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研究不同品质粗饲料混合日粮及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内几种主要纤维素酶酶活及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试验将带有永久瘤胃瘘管的9只绵羊随机分成3组,以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划分,在精粗比为2:8条件下配制3种混合日粮,形成含高GI粗饲料日粮组(H组,粗料GI值=2.89)、含中GI粗饲料日粮组(M组,粗料GI值=1.73)和含低GI粗饲料日粮组(L组,粗料GI值=0.65)。利用DNS法研究瘤胃内几种主要纤维素酶酶活的变化以及对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木聚糖酶的活性在饲后2h内下降,以后逐渐升高,到8h时达到最高并保持平稳;滤纸酶活和果胶酶活与粗饲料品质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添加酵母培养物(YC)后能够增加木聚糖酶活和果胶酶活,而M组和L组滤纸酶活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本研究可知:3个试验组随着粗饲料品质的升高,木聚糖酶活有增加的趋势;果胶酶活和滤纸酶活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添加酵母培养物后有提高木聚糖酶活和果胶酶活的趋势,3个试验组的DM、NDF、ADF有效降解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选择瘤胃调控剂(戊酸)、3种不同品质的奶牛粗料日粮(分别以苜蓿干草、羊草、玉米秸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为底物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品质的奶牛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戊酸(1.25mg/g、2.50mg/g、5.00mg/g、10.00mg/g)对其培养液VFA(挥发性脂肪酸)和BCP(菌体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为:①试验组培养液总VFA和BCP各时间点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各时间点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②在奶牛5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戊酸对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料日粮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最明显;③5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戊酸的最适添加量均为5.00mg/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选择瘤胃调控剂异戊酸(1.25、2.50、5.00、10.00mg/g).以奶牛3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分别以苜蓿干草、羊草、玉米秸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为底物进行了体外培养试验.主要研究了奶牛3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异戊酸对其培养液VFA和BCP浓度的影响.其结果为:(1)试验组培养液总VFA和BCP各时间点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各时间点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2)在3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异戊酸对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体外发酵效果作用更明显.(3)在以苜蓿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5.00mg/g;在以羊草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5.00mg/g;在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10.00mg/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选择瘤胃调控剂异戊酸(1.25、2.50、5.00、10.00mg/g),以奶牛3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分别以苜蓿干草、羊草、玉米秸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为底物进行了体外培养试验。主要研究了奶牛3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异戊酸对其培养液VFA和BCP浓度的影响。其结果为:(1)试验组培养液总VFA和BCP各时间点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各时间点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2)在3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异戊酸对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体外发酵效果作用更明显。(3)在以苜蓿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5.00mg/g;在以羊草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5.00mg/g:在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中,异戊酸最适添加量为10.00mg/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装有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利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研究了在奶牛三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戊酸(1.25、2.50、5.00、10.00mg/g)对其体外发酵pH、氨氮(NH3-N)浓度和气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pH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2)培养液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NH3-N浓度在3~6 h降低,9~24 h又逐渐升高.(3)培养液气体产量的变化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50头泌乳中期的奶牛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高粗料高脂肪日粮对奶牛血液代谢产物、瘤胃发酵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有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奶牛,每头奶牛给定一种日粮。试验用日粮为:对照日粮(日粮1)和试验日粮(高粗料75%高脂肪7.5%,日粮2;高粗料,中等水平脂肪5.0%,日粮3;中等水平粗料65%,高水平脂肪,日粮4;中等水平粗料和脂肪,日粮5;或者对照日粮中含有50%粗料和2.0%脂肪)。这些日粮含氮量相同(CP17.7%)。粗饲料由20苜蓿干草、40%苜蓿半干青贮和40%青贮玉米组成。所用脂肪由80%瘤胃 保护脂肪和20%黄色油脂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高于对照组。而奶牛采食日粮的粗饲料和脂肪水平不同,其NEFA差异不显著;对照组、试验组与粗饲料和脂肪水平不同的日粮的瘤胃PH、瘤胃VFA浓度和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的粗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更对奶牛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低,会降低奶牛采食量,导致奶牛养分摄入不足,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高则会破坏瘤胃内环境稳定导致瘤胃pH值降低,影响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和VFA的合成,严重导致瘤胃酸中毒,致使奶牛淘汰或死亡,降低生产效益。