究,并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形成过程作了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的重要创新,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化有着突出贡献.根据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党和国家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实际发展难题,并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题中要义,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路...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划出三个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新中国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变革。当前,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乃至人类的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2008,(5):4-8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浙江现代农业》2008,(1):43-48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实践效果与历史建设历程,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社会实践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5个方面系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必然胜利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制度搬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高度,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放在一起,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生态文明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与社会的进步戚戚相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