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土壤绝对酶活性和相对酶活性在果园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果园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传统清耕(Conventional tillage, CT)为对照,研究秸秆(Corn stalk, CS)、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Ryrgrass, R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 WC)处理下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 AG)、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BG)、β-木糖苷酶(β-xylosidase, BXYL)、纤维二糖苷酶(Cellobiosidase, 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cetylglucosaminidase, 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leucine aminopeptidase, 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0~40 cm各土层土壤绝对酶活性。AG,BG,BXYL,CBH,NAG和ALP活性表现为CS>RE>WC>...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大武滩不同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冻融丘和丘间土壤样品,分析退化过程中土壤腐殖质变化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冻融丘和丘间土壤腐殖质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冻融丘腐殖质碳、胡敏素和胡敏酸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差异显著(P<0.05),对退化较丘间敏感;冻融丘和丘间的腐殖质碳、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冻融丘土壤腐殖质组分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冻融丘中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木糖苷酶(BXYL)、α-1,4-葡萄糖苷酶(αG)、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肽酶(LAP)、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脲酶(UR)对胡敏素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丘间酶活性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导致土壤腐殖质减少,致使碳功能的下降,土壤水分、全氮和土壤酶有利于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建议在高寒沼泽湿地修复中加强土壤水分和有机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降血糖活性。试验以红菜苔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酶法辅助超声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20 mL/g、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比例3∶1、pH值2.2、加酶量2‰,此条件下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含量为7.61 mg/g。体外降血糖试验发现,红菜苔皮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32、6.46 g/L,当花色苷水平为7.00%时,花色苷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7.00%,当花色苷水平为8.00%时,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00%,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为抑制类型均为反竞争的抑制。研究表明,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可为天然红色素的生产及食用色素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 为了弄清枇杷根系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生理响应差异。本文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3株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健康枇杷根部,设单独接种木霉P3.9,木霉P3.9分别与3株病原菌同时接种处理,不接种菌体的植株为空白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枇杷根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纤维素酶(CL)、几丁质酶(Ch)、β-1,3-葡聚糖酶(β-1,3-GA)、内切β-1,4-葡聚糖酶(β-1,4-Cx)、外切β-1,4-葡聚糖酶(β-1,4-Cl)、α-淀粉酶(α-AL)8种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部POD和CL活性增加,Ch、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PAL、β-1,3-GA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1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3-GA、β-1,4-Cx、β-1,4-Cl和α-AL活性增加,CL和Ch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5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Ch和β-1,3-GA活性增加,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CL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6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4-Cx、和β-1,4-Cl活性增加,Ch和β-1,3-GA活性降低,CL和α-A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枇杷根腐病菌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和PAL活性增加;木霉P3.9菌株分别与病原菌P3.5和P3.6互作,Ch和β-1,3-GA活性变化不一致,前者增加,后者降低。木霉P3.9与病原菌P3.1互作,β-1,3-GA活性增加,Ch活性不受影响。上述结果一方面说明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能成功定殖于枇杷根部,对枇杷根部有诱导抗性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病原菌P3.1、P3.5和P3.6菌株致病性存在差异,P3.6菌株最强,P3.5菌株最弱,P3.1菌株居中。  相似文献   

5.
饲用微生物酶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微生物酶的分类、作用机理及来源1.1 淀粉酶。淀粉酶是能够分解淀粉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淀粉酶。 α-淀粉酸又称淀粉1,4-糊精酶,能够切开淀粉链内部的α-1,4-糖苷键,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含有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生产此酶的微生物主要有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和根霉。 β-淀粉酶又称淀粉1,4-麦芽糖苷酶,能够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切开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此酶作用于淀粉的产物是麦芽糖与极限糊精。此酶主要由曲霉、根霉和内孢霉产生。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酶在畜牧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是一类可以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水解酶,主要有三种,内切β-1,4-木聚糖酶(EC3.2.1.8)、外切β-1,4-木聚糖酶(EC3.2.1.92)和β-木糖苷酶(EC3.2.1.37)。木聚糖酶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均可获得,以微生物为主。现在已知的能够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曲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在鸡猪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糠麸、饼粕等植物性饲料为主配制的鸡猪日粮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一般含量约5%,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骨架,直接影响鸡猪对植物细胞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自Seilliere(1906)从蜗牛消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后,受到动物营养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纤维素酶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现在已知,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由外切β-1,4-葡聚糖酶(C1)、内切β-1,4-葡聚糖酶(Cx)和β-葡聚糖苷酶组成,能将植物纤维分解为葡萄糖,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  相似文献   