综合分析,探寻高品质粗饲料以及最佳的日粮精粗比是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综述主要叙述粗饲料的品种与长度以及奶牛日粮中粗饲料添加水平对奶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体外培养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40∶60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20、40、60和80 mg/kg 4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培养液pH影响不显著,但有提高pH的趋势;低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低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试验的目的是在卢德勋2001年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2001)的基础上筛选一些新指标在奶牛粗饲料中建立新一代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2008,GI2008),并用GI2008、GI2001和饲料相对值(RFV)对4种粗饲料品质进行分级比较.根据公式分别计算4种粗饲料的GI2008、GI2001和RFV值.结果表明,4种粗饲料(苜蓿干草、玉米青贮饲料、羊草、玉米秸秆)的GI2008值分别为145.50、108.44、20.10和12.09MJ/d;GI2001值分别为32.11、19.70、9.39和3.98 MJ/d;RFV值分别为109.20、100.12、91.55和69.93 MJ/d.三者对粗饲料品质划分次序一致.GI2008和GI2001对粗饲料品质分级均优于RFV,二者比较,GI2008与GI2001均能科学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评定,GI2001值(X,MJ)与GI2008值(Y,MJ)存在如下回归关系:Y=5.1669X-12.683 (R2=0.946 3,P<0.0001,n=4).结果提示,在实际应用中,GI2001指标简便易行,而GI2008主要用于研究目的,科学性比较强.在今后的研究中使用GI2008能更准确而科学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体外试验分为6组,其中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5个试验组分别添加占全混合日粮5.66%、8.44%、11.30%、14.27%和17.24%的发酵蛋白补充料,并保持0.200 0 g培养底物不变,测定培养液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菌体蛋白(BCP)和氨态氮(NH3-N)等指标,比较分析发酵蛋白补充料及其不同添加量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蛋白补充料可以提高培养液产气量和NH3-N浓度(P0.05),而对pH和TVFA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在日粮精粗比6:4时,随着添加量的升高,瘤胃微生物数量增加,饲料中培养液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BCP含量均提高(P0.05),培养液NH3-N浓度降低(P0.05)。经过DPS软件Topsis法综合分析发现,在精粗比6:4日粮下,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最适添加量为14.27%。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揭示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对体外培养荷斯坦牛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6:4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60、120、180和240mg/kg5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可以提高培养液的pH值;(2)高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的目的是在卢德勋2001年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2001)的基础上筛选一些新指标在奶牛粗饲料中建立新一代分级指数(gradingindex2008,GI2008),并用GI2008、GI2001和饲料相对值(RFV)对4种粗饲料品质进行分级比较。根据公式分别计算4种粗饲料的GI2008、GI2001和RFV值。结果表明,4种粗饲料(苜蓿干草、玉米青贮饲料、羊草、玉米秸秆)的GI2008值分别为145.50、108.44、20.10和12.09MJ/d;GI2001值分别为32.11、19.70、9.39和3.98MJ/d;RFV值分别为109.20、100.12、91.55和69.93MJ/d。三者对粗饲料品质划分次序一致。GI2008和GI2001对粗饲料品质分级均优于RFV,二者比较,GI2008与GI2001均能科学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评定,GI2001值(X,MJ)与GI2008值(Y,MJ)存在如下回归关系:Y=5.1669X-12.683(R2=0.9463,P〈0.0001,n=4)。结果提示,在实际应用中,GI2001指标简便易行,而GI2008主要用于研究目的,科学性比较强。在今后的研究中使用GI2008能更准确而科学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饲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素1为硫胺素添加水平,设0和180 mg/kg 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的精粗比,设4个水平,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体外培养0、3、6、9、12 h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精粗比为40∶60、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在3、9、12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0∶50和60∶40的饲粮组(P<0.05或P<0.01)。在12 h时,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极显著降低(P<0.01),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组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pH极显著提高(P<0.01)。在6、9、12 h时,精粗比为60∶40和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乳酸浓度极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的饲粮组(P<0.01);在3、9 h时,添加硫胺素可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乳酸浓度(P<0.01)。饲粮精粗比对培养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P<0.05或P<0.01);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中牛链球菌的数量降低了3.84%(P<0.01),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提高了4.02%(P<0.01),但乳酸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降低,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硫胺素可通过提高瘤胃pH,降低乳酸浓度,以及调节瘤胃菌群结构来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4.
选择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牛.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4、8和12 mmol/L的苹果酸,其中0 mmol/L组为对照组,测定培养3、6、9、12、18 h和24 h后的体外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苹果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瘤胃发酵液pH、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BCP)浓度,显著提高培养底物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P<0.05)的作用.在本试验日粮条件下,培养液中添加8 mmol/L苹果酸有利于促进体外瘤胃发酵,建议在奶牛日粮中苹果酸的添加量为80 g/d.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甲烷产量及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共设计了3个试验来阐明该问题。试验1采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不同日粮条件下(高牧草日粮、中等水平牧草的日粮和低牧草日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0,4和7mmol/L)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pH值和TVFA产量(P<0.05),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其中高牧草日粮组下降幅度最大。试验2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黄化瘤胃球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及其对黑麦草的降解率(P<0.05);试验3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真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胡索酸二钠显著降低了厌氧真菌发酵的总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P<0.05)。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在降低甲烷产量方面与发酵底物的天然特性有关,其中对高牧草日粮的作用效应最为显著;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瘤胃混合微生物与瘤胃纤维降解菌发酵粗饲料的能力,但对瘤胃真菌的发酵活力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选择4头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T形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和小肠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和回肠末端pH值有影响,而对十二指肠前端pH值没有显著(P>0.05)影响;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奶牛瘤胃和小肠pH值降低;奶牛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pH值平均分别为6.46、3.80和7.76。  相似文献   

17.
牧草是奶牛生理的必需饲料奶牛是大食量的草食畜种,具有非常发达的瘤胃和反刍功能,饱食后的反刍是奶牛的生理需要,奶牛的咀嚼活动既有助于唾液缓冲液分泌,能有效地控制奶牛瘤胃中的酸碱度.也是决定瘤胃环境是否正常的一个指示剂。牧草等粗纤维的理化特性对于刺激奶牛的咀嚼活动和维持稳定的乳脂率是十分重要的.奶牛对日粮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的化学反应是乳脂率变化,对其物理反应是其咀嚼活动。牧草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素供奶牛尽情地享受反刍的营养和乐趣.满足奶牛的采食习性和消化生理。如果人为地加大奶牛U粮精饲料的成分或减少粗饲料,则不利于奶牛的反刍生理习性和对粗饲料的消化利用。因此,要保持奶牛口粮的纤维平衡,就必须添加日粮30%左右的粗饲料,并保证奶牛有40%的时间进行反刍。南奶牛生理特性和消化器官的功能决定了奶牛业是以粗饲料为主要日粮成分的动物养殖业奶牛生来就是以草为生,它的食性、消化系统和生理习性都是以适应食草而进化。只是现代奶牛饲养业的崛起.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奶产品,才研究和配制奶牛日粮饲料。但是,国内外的科学家们采用多种办法,以不同的奶牛日粮精粗比研究了奶牛对日粮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作用,其结果:一是奶牛日粮精粗比为l:l时,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最高.当精粗比增加到7:3时,其降解率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二是当精饲料占日粮20%~60%时奶牛对日粮干物质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精饲料的比例达到80%时十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三是当奶牛日粮中精粗料比为68:32时,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最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精料的含量超过50%时,对瘤胃内粗饲料的消化即有“负组合效应”.因而通常认为,奶牛日粮中精料的含量一般不高于60%为佳,70%可能是极限。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6):68-72
为研究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结果表明,在饲喂低品质粗饲料为麦秸的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80∶20时成功诱发轻度SARA,试验动物无急性酸中毒的的临床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此状态下,瘤胃p H值下降,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乙酸含量、乙酸/丙酸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下降,丙酸、丁酸含量则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采样点各组瘤胃氨态氮差异显著(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除前两次采样外,其他采样点氨氮含量均最高,此试验期瘤胃氨氮浓度较高,利于微生物合成增加(即氮沉积)。可见在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比对瘤胃代谢参数影响不大,对SAR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与合成特性和饲料原料的复杂性,决定了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与一般单胃动物有根本差别,有必要建立反刍动物特异的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这是源于反刍动物酶制剂作用模式的特殊性,它包括外源酶对体内酶特别是瘤胃微生物酶的补充而降低高生产水平时瘤胃功能的压力、外源酶作用日粮成分产生原位益生元维持瘤胃微生态、多种形态酶制剂的集合解决复杂饲料原料消化、大体积粗饲料酶消化预处理结合精饲料酶制剂添加、过瘤胃技术让部分酶制剂在瘤胃后段肠道发挥功效等作用模式。反刍动物酶制剂技术体系包括4个解决方案:“集合酶技术”“酶菌同构技术”“粗料酶预处理与精料添加酶结合技术”“过瘤胃酶制剂技术”等,根据饲料原料和日粮特性、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技术体系方案可单独运用,或组合实施,在高产反刍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奶前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硫胺素水平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瘤胃微生物发酵的最佳水平。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4头,采集瘤胃液用于体外培养,培养底物分别是果胶、木聚糖、小麦淀粉和可溶性淀粉、滤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酪蛋白,日粮精粗比为6 4,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60、120、180和240 mg/kg 5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提高了培养液的pH值,降低了氨氮浓度,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通过试验结果得出,硫胺素以180 mg/kg添加量的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