8.
细菌发酵大豆异黄酮甙元的工艺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存在于大豆中能对人体发挥有益作用的非营养物质。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将大豆中的异黄酮由结合型糖苷向具有生理活性的游离型苷元转化的活性酶[1]。据报道,发酵大豆制品中游离型糖苷的含量远高于未发酵的大豆[2],这说明在大豆加工发酵过程中某些微生物所产β-葡萄糖苷酶使糖苷向甙元进行了转化。本文用本课题组筛选的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种,对大豆黄素(大豆异黄酮甙元的一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大豆(购于武汉市中百仓储超市)、细菌B.SP-4(本课题组筛选)。1.2主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35头平均体重为(7.4±0.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设9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采用3×3两因子完全交叉试验设计,设3个α-半乳糖苷酶水平(0、0.008%和0.012%)和3个木聚糖酶水平(0、0.008%和0.012%).试验期为28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28 d)2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前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仔猪后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添加0.008%的α-半乳糖苷酶和0.008%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2)添加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可以提高断奶仔猪各种养分的消化率,其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达到了显著效果(P<0.05).由结果可知,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以添加0.008%α-半乳糖苷酶和0.008%木聚糖酶的效果最好,且两者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江  魏红福 《饲料工业》2006,27(22):20-22
1837年,Liebig和Wohler首次在苦杏仁汁中发现了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EC3.2.1.21)的英文名是β-glucosidase,属于水解酶类,又称β-D-葡萄糖苷水解酶,别名龙胆二糖酶、纤维二糖酶和苦杏仁苷酶。它可催化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出配基与葡萄糖体。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张宏福  孙哲 《饲料工业》2007,28(18):11-14
<正>1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系是指能降解纤维素产生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纤维素完全降解至少需3类酶系:内切葡聚糖酶(endo-1,4-β-D-glucanase,EC 3.2.1.4),来自真菌的简称为EG,来自细菌的简称为Cen;外切葡聚糖酶(exo-1,4-β-D-glucanase,EC 3.2.1.91),来自真菌的简称为CBH,来自细菌的简称为Cex;β-葡萄糖苷酶(β-1,4-glucosidase,EC 3.2.1.21),简称BG。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是这3个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动物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纤维素酶的概况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因此纤维素酶又有纤维素复合酶的总称。习惯上将纤维素酶分为3类:C1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C1酶主要作用天然纤维素,破坏纤维素链的结晶结构,使结晶纤维素链开裂、长链纤维素分子末端部分游离和暴露,从而使纤维素链易于水化。  相似文献   

13.
在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过程中用京尼平甙作底物来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在对产物进行显色时,具有显色稳定、重现性好、试剂价格较低等优点。通过水杨苷法作葡萄糖标准曲线,能得到相对酶活与绝对酶活的换算公式,进而得到绝对酶活。实验采用京尼平甙作底物来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即京尼平甙法,并从实验室保藏菌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出一株适合β-葡萄糖苷酶产量高的菌株O3。  相似文献   

14.
<正>β-葡聚糖酶(β-glucanase)是一种水解酶类,包括内β-1,3葡聚糖酶、内β-1,4葡聚糖酶和外β-1,3葡聚糖酶、外β—1,4葡聚糖酶,能够水解如大麦、小麦和黑麦等谷物中的β-葡聚糖,催化裂解β-葡聚糖分子中β-1,3和β-1,4糖苷键,降解生成小分子寡糖和葡萄糖。β-葡聚糖酶广泛应用于饲料、现代白酒、啤酒的酿造、制糖、食品、日化工业等。饲用β-葡聚糖酶应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变种(A.niger v.Tiegh)CGMCC1182、黑曲霉MA-56(A.niger MA-56)CGMCC2722和黑曲霉XY-1(A.niger XY-1)CGMCC1182分别为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生产菌株。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黑曲霉三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复合酶制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混菌发酵生产复合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为7∶3(m/m),在此基础上(以麸皮和豆粕总量为10 g计算)添加玉米芯1.0 g,魔芋粉0.1 g,葡萄糖0.5 g,(NH4)2SO4 0.2 g,NaNO3 0.1 g,MgSO4 0.1 g,KH2PO4 0.2 g,H2O 11 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固形物与加水比1∶1,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接种比例为5∶6∶6,接种混合孢子悬浮液2.5 mL(以一支菌种斜面加30 mL无菌水为标准),300 mL三角瓶中装量8 g培养基,发酵60 h时,复合酶产量达到最优,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三种酶制剂的活力分别可以达到221、894、10188 IU/g。  相似文献   

16.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17.
1 纤维素酶及其作用机制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一组酶的总称。的纤维素酶分为C-1酶、C_x酶和纤维二糖酶。C_1酶主要作用于天然纤维素,使之转变为非结晶的纤维素。C_x酶又分为C_(x1)酶和C_(x2)酶两种。C_(x1)酶是一种内断型纤维素酶,它从水合非结晶纤维素分子内部作用于β—(1,4)葡萄糖苷键,生成纤维糊精与纤维二糖。C_(x2)酶是一种外断型纤维素酶,它从水合性纤维素分子的非还原端作用于β—(1,4)葡萄糖苷键,逐步切断β—(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纤维二糖酶又称β—葡萄糖苷酶,其作用于纤维二糖,生成葡萄糖。上述纤维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多糖主链降解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与多糖侧链降解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在降解米糠碱溶性非淀粉多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用DNS法测定酶解生成的还原性当量作为评价降解效果的指标.研究表明,多糖主链酶分别与α-L阿拉伯木聚糖酶、β-半乳糖苷酶存在协同作用,而与乙酰木聚糖酯酶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初步考察鱼胆草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獐牙菜苦苷(含量为61%)的体外抑菌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獐牙菜苦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测定其安全浓度、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獐牙菜苦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鱼胆草提取物及獐牙菜苦苷以5 g/kg灌胃时,小鼠均无死亡发生;醇沉前后的鱼胆草提取物和獐牙菜苦苷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31.25 mg/mL;当獐牙菜苦苷浓度为1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0.19%,浓度为100 mg/mL时抑制率为84.92%。说明可尝试用鱼胆草提取物及獐牙菜苦苷防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獐牙菜苦苷无毒副作用,有望被研发成一种新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于2021年5月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平台进行(2004年开始),设置不放牧(CK)、轻度(LG)、中度(MG)和重度放牧(HG)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放牧0,4,8和12只羊),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载畜率增加,土壤毛管持水量(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CC)、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土壤全氮(Soil nitrogen, TN)、土壤全磷(Soil phosphorus, TP)呈降低趋势,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 BD)、土壤pH值呈增加趋势(P<0.05);α-葡萄糖苷酶(αCG)、β-葡萄糖苷酶(βC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LP)5种土壤酶活性均随载畜率增加而降低(P<0.05);与碳(C)、氮(N)、磷(P)相关的酶化学计量比均随载畜率增加而降低;BD与CC,pH与TN呈负相关关系(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